|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广东服装业的三大不足:转型与突破
来源:2009年9月23日 《信息时报》D06版、D10版 发布时间:2009-9-23 点击数:


        摘要: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经过研究发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广东服装产业存在三大不足:

   一是重生产,轻流通。大多数服装企业未建设自己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开发寄托在欧美和港台服装品牌企业基础之上,成为这些知名品牌的“附庸”。这样一旦海外流通渠道不畅或受阻,“等米下锅”的产业链马上就会受到冲击。

  二是重贴牌,轻品牌。与江浙相比,广东省是自主服装品牌最少的省份,这也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的工业化模式的必然结果。

  三是重外销,轻内销。浙江、福建的服装企业一直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条腿”同时走。而广东服装企业热衷于承接海外的“大订单”,这种纯粹加工贸易型生产,必然与国内市场脱节。这既是近些年没完没了的“反倾销”的根源,也是服装企业规模大却生命力弱的主要原因。

    本文部分内容为笔者接受《信息时报》记者林建敏提出的问题而专题研究思考后写出的。经记者组合后,以“重塑‘广东制造’形象”为题发表在该报2009年9月23日特刊《商周刊》的D06版、D10版。同时,为了让大家对流花市场了解更多,特转载相关背景文章。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东优势产业之一,但去年以来遭受到国际金融海啸的猛烈袭击,行业出口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近年来,浙江、福建等地区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兴起,广东服装业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内外交困之下,广东服装振兴之路在何方呢?日前,信息时报记者请来了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及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为广东服装把脉。

现状:半数企业订单跌幅超30%

 信息时报:去年以来,金融海啸影响全球。据你们调查,广东服装企业受这场金融危机冲击大不大?

 刘岳屏:今年7月底至8月初,我们协会对全省8个重点服装产业集聚市,涉及11个重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进行了上半年全省服装行业的经济运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八成服装企业表示2009年与往年同期相比订单减少,跌幅10%~40%不等,其中近半数的企业订单跌幅达到30%以上,尤其是外贸出口型企业上半年运营情况普遍不佳。调研问卷样本中有64%认为上半年整体经营情况一般,利润降幅达到20%~25%。由于订单减少利润下滑,部分企业处于关停或半开工状态, 60%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与往年同期相比员工减少10~30%。

 王先庆:据我们近一年的观察,尤其是到东莞、中山、深圳等地的源头企业调研,发现流花-矿泉地区的服装市场受冲击较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里的许多商户就是东莞等地的服装加工企业设立的销售窗口和经营点,其中部分企业的核心市场不是国内而是国外,随着国外市场缩小,这些企业生存受到冲击,进而寄托这些商户的“销售终端”,但还是难以“幸免于难”;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都受到影响,进而使原来直接在流花-矿泉地区服装市场进货的中东、非洲、东南亚客商降低采购量。

不足:创新和品牌缺乏成软肋

信息时报: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广东服装产业哪些不足?

刘岳屏:这场金融危机显露出广东省服装产业一些深层问题。首先是服装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在加工和装配环节获取较低的附加值;对产品价值的高端环节,如总体设计、核心技术、专业服务、市场营销等把控能力差,所以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全球买家。其次,广东服装产业集群及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服装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缺乏内生的创新能力和成熟的创新体系。

 据统计,今年1~6月,广东累计生产服装26亿件,占全国24.4%。事实上,历年来广东服装的生产总量、出口总额一直排在全国前列,但固定资产投资却落后许多,尤其金融危机爆发后更是由之前的第8位退至第10位。企业不愿意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原因有:中小企业居多、实力不足。另一方面,广东服装产业集群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最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展的“2008~2009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评选活动中,广东企业无一入选服装企业竞争力“十强”。

王先庆: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广东服装产业存在三大不足

一是重生产,轻流通。大多数服装企业未建设自己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开发寄托在欧美和港台服装品牌企业基础之上,成为这些知名品牌的“附庸”。这样一旦海外流通渠道不畅或受阻,“等米下锅”的产业链马上就会受到冲击。

