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城市因商而生,因商而荣,因商而闻名,是研究古代和现代粤商文化乃至中国商业文化的“博物馆”。
广州是千年商都,是中国商业气息最深厚、商业影响力最大的大型城市。因此,谈广州,不能不谈商业,因为商业是这个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同样,谈广州的历史文化,不能脱离广州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因为商业文化是广州历史文化的核心,也是广州城市的灵魂。
广州是研究中国商业文化的“博物馆”
广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无疑是近千年的粤商文化。虽然广义的粤商文化包括广府商帮文化、潮汕商帮文化和客家商帮文化,但其核心始终是广府商帮文化。而广府商帮文化的摇篮就在广州。无论老粤商,还是新粤商,其大本营都在广州。
广州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曾经在数百年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中心,迄今仍然是中国最活跃的国际商贸中心。这个城市因商而生,因商而荣,因商而闻名。无论是北京路、十三行、黄埔古巷、粤海关等留下的古迹,还是在改革开放大潮最先在全国兴起的夜市、女人街、一德路等特色商业街、天河城购物中心等现代商业场所,使得这个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城”,更是研究古代和现代粤商文化乃至中国商业文化的“博物馆”。
广州粤商文化体系的内涵构成与分布
粤商的个性优势有一点就是“低调”,同样它的不足之处也有一点就是“太低调”,缺少理性的深度研究和系统挖掘。就我所知,广州粤商文化体系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代表千年商都形象、分布在珠江两岸,尤其是荔湾、越秀、海珠、黄埔、番禺等区的景观性的商业类的历史文物。重点包括秦汉以来岭南与中原贸易往来的景观与文物、海上丝绸之路的景观与文物、清代“一口通商”时代十三行时期的大量景点与文物。这些景点与文化是展现中华商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华南商业变迁的重要依据。
二是仍然存在、流失境外或已经消亡的各种商号、老字号。这些老字号的发育成长及变迁,见证了广州商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历史。从仍在经营的南方大厦、爱群大厦、莲香楼以及分布荔湾和越秀区的骑楼商业群,到新近重新改造的太古仓,再到刚刚回归的利丰集团。这些都是广州的名片。对这些老字号,我们应该从城市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倍加珍惜、保护与回归,以全新的模式和方式进行挖掘、整合和开发利用,将之视为重要的珍稀性国有资产和城市资产,出台法律法规,改善它们的重要性和生存环境。
三是各类图书、图片、文字、影视、俗语、故事、传说、传统工艺、戏剧等软文化部分。位于广州番禺大桥南的南海渔村就把广州传统餐饮的经营方式和各种交易工具(如鱼蛋担、艇仔粥等)都弄成图片,装饰于整个餐饮场所的楼道和房间,从而打造成了一个动态的广州传统餐饮文化博物馆。广州正佳广场也计划结合其4A商业旅游景区建设,以图片等方式在购物中心内建粤商博物馆。广州日报号游船上就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量图书和图片展示等。这些资料都是记录和展现粤商文化的活标本。广州财政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系统整理和保护这些资料,供国内外专家和游客研究或观赏。
四是各类影响中国现代商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建筑物或商业场所。包括:世界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大的广州“天河路商圈”的若干商业建筑,如中国第一个购物中心天河城、中国第一个获4A景区称号的购物中心正佳广场;世界最大的服装及鞋类批发市场集群——广州流花商圈等;此外,还有北京路、上下九、一德路、高第街、状元坊等特色商业街。这些都是见证广州影响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或“现代文物”。
以挖掘粤商文化资源为突破口,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
广州世界文化名城与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或世界商贸名城,是一张城市名片的两个侧面,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缺少商业文化尤其是千年粤商文化的支撑,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很可能就是一张虚壳,缺少深层次的内涵。以挖掘、传承或弘扬粤商文化为突破口,强化和突出商业文化主线,融入国际中心城市、国际商贸名城以及各种相关现代文化形式(如影视传播)等现代元素,将是提升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品味和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首先,抢救和保护与粤商文化相关的各种景观和文物。广州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以及修编城市规划,将传统历史的商业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结合,让“水泥林(即房地产)”和GDP损害城市个性的做法有所改变。建议广州市政府部门联合企业、高校等多种力量,建立粤商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类似餐饮、零售等专项的展览馆等。
其次,广州应突破商贸、旅游、餐饮、酒店等当做所谓“传统产业”的旧思维和不科学的行业分类,将这些产业视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扶持和发展,并使它们融入现代文化、休闲、教育、金融等各种元素,围绕世界文化名城,重新规划广州的各种旅游景点,将广州的高校、文化场馆、商贸设施、历史文化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品牌性旅游线路。例如,世界第一大商圈(天河路商圈)商贸游等、广州琵州展贸游等。当然,这些旅游与文化、商贸结合的设计,必须实现多种专业和学科的融合。这一点,完全可以向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学习。
最后,打造出一批经典的真正体现粤商文化特色和水平的品牌性文化作品,包括图书、电视、电影、歌曲等。这一类作品,应跳出岭南文化长期“自娱自乐”的缺陷和约束,站在国际或全国的视野去谋划,像《走西口》、《乔家大院》、《亮剑》等作品那样,把整个山西的旅游业和文化内涵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平。总之,无论世界文化名城,还是粤商文化产品,都不只是关起门来自我欣赏的,而是给全国全世界的人看的。转变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观念体系,将成为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关键点。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格力模式的形成与国美、苏宁渠道控 [2017-4-17 16:42:15]
- 王先庆解读湾区经济 [2017-4-11 10:44:21]
- 王先庆:国内外互联网集聚区发展趋势对广州 [2017-4-10 9:17:30]
- 王先庆课题组研究报告获广州市领导批示 [2017-4-8 15:51:01]
- 王先庆等:扩大内外销产品促进消费升级需求 [2017-4-8 11:55:30]
- 王先庆:投身物流革命,创新物流教育 [2017-4-7 9:26: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