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等:佛山三水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再造(佛山日报)
来源:2016年12月19日 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12-22 点击数:

        

    在制造业重回全球竞争制高点的今天,佛山五虎正以智能制造创新竞跑推动佛山迈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上月中旬,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2016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公布,其中三水区有26家企业申报,20家企业通过认定,申报数和通过数皆创三水历史新高,紧逼禅城区和南海区。

  “今年可谓三水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爆发年。”三水区经科局副局长陈玉虎说,全区7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约有170家企业建有各级研发机构,建有率由去年的15%升至20%以上。

  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在工业产值迈过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已与禅南“两大哥”跻身同一量级的背景下,这一增长对三水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支撑意义:以传统产业、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三水区正在觉醒,从偏重壮大“堆头”的追求正向以创新发展推动质的提升迈进。

  但三水科技创新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八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全区2466家工业企业仍以价值链低端的产品和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为主,在构建“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中,后千亿三水由量向质跨越的攻坚战才刚刚打响。

  自主科技创新的企业共识

  昨日,广东迪生电力钢构器材有限公司的镀锌设计加工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这条目前国内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线由迪生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研发。迪生身处钢构行业的细分领域,客户以电网企业为主,6年来凭借着独有技术已进入省内前三、全国前20。

  今年开始,迪生公司开始大规模投入到科研平台建设中。8月,公司通过了佛山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后,11月,又通过了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公司董事长助理叶小华认为,通过省中心的认定在预料之中。公司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研发,目前有30多项发明专利在审核中。

  这几年,像迪生这样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研发推出拳头产品的企业在三水越来越多。他们尽管在规模上还不突出,但增速可观,部分企业已经在行业细分领域崭露头角乃至坐上隐形冠军的宝座。在质量上,三水企业不断向高层级攀登,上市公司盛路通信早已组建起国家级通信天线实验室,凤铝获得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扶持,合工大研究院进入省新型研发机构补充认定公示名单。

  “今年来,明显感到企业投身科研的热情大涨,申报、通过不再是几个‘老面孔’,质量也相当不错。”三水区经科局科技管理科科长梁韫健说。如省科技厅认定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水的通过率达到8成,20家的数量相比禅南顺也并不落后。此前,三水也有32家企业通过市工程技术中心认定、7家企业通过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如果说工程中心反映的是企业研发意愿,那么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授权则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今年三水有84家企业申报,预计将新增80家高企,总数达到133家,超额完成77家高企存量年初目标。在专利方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激增。1~9月,三水专利申请量3191件,同比增长7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51件,同比增长超8成。专利授权量973件,同比增长超过2成。

  “这显示出企业科研平台建设的意识显著增强,借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渐成三水企业共识。”区域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说。

  在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能支撑下,三水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强劲势头。1~9月,三水实现工业技改投资额106.33亿元,同比增长63.8%。今年1~10月,三水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3.62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172.2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99.78亿元,比重分别是44%和7.6%。


  创新一大步与转型一小步

  三水各类创新载体缘何在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源头开始探寻。

  与珠三角大多数城市一样,三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化的历程。但真正大规模、全领域工业化却始于21世纪之初。彼时,珠三角正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三水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又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按照产业梯度转移定律,属于二级梯度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阵地。受益于此,三水快速引进了一批转移企业进驻,迎来了国内、国际企业在华南区域的产能布局,由此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同时,受益于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大势,三水一批本土企业也借势快速成长。

  经历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5年,三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制造业产值达3000亿元。

  站在这一节点观察,三水进入千亿俱乐部,是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标志性事件。在这一历程中,三水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企业研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2015年,三水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

  一批本土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开始傲立潮头。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就进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技术出身的董事长杨华将科研摆在公司发展的首位。2015年,盛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4.02%,成为佛山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一批外来企业在三水走出加工生产的旧模式,开始科技“二次创业”。从南海转移到三水的金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前身是做消防材料的企业。在遭遇传统产品的寒流后,金戈依靠实验室和博士人才团队进军新材料,如今产品性能可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今年入选高企公示名单,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完美逆袭。