   二是重贴牌,轻品牌。与江浙相比,广东省是自主服装品牌最少的省份,这也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的工业化模式的必然结果。

 三是重外销,轻内销。浙江、福建的服装企业一直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条腿”同时走。而广东服装企业热衷于承接海外的“大订单”,这种纯粹加工贸易型生产,必然与国内市场脱节。这既是近些年没完没了的“反倾销”的根源,也是服装企业规模大却生命力弱的主要原因。

出路:转内销品牌运营是关键

信息时报:目前,中小服装企业如何寻求生机和发展?

刘岳屏:种种数据表明,金融危机对广东服装产业影响很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设计研发能力强,品牌发展较好,在全球经济普遍萎缩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寻找差异化经营、努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是中小服装企业在这一轮升级转型的突破口。

 王先庆:中小服装企业“船小好调头”,要突破困境应注意三大策略:一是尽快加工和生产出适应国内市场的服装产品;二是联手参与国内市场服装流通渠道体系的建设,扩大在国内各地服装市场的份额;三是坚持“专业化、差异化”道路,走“人无我有”的差异化路线,生产出一些批量小,容易覆盖“市场空隙”的服装产品,如职业服、老年服等。

 信息时报:金融危机下为了缓解生存压力,许多外贸服装企业纷纷转型内销。这种转型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

 刘岳屏:外贸服装企业在国内缺少经销商、店铺等销售渠道,要实现转内销并不容易。内销的经营基点是“品牌经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短、平、快,不能浮躁。

 外贸服装企业转型要把握四个难题:第一是如何把原有的经营优势延续(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制造品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另起炉灶也要找自己企业有优势的地方来突破;第二是如何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诉求;第三个难题就是如何打造一个专业化营销团队推进市场竞争程度;最容易忽略的是第四个难题,多去了解地方政府对待外贸服装产业升级、企业转型都有什么激励政策与推动资源,不能埋头苦干,丢了借势、借力的机遇。

 王先庆:这种转型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品牌缺失、渠道缺失和人才缺失。因此,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创建自主品牌、构建流通渠道、培养市场人才。这三者的核心,还是在于尽快调整市场战略,从战略反思的高度重新审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要真正从战略上重视和珍惜中国这一世界上成长性最好、顾客群最大的市场,不要再犯那种“不远万里跑到欧美成熟市场上残酷厮杀,却拱手把自己的新兴成长市场轻松让给国外企业”的错误。

 扶持:建议划出“市场保护区”

 信息时报:广东服装业已失去了几次大力发展的机会,第一次是打造强有力的品牌,第二次是服装资本运营,这两方面均落后于浙江和福建一带。在扶持发展方面,政府、协会甚至服装城管理者有何计策可施?

 刘岳屏:的确,广东服装产业已经错过了这两次强有力的机会,但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实施,以及“腾笼换鸟”、“双转移”措施的实行,第三次产业升级机会已经来临,我想我们再不能错过了。按照《纲要》,珠三角产业定位高端化,珠三角对于服装加工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再是乐土。事实上,广东服装业成本要比内地高出30%,‘广东制造’的优势逐渐失去。所以我认为,在国家出台了《纺织行业振兴计划》,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海关总署出台10项措施助外贸企业过冬后,广东服装产业应加快转型升级。

 王先庆:我认为政府、协会、市场都应各司其职,共同维持这一民生性支柱产业的稳定和发展。

 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市场分布和产业布局,划分出一定的“市场保护区”,承担起市场的培育和导向责任。政府部门可以设置相应的门槛,例如,对位于该保护区的市场给予城市规划上的确认,对区域内的市场开发区和经营者进行资格确认、对区域内适合从事市场开发的物业进行确认等。更主要的是,政府对这些市场经营者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补贴,以降低市场经营的成本,降低商户的租金价格,从而使这些市场具有“公益性”成份,为维持行业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二是协会应该组织各个服装市场联手打造区域品牌,并带领各市场经营者联手开拓国内外市场,改变单一的“坐商”文化,推动本地服装市场联手到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市场并购、新市场开拓。

