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国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发展深刻变化的一年。一方面,从总量上看,201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滑落至近十年的最低值,另一方面,从结构和方式上,却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即我国消费增长正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近两年中国政府推进的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导向的“消费革命”正取得成效,消费增长正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当前我国消费增长形势的整体判断
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零总额同比增长13.1%,增速较2012年下降1.25%,延续了近三年的持续下滑,并创下了近十年的新低。单纯从增长率看,我国消费增长形势仍然严竣,“扩内需,促消费”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从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月度数据看,明显可以看出,由于物价回落、住房消费下降等结构性因素导致的增长率下降,已经触底,并显现出明显的“缓中趋稳,稳中回升”的良好态势。更主要的是,它反映出我国新型消费增长模式的逐步形成,即高投资带动下的消费增长逐步向收入和流通“双轮驱动”下的消费增长模式转型,从而为消费增长的理性复苏和长期上升打下了基础。
从2013年的月度数据看,1月消费增长率下降至12.3%,然后逐月回升,至6月份,已经稳定在13%以上。而实际上,2013年的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环境,比前两年更加偏紧,一方面,2008年开始的房价高涨和油价高涨推动下的物价普涨效应压缩了居民消费能力,使得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另一方面2012年底以来的限制“三公消费”等限制公款消费政策,使得政府消费大幅下降。在如此双重压力下,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停止了下滑,并“稳中回升”,这说明我国构建内需主导型经济体系以及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努力初见效。
二、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的新特点
从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情况看,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结构性变化方面。
1、农村消费潜力持续得到挖掘。近五年来,围绕扩大农村消费,包括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在内的国家政府部门,先出了一系列扶持和激励政策,包括家电下乡、万村千乡等工程,通过连续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农村消费环境和消费能力得以较大改善,增长速度也开始加快,因此,2013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比城镇高出1.7%。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强化。
2、以吃穿用等温饱型消费增长趋于平稳,而以精神和生活品质为导向的质量消费得以提升。2013年1-12月份,零售总额超过20%的主要有金银珠宝、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其中,通讯器材销售的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数码和网络消费的旺盛,全民通讯时代不断深化;而家具等销售的持续增长,则反映出居住改善的不断扩大化。我国居民生活品质正向全民提升阶段转变。
3、汽车加速进入家庭的进程暂告一段落。过去十年间,我国汽车普及率增长5倍,平均1000人拥有56辆汽车。中国汽车市场从2009年开始进入跨越式增长,当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此后连续三年,我国汽车产销连续三年以20%的速度高增长。但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广州等城市进入限购等,我国汽车消费的高增长时期基本终结。尽管我国汽车普及率仍低于2009年全球平均水平即1000人拥有125辆汽车,但与我国现有平均家庭收入和购买能力相比而言,已经大大超过,所以,2013年,我国汽车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4%,已经相当乐观。
4、以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为主的新兴消费形式和消费热点不断形成,推动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我国购销售增速比实体店普遍高出20%以上。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网络购物销售增长31.9%,增速分别比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分别高出21.6%、23.6%和24.4%。在新兴消费热点中,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型家电、节能型汽车、环保型家居建材等增长迅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消费大众化、平民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大量第三方服务开始由少数人享用变成多数人的消费行为,尤其是旅游、餐饮等。例如,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长9%,但限额以上企业却下降-1.8%,这一增一减反映出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以公款消费为主的高端餐饮业收入下降,另一方面以大众性连锁餐饮业正在快速增长,居民日常外出就餐正成为普遍现象。
三、2013年消费增长显现出来的新趋势
近五年来,我国政府正全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尤其是通过完善流通体系和提高流通效率,来彻底构架我国消费增长的新动力。从2013年的情形看,多年来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进一步说,从2013年我国消费增长的趋势看,我国新型消费增长模式逐步显现,即由投资和生产双重扩张带动型的被动消费增长模式,正向收入和流通促进型的主动消费增长模式转型,尤其是以流通促进为主的消费增长模式,越来越体现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近五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国际采购、现代零售和分销等现代流通方式和业态的培育与发展,尤其是推进网络购物、城乡流通体系和社区商业的大发展,从而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城市综合体、奥特莱斯、社区商业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电子商务体验店、25小时便利店等,正是这些流通主体,使得我国流通业正逐步确立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缓解由于投资减少、生产过剩、收入上升缓慢带来的消费动力不足。例如,2013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1%和3.4%,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降速度,原因就是流通业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尤其是实体零售通过并购快速实现规模的扩张,提高规模效应;同时以大会员、大数据作为整合手段谋求全渠道布局,借助O2O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商品竞争力和改善客户体验,使互联网成为引导消费者线下消费的前台,最终提升实体店价值。随着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流通业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更加显著!
总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现。流通业对消费增长的促进,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推动扩大内需和经济变革的关键性力量。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格力模式的形成与国美、苏宁渠道控 [2017-4-17 16:42:15]
- 王先庆解读湾区经济 [2017-4-11 10:44:21]
- 王先庆:国内外互联网集聚区发展趋势对广州 [2017-4-10 9:17:30]
- 王先庆课题组研究报告获广州市领导批示 [2017-4-8 15:51:01]
- 王先庆等:扩大内外销产品促进消费升级需求 [2017-4-8 11:55:30]
- 王先庆:投身物流革命,创新物流教育 [2017-4-7 9:26: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