  因势利导,蓄力创新。为了推动更多企业迈向科技创新之路,三水制定更新了一系列有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扶持企业。如今,高企认定、申请专利等区、镇街都有相对应的资金扶持。政府为企业创新提供保姆式服务,申报等环节全程跟踪,聘请专家帮助企业解决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在市场拉手和政府推手双重作用下,三水的科技创新力量有了质的跃升。”三水区经科局副局长陈玉虎说,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目前三水正在制定一份更全面更具体的行动方案,最快年底就可出台。

  但毋庸讳言,今年三水企业自主创新的一大步,还只是区域产业经济从存量向质量跨越的一小步。

  三水经济发展进入后千亿时代,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无处不在,三水转型升级压力愈加艰巨。从自身的产业结构看,三水的产业版图中饮料、建材、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仍占大头,生产加工环节比重较大,在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三水这些产业面临市场寒冬,科技创新、品牌和渠道等竞争力还比较弱。横向对比,三水先进制造业产值的规模和其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禅南顺等先发区域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三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道路依然坎坷。

  一个例子是:今年第三季度,三水最具优势的产业食品饮料业增长步伐有所放缓,百威、红牛、健力宝等龙头企业税收同比有所下滑。一位观察人士指出,三水饮料行业的这一表现,正是国内饮料业在需求疲软、产品换新等大环境下的映射和结果。

  在8月底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鲁毅曾指出,三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任务重。在三水区党代会、三水区两会上,以创新智造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出路在创新,方向在智造”被区领导多次强调。


  等不起慢不得的探路求新


  “三水的创新能力仍较薄弱,这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上周,三水区党政代表团到高明区学习交流时,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一语道破后千亿三水的发展痛点。

  创新既不是天然的禀赋,也不会一蹴而就。创新的短板,是大多数城市成长中必然直面的挑战。三水现有的创新力与产业基础、发展机遇和城市形态等息息相关。从形成过程看,三水工业脱胎于农业县时代轻工产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壮大成长。在角色转换上,三水创新需要跳出加工制造的固有模式,激发企业发展的主体动能;在形成路径上,三水需要把握中心城市溢出效应、大交通、产学研合作、金科产融合等机遇。

  “一直以来,三水依靠招商引资和建设公共科研服务平台两手抓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接下来将更加注重这两方面的工作。”陈玉虎说,要抓住当前科技转移的机遇,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完善推动科技发展的制度,扩面提质,推动企业、机构、政府等多方合作共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这个观点得到林江的支持。“目前,三水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创新驱动。”林江说,在企业积极创新的背景下,三水应该善用这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在产品和服务上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竞争态势的积极性,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三水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三水创新进阶,如果只是“等风来”、“等转移”,必然慢人一步,必须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并不充分之时就提早谋划,探索一条弯道超车之路。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三水在商业、服务业、资本运作、金融创新相关产业链领域运用不足,政府应当多做配套,集聚产学研结合、人才、教育等,把制造业服务化和当前的趋势融合好,补足创新短板。

  王先庆的观点已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中山市东区和三水的发展阶段相似,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其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业、现代教育产业集聚区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在短短的数年内经济总量突飞猛进。

  中山以上市公司全通教育作为旗舰和龙头,打造民间金融街和现代教育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台湾、香港乃至美国的科技企业和研发企业到东区来,从而使得东区成为中山市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从房地产为主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典型样本。

  这正是三水已经规划的发展路径之一。今年,三水明确提出全力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要强化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对接,广佛肇城轨“交通线”要打造成集聚发展资源的“经济线”和吸引创新人才的“引智线”。在完善创新体系上,三水提出建设国家级科技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政府引导、企业高度参与的开放型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对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等。

  林江留意到,在不久前的广佛对接会上,广佛同城已经上升到产业、创新层次,广佛要联手打造“超级城市”,这方面,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建设在顺德启动。林江建议,三水应该善用广佛同城的区位优势,把广州乃至更大区域的资源对接到三水,把人才资源、产业资源、技术资源吸引到三水来,并作为对接肇庆乃至粤西地区广阔经济腹地的缓冲地带。“如果这个角色能够越来越清晰,三水的制度创新将会取得新的进展,并在佛山市的相关区域当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佛山日报…  编辑:雅雅力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