 三是服装城经营管理者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尽可能从追求“铺租”的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型为与商户共同培育长期品牌。例如,市场经营者可以组织商户联手进行国内服装流通渠道的建设,延伸市场链条,共同参与国内渠道体系的构建。同时,市场经营者可以联手组建市场联盟,参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市场竞争,共同打造区域品牌。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9-09/23/node_1124.htm

附:广东服装业及流花服装商圈相关背景报道

出口转内销,救命稻草?“烫手山芋”?

 信息时报  2009-9-23D06  作者: 林建敏

“人民币每升值0.1个点,意味着我就少赚了0.7元,而服装的利润本来就没多少。”在壹马服装广场经营男装的广州铭门服装公司总经理郑岳龙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汇率波动、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让众多服装企业老板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出口下滑企业无米下锅

从去年开始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不仅使得众多外贸企业失去大量海外订单、库存压力骤增、开工严重不足,也使得广东这个中国GDP和外贸进出口的第一大省,成为了全国的“重灾区”。既做外贸也做内销的栢富丽(香港)服饰有限公司经理温伟光表示,非典爆发时,他们就提出“外贸内销两条脚走路”的发展模式,但前几年并没有多少人对此反应积极,因为当时大多数出口企业并不愿意做内贸。对他们来说,出口无论在结算、营销方面都要省心得多。

 但如今情况大不相同,绝大部分出口企业订单少则下降三五成,严重的甚至“无米下锅”。而据海关统计, 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出口纺织服装6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虽然在3月开始出口逆转跌势,出口额由2月9.8亿美元的谷底升至7月的21.5亿美元,同比降幅呈收窄之势, 但重点市场的出口仍然呈现较大降幅。1~7月,作为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龙头”,深圳地区出口纺织品服装共计54.6亿美元,小幅下降5.7%。广州、东莞、佛山、中山也分别下降10%、17%、9.2%、14.2%,纺织服装企业今年出口形势仍不乐观。

 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突围

 连日来,记者走访流花-矿泉服装商圈了解到,受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外贸服装企业订单都减少1/3,有的更高达80%~90%,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元气,甚至不少外贸服装企业已影响到生存问题,他们由此想转型做内销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为了缓解压力,现在很多外贸企业都是内销外销一起做了。”温伟光表示,正是这场金融危机,使得外贸严重受挫的企业终于有了做内销的冲动。像他们公司这样成立两个牌子,一个做内销市场,一个做外贸市场,打出的组合拳的企业不在少数。

外贸企业转内销面临两大挑战

 不过,多位业界专家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现在是出口企业内销的最佳时机,但外贸服装企业“转战”内销,不是简单地转换方向。由于不了解国内市场、缺少品牌和销售渠道,同时面临如此多的竞争对手,外贸企业转向布局国内,需要对市场进行重新培育,这相当于企业从头开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此,出口转内销对于不少外贸服装企业来说,无异于一个“烫手山芋”。

 挑战 1:转内销要迈几道“门槛”

“出口转内销,蛋糕虽大,但不是那么容易吃到。”曾成功由外贸转向内销市场的广州港笙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宏州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做外单只要根据客户来版来料,按要求加工后就可以出口;只要有定单就意味着有利润,这个过程并不太复杂。而做内销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难度在于内销市场跨度大、区域市场差异性强、消费者价值诉求也多元化、个性化。而外贸服装企业分销渠道又相对贫瘠,消费者与渠道是否接受,则取决于外贸服装企业的经营基点——品牌经营。

