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广东服务业发展缓慢与体制改革滞后
来源:2009年12月28日 南方都市报C02版 发布时间:2009-12-29 点击数:


国际资本剥我们三层皮
广东再出发:产业升级主攻高加工度化

    2009年12月26日,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广东再出发”为主题的第七届改革论坛在广州开发区举行。

  此次论坛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经济学会联合主办、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萝岗区委区政府协办。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广东原省长朱森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晓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等领导,以及全省近百名改革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与行政区划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协调发展。

  “人大衫小”,构建
    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

  黄挺表示,目前广东实行的市管县体制,效果并不好,许多地方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广东一些地方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人大衫小”现象。

  他提出总体设想:逐步实行市和县分治,行政城市与实体城市两大类;在管理分类上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城市四种。其中,珠三角地区按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加快发展城市群,推动经济、城乡一体化;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乡镇财力较弱,当前主要的问题还是发展县域经济。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涵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布局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复合转换过程。”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表示,1978年,广东省在中国的各个省份中,率先开始经济转型,走上了区域工业化的快车道。

  目前,广东省已建立起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机械与电器设备制造业和轻工纺织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性的出口加工基地之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则指出,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拐点上,当前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所引致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外部振荡,以及国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带来的负面影响,产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内外贸合并
     现代服务业不可小觑

  “广东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但现行部门管理体制仍处于工业经济时代,政府部门设置和政策主体几乎全是围绕着工业制造业服务。”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王先庆发言时感叹道,广东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制造业,停滞不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行的体制和政策导致的。

  广东现行的部门机构设置,本质上是惯性化地向生产制造业倾斜,忽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忽视商贸、酒店、旅游、餐饮、物流等最基础的服务业。由于珠三角在过去三十年工业化浪潮中,存在着整体的“重生产,轻服务”的倾向,服务业一直处于被动压抑状态,所有的服务业都没有得到有效培育和发展,因此,作为“服务业解放运动”首先就是解放和发展那些长期被压抑、扭曲和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所谓“传统服务业”。

  王先庆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广东要走内外贸合并发展的道路,内销与外销合并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出口贸易,只有内销才能让经济持续发展。

  “未来广东的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不是取决于技术、产量规模等,而是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性和质量。”王先庆说道。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
      主攻高加工度化

  “30年广东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出高消耗低成本数量扩张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它以资源供给相对充足和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为前提和基础,一旦这两个条件变化,广东产业发展模式就难以为继。”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朱卫平教授指出,事实上,上述两个条件均已经发生拐点性变化。

  金融危机使产业发展雪上加霜,特别是工业增长率大幅下滑。2009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从GDP运行走势看,2008年上半年GDP增长10.7%,然后一路下滑到四季度的10.1%,2009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到5.8%,至二季度走势出现拐点,开始企稳向好。

  其次,进出口增幅大幅度下降。到2009年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同比下降17.7%。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猛烈抬头。据统计,2009年1-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其中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为印度、美国、欧盟和阿根廷等。这些事件均对广东产生重大影响。

  朱卫平教授表示,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提高过程,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就像产业是一个宽泛的可以从多维度来理解的概念一样,产业升级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他根据一般理论分析和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将产业升级大致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模式之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主导产业的依次更替,如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更替,又如工业化过程中从轻工业起步经过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再到技术知识集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需求结构的变动。

  模式之二:高加工度化,即随着资源相对价格变化,特别是随着劳动、土地和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提高,对于同一产业或产品生产的投入结构发生变化,通过不断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制造加工环节做到极致,不断提高制造环节附加值。

  模式之三:产业价值链高度化,即随着战略性竞争资源的优化,在嵌入产业价值链中逐步向高附加价值的两端攀升。

  朱卫平教授认为,不管是提“腾笼换鸟”还是提“扩笼壮鸟”,结合广东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条件,应选择高加工度化作为产业升级主攻方向。

  专家论见

  向晓梅: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干的却是低端的活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从“经济带动效益”、“社会带动效益”、“产业先进性”以及“生态协调性”四个方面对广东产业的科学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

  第一,从产业的经济推动效应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经济增长的质效明显提高,但产业结构非均衡性特征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据统计,全省生产总值2005年在全国率先突破两万亿元,2008年达到35696.46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8.0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5年的6.3:49.5:44.2转变为5.5:51.6:42.9。

  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的良好呈现令人瞩目,但与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的“一般模式”相比,广东产业结构非均衡性特征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明显不足等问题。

  第二,从产业社会带动效益来看,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的人力资源经济效率较高,给社会带来较大收益,但由于广东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人力资源经济效益偏低,制约了社会财富增长及均衡化,也阻碍了劳动力结构优化及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研究显示,在员工收益方面,从人均增加值来看,石化、汽车及摩托车、食品饮料、医药等产业具有较大优势;从产业从业人数占有率来看,电子信息业居首位,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则居第二、三位。而在产业收益方面,电子信息业居首位,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化产业则位居第二、三位。总体来看,新兴产业整体的社会带动效应强,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及摩托车产业、医药产业的人均产出比值较高,是广东省未来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

  第三,从产业发展的生态协调性来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节能降耗扎实推进,但依赖资源外延开发的增长模式已经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可能导向不可持续发展危机。

  广东30年来的高速工业化,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要实现广东人均GDP到2020年再翻两番的目标,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至少要消耗十多番的投资、近4亿吨的标煤,使用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显然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

  第四,从产业先进性来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力增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明显改善,但广东产业仍多数被挤压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产业关键技术有效供给不足,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薄弱。

  据《广东统计年鉴》(2008年)显示,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总值由2000年的2743.3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752.85亿元,年均增长27.2%。2008年,在经济发展步伐减缓的情况下,广东高技术制造业仍能保持稳定增长,1-9月,完成增加值2246.12亿元,增长16.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

  然而,广东制造业在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中形成的产业体系仍然被挤压在国际产业链和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广东省的产业增加值率为18.84%,美国为56.19%,广东约为美国的1/3;人均增加值广东为99518元,而美国为1116932元人民币,广东不到美国的1/11。

  这表明,广东一些产业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干的活却是产业低端的活。我们的所谓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几近是外包、代工的国际低端加工车间。在两头在外的产业链中,上、下端为国际资本掌控的情况下,国际资本至少剥了我们三层皮:技术专利费、材料设备销售利润和产品销售超额利润。当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微弱的利润空间会很快消失,广东低端的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将全面塌陷。

  为此,向晓梅进一步提出创新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与全球产业链对接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创新产业科学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产业的经济推动效应、社会带动效应、生态协调性和产业先进性为四大战略支点,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整体素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本报记者 戎明迈 实习生 袁诚 通讯员 苏维勇

 

作者:戎明迈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