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特别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很多人在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实质性问题的时候,常常存在着较多的“成见”和误区,即我们很多人或者说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不自觉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归结于生产领域的问题,仍然从传统的生产和供给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在新形势、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问题,不是生产问题,而是流通问题。之所以很多人无法跳出传统的生产观念和旧思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流通的重要性和价值不理解。
大家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之所以讲”三去“,无论是“去杠杆”、“去产能”,还是“去库存”,其依据是什么?凭什么去?去到哪里?如何去?动机何在?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导致的快速生产扩张遇到流通瓶颈之后出现的必然问题,无论是库存问题,还是产能问题,它是不是过剩,依据就在于有没有流通保障,只要有流通保障就不存在这个瓶颈问题。
进一步说,“三去”中的“去库存”和“去产能”,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流通保障或者流通体系的支撑。关于“降成本”,以前所讲的“降成本”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怎么去解决成本问题,但现在成本能降低的空间已经被压缩的很少。虽然能通过技术变革、管理变革以及企业再造等去改善,但是这些方法用在现在仍旧有限。
然而,另外一个降成本的空间却十分广阔,那就是在流通领域。我们现在要降成本就是要降流通领域的物流成本、供应链成本、品牌打造的成本、品牌推广的成本、渠道构造的成本、渠道维护的成本等。也就是说,我们说的“三去”离不开流通问题,其核心也是流通问题。同样,我们降成本也主要是降流通领域的成本。
“补短板”,我们现在要补什么样的短板,是补人才吗?还是补管理吗?还是补技术吗?显然这些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我们一直都在补,但是,哪一方面会起决定性作用,就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最大的短板就是流通的短板。
换言之,也就是我们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没有流通体系支撑,主要是因为没有由中国人自己建立起来的流通渠道来控制,来主导,来获得定价。因此,我们这么多的工厂和企业处在一种相互无序的状态,是因为我们的流通渠道不畅、流通体系不合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尽快把流通问题解决,使它的通道畅通、体系完整、相关的设施保障等都跟上。等这个短板补上以后,我们强大的制造能力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一带一路”实际上也就是补这个短板。
总之,这次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它就是要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生产制造,要建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基础上,并使生产与流通相互协调发展。
(本文为王先庆教授在深圳市企业升级转型促进会主办的名家微课堂系列讲座中的专题“流通革命与企业转型升级”中第一讲的一部分。王先庆,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与现代 [2017-3-20 8:43:00]
- 王先庆:互联网背景下生鲜流通渠道的构建与 [2017-3-17 15:34:00]
- 王先庆:中国正进入流通革命时代的五大表现 [2017-3-17 9:50:30]
- 王先庆:千年商都面临成长烦恼,三大难题有 [2017-3-16 8:48:20]
- 王先庆:互联网时代快递物流如何深度服务制 [2017-3-15 9:46:20]
- 王先庆:起飞中的万亿级风口,生鲜食品流通 [2017-3-15 8:43:17]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