 广州新毅服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谭展明也表示,目前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可分两类:第一类是有自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辐射能力强的企业,第二类是给这些大企业做配套的中小企业。“无论哪种类型,转内销都要了解并适应中国市场。”谭展明分析称,外贸服装企业转内销需要迈出几道门槛:首先是产品定位关,即如何把握国内消费者需求,定位产品风格、功能、格调、气质。国内和国外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观念有一定差距,在欧美流行,不一定在中国也会流行。据了解,谭展明在这一点上就曾交了不少学费,他曾尝试将其生产为国外贴牌的一款童鞋打入内地零售市场,却遭到全军覆没,理由很简单——市场差异。“之前主要为欧美客户贴牌生产,欧美客户要求童鞋的底部和鞋跟要硬,认为这才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脚形;但没想到中国内地的消费观念却截然不同,认为柔软的鞋底和鞋跟才让小孩比较舒服。”

此外,在内外贸对接的品牌的建设维护、建立熟悉国内市场的专业化营销团队、代理招商和结算方面,以及渠道费用与营销成本的投入,也是制约出口企业转型内销的瓶颈。他表示,外贸企业产品许多质量是相当不错,但却在国内没有知名度;在渠道方面,出口企业普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络。他说,每个拟转型的外贸企业就要量力而行,不要进退两难,否则反而会加快企业的死亡。

挑战 2:进百货商场也并非易事

谭展明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进入百货商场,以此来打开国内市场并打响自己品牌。但他发现,在百货公司开业虽有种种好处,但厂家要进入内地知名百货公司并非易事,对品牌经验较浅的企业更是难上加难。他说,即使获准在百货公司内开业,百货公司对商户也有不少要求和限制,例如每家百货都有“保底”制度。“由于百货公司会按商户生意额抽成,所以商户要保证生意额。有些百货公司逐月计算,若不达标,可能不准经营下去。而零售有淡旺季之分,故商户压力很大。”

而令香港博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会金不敢冒险的原因,还有国内商场存在高昂进场费,收款难、账期长、竞相压价等问题。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很多零售商都会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规模越大,收取的合作费便越多。业内大多数超市还要求先进货后付款,收款周期长达数月之久。如果产品滞销,供货商必须接受无条件退货。陈会金说:“做出口,出口企业与外商之间有个中间人,就是银行。资金往来通过银行,也就是开信用证。而且资金回收快,出口方发货后,对方收到货,银行很快就给开出信用证。而做内销,企业与客户之间没有担保人。”

 

王先庆:从简单OEM向自主品牌转型

王先庆认为,此次被洗牌出局的企业大多为OEM企业,其出路在于逐渐变成ODM,企业具有自主的设计能力再加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另外,政府部门应快速建立扶植外销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开绿灯’政策,逐渐完善对商标、专利注册等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外贸企业打开内销高端市场提供有力的保障。”

流花商圈将建成国际服装时尚商都

信息时报 2009-9-23 D02  作者: 林建敏

王先庆:广东服装产业的三大缺陷与出路 - 王先庆 - 王先庆博客

 经历去年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持续创新能力成为服装企业的立命之本。但由于受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及浙江、福建等地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兴起,流花-矿泉服装商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对此,在2009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广东时装周即将开幕之际,广州市越秀区副区长卞勇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流花园区升级改造已纳入越秀区商贸服务业“十一五”专项重点规划项目,将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服装产业的高端要素向流花商圈聚集,引导流花商圈从单一的服装批发市场集散功能向设计、创新、品牌、营销等高端元素的发展,到2020年,流花-矿泉服装商圈将建成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含电子商务),形成国际服装100家品牌公司总部集群的“国际服装时尚商都”。

 

服装节以创新创意为制高点

信息时报:您能介绍一下2009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将有哪些亮点?

