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领袖如何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认为,选择技术上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产业或产品会比较安全,“不必太接近冷僻、过于高端的技术,太新太奇的技术也要尽量避开”,同时选择市场容量大的产业或产品。
日前,王先庆教授接受了《看东莞》专访,对于本刊的“2013东莞企业家发展信心”大型问卷调查活动,他表示“这项调查十分有意义,有利于加深对企业家的了解”,并就2013年的经济大势、控制风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东莞经济转型取得成效
东莞经济从增长型向增长效益兼顾型、从外向型向外向内向均衡型转型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东莞的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仍然存在
《看东莞》:您对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有哪些分析?
王先庆:2013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处30年经济长周期波动中的巨幅震荡中,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短期内不会消除。不过,经过十多年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抵触之后,欧美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和欣赏心理会有所提升,从而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走出去机会。从美国批准中海油收购即可看出这种苗头。但短期内,中国在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力量尤其在全球商品渠道的主动权方面,仍然十分微弱。世界经济处于“乱世”,于中国发展是特别好的机会,希望中国不要出现“别人得病,我们吃药”的情形,尤其是要多给中国企业尽快主动走向国际市场的机会。这样,中国经济才会逐步走出“大而不强”的困境。
《看东莞》: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下,2012年东莞经济发展却交出意外成绩单。初步测算,东莞201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5010.14亿元,标志着东莞正式迈入5000亿元行列。尽管经济总量增速不高,但一些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单项指标向好,进出口贸易增长逆市领先。您如何评价东莞的2012?
王先庆:自2008年东莞经济“倒逼型”转型开始,至2012年,整整五年,我一直观察、关注东莞的变化。从2012年的情形看,东莞经济发展经过长期高增长之后,在经过了近五年的局部停滞、衰退之后,正逐步企稳,重新凝聚力量向新一轮发展迈进;东莞经济从增长型向增长效益兼顾型、从外向型向外向内向型均衡型转型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东莞的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仍然存在。但东莞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现代商业文明的重塑进程,仍然有待加强,东莞工业化后期的市场体系支撑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世界工厂”的优势沉淀仍在
希望东莞企业尽快跳出传统的工厂思维和加工思维,以东莞总部为基础,多参与国内外各新兴成长性区域的并购、投资和合资
《看东莞》:从我们的“2013东莞企业家发展信心报告”各项统计来看,哪些方面令您印象深刻?例如,在调查的企业中,发展战略完全不变的企业占14%,60%的企业表示会做稍微调整,有意跨行业发展的企业占26%。按您观察,投资哪些行业比较好?
王先庆:这项调查十分有意义,有利于加深对企业家的了解。从调查结果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60%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只是发展增长放缓。这一方面表明东莞经济增长经过五年多的窄幅震荡调整,经济的主流趋势仍然是成长型的,企业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仍然是良性的,多数企业在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之后,生存稳定,根基仍在;另一方面表明企业家对本企业的未来充满着谨慎的乐观和信心;二是70%的企业认为“税负重”,看来,这是一个过去几十年中深深埋下的拖累企业发展的隐患,当过去广泛存在的“优惠政策”过去后,高税负已经成为压在企业身上的大山,它与“成本增加”成为双重恶性循环,让企业躲无可躲,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不设法降低企业税负,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企业,仍然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三是近60%的企业对东莞的“产业配套”十分满意,这说明东莞“世界工厂”的优势沉淀仍然是吸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对此,应该推进这种产业链的升级,使之进一步扩展延伸,发挥更大的价值。
对于东莞60%的企业表示会做稍微调整,我感觉欣慰。这也表明东莞企业的务实、进取精神。就我个人意见看,我希望东莞企业应尽可能在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主产品、自主采购上下功夫,尽快跳出传统的工厂思维和加工思维,向温州人学习,以东莞总部为基础,多参与国内外各新兴成长性区域的并购、投资与合资,否则,又将会丧失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进入新兴产业先做市场技术评估
尽可能选择技术较为成熟或是市场容量大的产业产品,在市场上回旋余地也较大,相对较为安全
《看东莞》:在接受本刊调查企业中,有36%的企业表示将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多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产业,在风险控制上您有哪些建议?
王先庆:在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制造业领域,还是服务业领域,往往是指具体战略价值的产业环节,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进入这些产业领域,在风险控制上尽量把握二点:一是尽可能选择技术上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产业或产品比较安全,不必太接近冷僻、过于高端的技术,太新太奇的技术也尽量避开;二是选择市场容量大的产业或产品,这样在市场上回旋余地也较大,相对较为安全。为此,投资者在进入时,应真正深入地进行市场和技术评估,做好可行性研究。
《看东莞》:过去一年,东莞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争做全国审批最少的城市,但从统计可看出,目前阻碍企业的因素仍很多,您对东莞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哪些建议?
王先庆:在这一方面,我倒认为已经走在了广东全省的前列。过去几十年中,东莞民营经济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行政干预少、民间投资活跃导致的。因此,我认为,阻碍东莞企业成长的因素大多在于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和经营策略问题。至于外部环境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引导切实引导东莞制造企业从工厂主意识向资本家意识转型升级,多进行资本运作,并在上下游产业延伸,多培育些东莞本土的大资本家、大商人,以形成新型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格力模式的形成与国美、苏宁渠道控 [2017-4-17 16:42:15]
- 王先庆解读湾区经济 [2017-4-11 10:44:21]
- 王先庆:国内外互联网集聚区发展趋势对广州 [2017-4-10 9:17:30]
- 王先庆课题组研究报告获广州市领导批示 [2017-4-8 15:51:01]
- 王先庆等:扩大内外销产品促进消费升级需求 [2017-4-8 11:55:30]
- 王先庆:投身物流革命,创新物流教育 [2017-4-7 9:26: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