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慎重搬迁知名专业市场
在主城区不再新建扩建批发市场的政策背景下,学者王先庆向政府发声———
来源:2012年8月8日 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2-8-14 点击数:


  肆意穿梭的小面包车、横冲直撞的板车、四处堆放的货物、川流不息的各色人等……多少年来,广州的专业市场留给市民和外地游客这样一个印象。广州老城区的专业市场频频被贴上了“脏乱差”的标签,其症结何在,又该如何解决?记者采访了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

  症结一

  新市场无人气,旧市场有问题

  “现在有人气的市场就有问题,新培育的市场就没有人气。”王先庆这样总结目前广州专业市场的问题。

  在广州,人们一说到买水产,就都想起黄沙;一说到买海味,就都会去一德路。这些传统的专业市场在广州已经成形多年,人气也培育了多年,对于商家而言,是苦心经营多年的心血;对于买家而言,这些有口皆碑的老市场,甚至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但这些老市场,处于中心地带,往往因为用地紧张、经营方式落后等原因而造成不少麻烦。

  王先庆说,目前,不少旧城区的专业市场迁往外围,但即使是在外围的新濠畔市场,生意也颇为冷清,根本无法在短期聚集人气。

  症结二

  政府预见性差,企业急功近利

  王先庆指出,广州目前绝大部分的专业市场都是自发盲目形成的。大多档次较低,形象也不佳,在治安、消防、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华林街的玉器、一德路的干货和玩具、中大对面的布料市场等。目前各大市场的商流和物流都不匹配,在濠畔街上,三轮车、手推车仍是运货主力。

  王先庆认为,这样的旧市场基本上处于物流业早期发育的简单粗放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规划之初,政府的预计性太差,没有作出长远的规划。而企业主也急功近利,在一个市场出现之初,只想自身利益,没有想到整个市场日后的整体发展。广州拥有大小900多个市场,真正由政府规划、主导投资和参与建设的市场少之又少。王先庆说:“专业市场的颓废,原因在于政府的不作为。”

  建议一

  市场不可或缺,政府多点保护

  “政府不喜欢这些专业市场,它们不能带来丰厚的税收,但是我认为这些专业市场是公益性的。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这样的市场。政府一定要对专业市场负起责来。”王先庆对记者说。

  他认为,专业市场一方面为工业化提供丰富而持续的原辅材料供应,另一方面又将工业半成品和成品借助各类渠道分销到各个中间或末端环节。在现代技术环境下,任何工业品的制造业一般都只有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生命周期,但专业批发市场大多数却可以成百上千年长期存在,甚至是一个城市繁荣和商业人气聚集的标志性场所。因此,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发育成长过程中,对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和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建议二

  仓库可以搬走,品牌一定保留

  专业市场未来到底该怎样走?王先庆认为,首先,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规范。他认为有些政府部门对已经形成知名品牌的专业批发市场重视不足、爱护不够,动不动就以种种名义进行拆迁。

  “对于这样的大型市场而言,搬迁就可能意味着死亡,意味着巨大的品牌效应的丧失。”王先庆举例说,2000年,广州市拆除了当时市内唯一的小商品批发一条街———仰忠街,却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导致相当一部分批发商迁往义乌。对于濠畔街这样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市场,王先庆认为,仓储和仓库要搬走,但是品牌一定要保留:“老街可以留下来,继续开店或者是做成一种历史纪念供人参观。”

  百年濠畔街 演绎兴与衰

  说起老城区的专业市场,一定绕不开濠畔街,这是广州的皮料一条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孕育了广州的商业文化。但面临旧商业市场的迁出,这条老街又有多少心酸无奈呢?记者走进濠畔街,已不见它昔日的荣光,却发现了它今日的哀愁。

  皮料臭气令街坊难顶

  走在濠畔街上,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卖皮料的店,足足有上百家。一个上午,濠畔街上不少人拉货、卸货,因为这里停不下大车,货车大多都停在大德路上,把大德路堵得水泄不通。走在濠畔街上,鼻腔都被皮料的气味充斥,街坊也是叫苦不迭。

  刘叔在濠畔街住了一辈子,他说,这个皮料市场清末民初就有了,很有名的,但是街坊对此大多意见很大。“每天搞得一股味道,又占掉不少地方,本来路就窄,现在皮料都堆到路中间来了。”街坊王姨和记者说,近十年来,外地经商的人把皮料市场拓展了不少,才形成了现在这么大的规模。“以前都是本地人做的,没这么多店。”

  商家难舍老市场人气

  广州要发展成一座国际化城市,老城区的专业市场自然面临整改,然而对于濠畔街这样的市场,何去何从,政府也很无奈。

  记者在濠畔街发现,在这里做皮料生意的,多数是从湖南来的,在广州做了几年甚至近十年生意。而濠畔街上为数不多的本地人,则大多是做了一辈子生意。

  周老板是衡阳人,她在濠畔街上经营一家皮料店十多年,“我这一间屋子,虽然只有20平方米,但里面的皮料就值两百万元。”她坦承,现在的皮料生意已经不好做了,“每个月的收入都是不固定的,也就是勉强维持生计。”

  一提起旧市场的改造,女老板说,其实搬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想搬去偏远的地方,“不能离濠畔街太远”。

  对于经营了好几十年的广州本地商人来说,搬哪里都是一百个不愿意。马叔两夫妻在濠畔街开了一家五金鞋料店,从二十几年前白手起家到现在,他说:“耗尽了一生的心血,几十年才做成现在这个样子。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钱,只是糊口。”如果要搬离濠畔街,马叔和他妻子都表示不愿意,“一个市场不是一天两天就培育出来的,如果搬了,好多老客户都找不到我们了,生意根本没法做下去了。”

  新濠畔生意也不好做

  如今的濠畔街已经没有了昔日荣光,而广州最大的皮料市场也从濠畔街转移到了广州火车站附近的站西路新濠畔市场,一种有别于老城专业市场的经营模式在那里悄然升温。新濠畔和濠畔街不同,在新濠畔,同一栋大楼里聚集多家商铺,形成一座商场。

  新濠畔的店铺和濠畔街的经营模式已经不一样了,濠畔街的不少皮料店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而新濠畔不少皮料店已经形成规模,而且制度规范。在新濠畔的一家档口里,商家可以展出千余种样品,顾客来店挑选样品,再订货。每一家皮料店都具备公司的形态,有人在档口负责生产,也有专人负责仓库进货与送货。而濠畔街上的皮料店大多把现货存在家里。

  尽管新濠畔的地理位置不错,经营模式也更为先进,但是这里皮料市场的生意并不旺。不少皮料店老板表示:“这边生意不好做,情况不好,以前在旧濠畔的老客户也少来了”。记者在整个新濠畔市场逛一圈也未见几个前来挑选皮料的客人,在一家皮料店打工的小黄和记者说,现在不但没有客人来看货,连以前的客户下订单的也不多。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