卞勇:本届服装节提出了以创意和创新为制高点,同时与广东时装周深度结合,进一步引导流花-矿泉服装专业市场园区以市场为向导,以设计创新谋发展。其活动亮点主要有几点。

一是搭建扶持自主服装品牌大舞台。在园区内开展了评选“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优势自主服装品牌”活动,对园区内各市场推荐出来的自主服装品牌集中进行推介;二是弘扬本土服装文化。期间将举行以体现“中国风”元素为主题的本土设计师作品展演;三是体现亚运元素。开展“迎亚运T恤衫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原创、宣传亚运,提升本届服装节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四是更多地融入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内容。本届服装节,已纳入广州市政府与佛山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佛金秋欢乐购物节”中,并作为其中重要的分会场。此外,本届服装节,累计有超过30场大型的服装展演活动和众多的现场促销、折扣活动。

流花将建服装文化时尚社区

信息时报:随着流花-矿泉服装商圈被确定为广州市首批专业市场园区化的改造试点,越秀区政府对这一商圈的发展将采取什么战略行动及政策支持?

卞勇:从被确定为实施专业市场园区化升级改造的试点之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物流、统一信息化的新型批发产业集群园区的发展目标,从总体上规划、指导、协调专业市场集群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对流花-矿泉服装批发市场集群今后发展方向的设想,将建立在保持国内单位产出贡献率最高市场群的基础上,加强市场在产业链高端业态方面的发展,全力实现“两个中心一个时尚社区”的发展目标,即建设国际服装采购中心、国际服装品牌中心和国际服装文化时尚社区,进一步推动“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与全球化的并轨。

信息时报:那么,为实现“两个中心一个时尚社区”的发展目标,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引导推进?

卞勇:首先是对市场群的园区化发展做进一步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分区、业态引导、商贸和公共服务配套;重视专业市场园区周边区域的开发利用,使园区与周边地区形成发展的良好态势;其次,实施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重点。从品牌建设、行业自律、政策指导、市场规范四个重点来抓。并坚持举办流花国际服装节,做出品牌,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创新为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信息时报:流花-矿泉服装企业受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不大?服装企业又如何从中寻求生机和发展?

卞勇:越是传统的行业,受冲击越大。客观来看,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和投资均大幅缩减,为区内的服务贸易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来看,对于区内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信心的下降,因此,提振信心,“扩内需、保增长”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应该说,通过园区的改造和升级,流花地区整体的服装贸易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据我们走访调查,一些具有自主设计能力和营销渠道、有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服装企业受冲击并不大,当中不少品牌服装实现逆势增长,他们在今年秋冬生产投入同比增长30%以上,对市场表示极大信心,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反而对这些有实力的企业是个发展机会。

流花展馆或成服装展示平台

信息时报:虽然目前广东服装企业企稳趋势明显,但还有许多服装企业仍感觉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区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流花服装产业综合竞争力?

卞勇:我们积极鼓励包含服装在内的各类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并采取多项措施引导企业调整市场结构,转向国内市场。此外,我们也正在对整个越秀北部区域未来的产业发展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其中包括未来流花国际采购区的设立。推动该区域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战略节点:一是促进流花展示平台建设,促使流花展馆规划为设计与展示平台,成为展示“广州设计”、“广州贸易”的国际采购中心的一个对外窗口;二是服装设计创意园打造,以广州创意产业园229服装设计园区等项目为推动,在流花-矿泉地区重点引进服装产业的设计总部、营销总部的基地等,带动这一商圈的升级转型。

已提交“流花服装”品牌申请

信息时报:越秀区政府将如何抓好“流花服装”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服装名城的形象? 

卞勇:“流花服装”作为该区域服装统一品牌形象的确立,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已形成的区域性服装批发贸易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知名服装品牌进驻和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品牌。

因此,对这一市场建设,越秀区将主要抓好区域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和服务品牌四个层次的品牌建设。目前我们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交了“流花服装”这一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并为“流花服装”设计了专用的LOGO标识,务求把“流花服装”打造成越秀区乃至广州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我们还借助近两年服装节的平台全力打造“流花-矿泉服装专业市场园区十大知名服装品牌”、“流花-矿泉服装专业市场园区新锐服装企业”等优秀自主品牌评选,打造“流花服装”的品牌旗舰队伍。

吸引更多高端设计人才落户

信息时报:未来流花商圈的发展,将如何从深层次上推动设计、创新、品牌、营销等高端元素的发展,加强行业的导向?

卞勇:流花商圈的高端发展性与行业导向性主要取决于抓好人才聚集与抓好业态提升。在人才聚集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行业高端设计人才的引进以及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就本次服装节来说,设计、创意等元素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就是在为本土设计人才提供一个高端接触和自我展示平台的同时;同时,作为全国首创乃至唯一的培养和提升服装买手素质的第二届买手大赛,也是为了挖掘和培育未来的服装节时尚操盘手,加快中国服装买手职业与国际接轨。

在业态提升方面,推动园区内各市场的经营模式向集商品、信息集散与会展、物流、商务、设计、策划综合功能于一体的高级交易形态发展,实现整体业态向现代服务业的过渡。

 

流花服装临危获“机”:下半年将现“V型反转”?

 信息时报 2009-9-23D04版 作者: 林建敏

王先庆:广东服装产业的三大缺陷与出路 - 王先庆 - 王先庆博客
作为与出口贸易走势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从今年开始,纺织服装产业已率先显现复苏迹象。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就在人们对2009年中国经济是否已现“V型反转”而争论不休时,作为与出口贸易走势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纺织服装产业已率先显现复苏迹象。据广州海关最新统计,广东纺织服装出口额由2月9.8亿美元的谷底升至7月的21.5亿美元,下半年以来出口规模同比降幅呈收窄之势,也令人看到了服装行业回暖的曙光。

 然而就在一年前,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却让外向型特点的广东纺织服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生产放缓、出口受阻、效益下滑,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服装企业该如何“过冬”?是知难而退、等待观望还是迎难而上?是继续贴牌加工还是自创品牌?是继续强攻出口市场还是转战内销市场?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一年后,记者走访流花-矿泉服装市场时,听到最多的是“金融危机给广东服装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市场的倒逼机制也给服装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盘点金融危机得与失,也为流花服装寻求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借鉴作用。

现象 1:首现外销企业集体转内销

“早些年许多外贸服装企业都是做出口贴牌的,也就是所谓的OEM产品。但全球金融风暴使得广东省服装生产放缓、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种种原因,OEM利润已经非常低。所以从去年底开始,原来专做出口的外贸服装也开始转做内销。”在白马服装大厦经营女装的薰衣草时装有限公司经理黄赞有表示,北京奥运会前,他们公司的外贸与内销比例为8:2,今年开始这一比例变成了6:4。而记者在流花-矿泉服装商圈走访时也了解到,像薰衣草这样由单一外贸转向外贸内销“两条脚走路”的企业不在少数。

最近,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对广东省内8个重点服装产业集聚市区进行调研显示,超过八成服装企业今年与往年同期相比订单减少,跌幅由10%~40%不等,其中近半数的企业订单跌幅达30%以上,外贸出口型企业上半年运营情况普遍不佳。

在去年,大多数出口企业并不愿意做内贸,因为出口业务无论在结算、营销方面都要比内销省心得多。对此,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如可以实行“先内销后集中补税”等新政,使得外贸严重受挫的企业终于有了做内销的冲动。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13亿人口是国内服装消费持续动力,国务院出台的“纺织业调整振兴和规划”,也明确了纺织服装业仍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民生优势产业,结合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服装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更加清晰。

现象2:服装企业利润普遍下跌

最近,据国家统计局对广东6449家纺织服装企业统计显示,今年1~5月利润总额减少了19.4%。而广东省服协对省内多家服装企业调研也显示,服装销售利润降幅达20%~25%,订单减少、流动资金不足,经营情况尤为不理想。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家服装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今年销售利润比往年减少10%以上。去年刚转型做男装牛仔裤的广州市博茨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会金表示,虽然今年扩大生产规模,投资增加了近两倍,但为了扶持代理商发展,现在出货基本是零利润。红棉国际时装城九楼男装的后街男孩总经理施明晓也表示,为了扶持代理商度过今年难关,出货折扣都比往年低了不少。

 而广州市高尼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富浩则认为,今年服装价格低利润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口受阻,服装产品大量回流入国内市场,引发“价格战”;另外,从年初开始,各大百货商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促销打折潮,而原材料、劳力成本不降而升,也让服装厂家的利润大大降低。他说,他们在广州几大百货都有自己的品牌专柜,“百货做促销时,你不得不跟着参与,否则人家在打折你根本没有生意做,现在只当赚吆喝了。”曾富浩如是说。

 现象 3:缺乏自主品牌应对洗牌

据了解,在这次行业洗牌调整中,倒下去的绝大多数是无品牌、无内销经验、无分销渠道的“三无”贴牌企业。中国服装协会理事谭昊成表示,广东服装是毫无争议的服装大省,在服装产量、服装企业数量、产品出口额等方面均称得上是全国第一。但广东服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缺乏全国性的叫得响的大品牌。他说,广东不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但没有把这些设计师的优势转化为品牌资源,很多设计师与企业老板的合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在接受记者采访也认为,虽然近年来广东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但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各企业间主要还是低层次的相互模仿和抄袭,眼光短浅。同时,各地政府对产业群也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过于追求企业的“量”而忽略了企业的“质”。他说,这场金融危机也让企业认识到了,应该从传统的单个品牌的竞争向细分品牌的品牌集团化竞争转变,从传统“拍脑袋建品牌”到系统化的品牌管理转变。

现象 4: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广东省服装出口累计99.6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同比下降7.8%。而记者采访的流花商圈多家服装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由于订单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流失较多,与往年同期相比员工减少10%~30%,部分企业处于关停或半开工状态。

刘岳屏表示,去年上半年,广东省服装出口108.0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累计出口99.6亿美元,平均出口16.6亿美元/月。如若全年出口要超过去年,则6~12月各月至少要比前6月平均增长54.6%以上,可以说难度非常大。他们在此次调查中显示,52.4%企业预计今年出口情况将劣于去年,28.6%企业预计将持平,19.0%企业预计将超过去年。

现象 5:进入更复杂的竞争格局

近两年来,服装产业所表现出来的利润向大企业集中、产业向商业交融、品牌向创意发展、资本向新模式集结、市场向内销倾斜等一系列信号,都标志着服装业在一个更复杂化的平台上推进。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认为,今天服装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全球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依然会上涨,环保法规日趋完善、规范;而作为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商贸,其市场环境、市场重点、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渠道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行业发展出现重大拐点。”蒋衡杰表示,目前服装业已开始呈现出整体性整合、调整和提升的趋势,并已进入产业、品牌、商贸、文化、社会等系统复合运营竞争时代。

 

机遇1 服装企业抄底扩张正当时?

后金融海啸中,服装企业是选择扩张还是选择保守?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有实力服装企业在今年上半年销售交出满意的成绩单后,纷纷决定逆势加码,扩大投资,“扩张”也成为今年下半年以来最显著的字眼。

“与去年前两年投资成本最高峰相比,目前我们新店的投资成本下降了30%~40%。其中有租金成本的降低,也有由于一些服装企业陷入资金困境,许多企业不得不降低门槛出售。另外,金融危机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才的供给量增加。”红棉国际时装城女装品牌“源源不断”老板媛媛表示,今年下半年他们在珠三角收购了两家制衣厂,收购价为70万~80万元,而往年这个收购价要达150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金融危机除了对国内服装企业的市场销售造成一定冲击外,也激发了国内部分有实力的服企“抄底扩张”的热情。

“更便宜的资产价格,更强烈的出售欲望,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被低估等,似乎现在是服企并购、扩张的好时机。”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但在实际操作中,并购扩张尤其是跨境并购存在的风险与困难仍不小,除了面临企业不同文化整合、管理协同等难题外,最关键的是布点后能不能“站得稳脚跟”,王先庆说,由于没有充分了解本地市场的特点及消费者的喜好,布点后草草撤场的案例不在少数。

机遇2 企业借机提升设计研发能力

流花-矿泉商圈的服装企业普遍反映,自今年上半年以来,订单少或单多量少、客户要求提高、利润降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服装出口企业。记者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有自主设计研发能力、营销渠道和团队、品牌发展较好的企业,在别人业务量普遍萎缩的情况下,仍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业务量反而比金融危机爆发前还要好。

施明晓表示,“后街男孩”男装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创新和品牌运营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这次危机中没有受到影响,业务量反而比以前更大。“因为经过市场调整,有效需要被释放,一场危机让企业看到了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施明晓表示,明年春夏生产将加大30%的投入,主要是研发新款式,甚至考虑采取“反季节”生产。他说,服装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生产强项,有的只做春夏,有的只做秋冬,但很少人会做秋季,因为在广东这一季很短又不怎么明显,而他反而在这一季加大生产量,多出新款式抢占市场,就是想抓住当前市场的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分析,2008年以来,全国服装行业新开工数量明显下降,实际投资总额却保持二位数增长,这说明用于新建扩建投资明显萎缩,用于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了,企业普遍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作为应对不利环境的主要手段。

机遇3 “逆向转移”趋势逐步显现

  在广东“双转移”(即产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和《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推动下,这几年,有些地区开始实施“腾笼换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正是这场金融危机,更让广州加大发力时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的建设。

  “有意思的是,在新一轮‘转移潮’中,一些服装企业的营销中心开始转向交通方便、资讯前沿的广州、深圳等城市,形成一股‘反方向转移’潮流。”刘岳屏表示,比如知名男装品牌宾宝服饰营销中心从汕头迁移至广州,虎门品牌骄子松鹰服装营销总部从虎门搬迁至广州,由中国十佳设计师卡宾先生创办的卡宾服饰营销总部从福建搬迁至广州等……为呼应这股潮流,刘岳屏建议政府应调整政策导向,将服装从大纺织工业中剥离出来,把广州定位为服装时尚产业总部基地,同时将服装产业中生产、加工部分与营销、设计分而治理。

  据悉,今年7月,在番禺区政府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番禺服务业发展交流会上,正式签署了《广东时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合作柜架协议书》,选择广东服装优秀设计师工作室和品牌龙头企业进驻,集中各企业的区域运营总部或研发中心。据悉,原定面积200多亩、200多家企业进驻的总部基地第一期工程,由于希望进驻的企业太多,以至于需要扩大面积,重新选址。这标志着广东时尚产业总部基地的启航,更标志着珠三角服装企业集体梦想的启航——打造珠三角时尚产业圈。

 机遇4: 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据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流花-矿泉服装商圈已发展为拥有40多个服装专业市场的全国最大规模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从业人员近12万人,日均人流量达20万,每天从该地区发往各地的服装平均达50多吨,年交易额在450亿元。

然而,在专业市场发展取得不小成绩的同时,专业市场发展也遇到了同质化、市场发展粗放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谢青认为,作为服装流通业的一种重要模式,专业市场在产业链中起着实现生产价值、促进商贸流通的重要功能。新形势下,服装产业面临着国际、国内贸易的双重考验,商贸通路成为关键,专业市场的创新发展是产业整体提升的重要力量。面临后配合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服装专业市场已悄然放慢了发展步伐,老市场的不断萎缩,整体利润率的原地踏步甚至下降,表明其发展已遭遇到一定的壁垒。尤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任务。

据了解,未来几年内,越秀区政府已提出整合流花-矿泉园区各种资源要素,加大对研发、设计、创意、展示、营销力度,占据服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节点,实现高端带动低端,实现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提升。

 

作者:林建敏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