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谈广东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广州日报)
解垃圾难题 议三城妙计
来源:2018年10月12日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12 点击数:


 

 

  “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是对垃圾分类最好的诠释,也是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口,让不少企业争抢商机最生动的注脚。曾经人见人烦的垃圾,似乎正重新变得“可爱”起来。

  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广州、深圳等地的垃圾分类起步早、成效明显。如今,广州样本正为国内众多城市提供参考,深圳八大类垃圾分流处理体系让深圳倍感自豪;而相邻的东莞,垃圾分类的生意经正越念越火。

  广州样本:

  推进垃圾分类率先地方立法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富有广州特色的法规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此作了专题报道,指出广州以法治为基础大力推动垃圾分类,为解决垃圾治理这个大难题提供了生动样本。

  国内最早试点生活垃圾分类

  作为16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广州目前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5万吨,然而现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难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标的前提,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

  广州是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取得较大成效。现已逐步形成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类”的广州模式,被国家和大部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其他省市所认同,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发的“2015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奖”。

  广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到2020年,广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1.4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4800吨,到2022年底,力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3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供了硬件保障。

  率先地方立法推进分类

  从“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到“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广州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已经从教育市民要不要分类发展到怎样分类才合格的转变。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市民知晓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必要性,并支持立法推行。

  为贯彻中央精神,并总结广州在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上的经验,制定《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把有关制度、措施和做法固化下来,更好规范和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就十分必要了。

  不做好垃圾分类将违法

  垃圾分类成绩突出将有奖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明确,强制推行垃圾分类,不做好分类将会违法,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产生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并对不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设定法律责任。

  条例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个人和单位设有奖励措施: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居民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有奖励。

  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发现生活垃圾投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当要求投放人进行分拣后再行投放;投放人不按标准分拣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可以拒绝其投放。

  深圳模式:

  建立八大类垃圾分流处理体系

  一辆特殊的货车开进深圳福田区侨香村,不过10分钟,工人们就将大件垃圾投放点里的旧沙发旧床垫给装上车。之后这些旧家具被送到福田大件家具资源化处理中心,由工人拆解成海绵、木头、金属,最终回流到生产企业作为原料资源化再利用。

  这仅仅是垃圾分类“深圳模式”的一个缩影。拥有2000万人口,日产生垃圾2万吨,深圳一直面对垃圾处理的困扰。2000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18年来,深圳对垃圾分类做出过许多探索。

  住宅区设大件垃圾投放点

  2017年,深圳宣布结束以往十多年的垃圾分类宣传推广阶段,下半年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强制分类的底气是因经过不断探索深圳形成了一套具自身特色的“顶层设计”。

  其中的重头戏是深圳初步建立了八大类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2015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从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玻金塑纸等八大类,实施大分流处理,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

  以大件家具分流处理为例,深圳实行定点投放、预约清运,各区确定专门运输处理企业。目前深圳全市3478个有物业的住宅区(城中村)已全部设置了大件垃圾投放点,供市民免费投放大件垃圾。而从今年1月起,深圳大件垃圾收运预约平台正式上线,小区物业只需微信预约,就有收运车辆上门回收。

  目前,深圳已配套建成大件垃圾拆解和资源化利用设施20处,经适当拆解破碎后部分资源化利用,残渣进入生活垃圾收运渠道转运和处理。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累计收运处理大件垃圾约10.5万吨,日均收运处理达583吨,拆解破碎后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0%。

  垃圾分类“版本”不断升级

  建立了八大类垃圾分流处理体系,还须过前端分类的“第一道关”。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前端分类存在过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比如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指引不够细致深入,许多人不知道怎样分类。

  解决前端分类问题,深圳城管部门采取了“版本迭代”的办法,稳步有序升级。“1.0”版从去年开始实施,2017年,深圳3478个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和城中村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2.0”版即分类投放点在楼下集中设置,除此之外再无垃圾桶。

  目前深圳正在陆续推出3.0版,即在2.0版的基础上,为每个集中投放点配备小型洗手池,开展家庭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而未来的版本4.0版,将全面推行楼层撤桶,实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同时在各分类投放点配备无线监控。目的是做到“分类好,少付费;分类差,多付费;不分类,受处罚”。

  垃圾分类,重在公众分类意识的提高。今年7月30日,在深圳垃圾分类大讲堂上,作为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的王石呼吁,应虚心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先进经验,形成深圳特区的垃圾分类文明。

  今年,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招募志愿讲师,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的规模化和常态化。

  东莞探索:

  “小黄狗”进驻小区“吞”垃圾

  点击机器上的屏幕,按照屏幕提示连接手机操作,将可回收垃圾丢进正确的分类口,卖废品的钱就可以到业主账上。4月26日,东莞第一台“小黄狗”在东莞世纪城国际公馆上线。截至上月初,“小黄狗”在东莞已进驻了超过100个小区。

  目前,始创于东莞的“小黄狗”已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城市上线,业主们只要输入手机号或下载App扫码,就可轻松将家里废品卖掉,并通过App提现。垃圾分类的生意经在东莞正如火如荼地召开,“小黄狗”只是其中之一。

  操作简单 用户不断增加

  今年7月,《东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公布,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置服务。“小黄狗”应运而生。

  “小黄狗”颜色亮丽,形状可爱。“小黄狗”回收设备的中间是一块操作用的触摸屏,两边是金属、废弃塑料、纺织物、纸类、玻璃和有害垃圾投递口。居民只要输入手机号或下载App扫码就可以实现废旧生活用品的投递,投递结束后,机器投递口关闭,机器内开始称重,计算出所投递的废品价格,很快,卖废品的钱就能到投递人的账上。当账上的钱超过10元后,就能通过App提现,整个投递过程不用一分钟。

  对于回收价格,“小黄狗”副总裁马潇表示,他们会根据市场行情来定价,虽然市场价每天都在变,但他们会基本上趋于一个稳定的价格,并不会每天更改。从4月到8月,“小黄狗”每天的清运数量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黄狗”的使用人数不断增加。

  大数据也是利润点

  “小黄狗”副总裁马潇说,“小黄狗”项目本质上是一个环保公益项目,初期主要是协助政府对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同时能够达到自营自足即可。他承认,生活垃圾回收行业差价利润可观,纸品、塑料及纺织品的毛利率约为150%~200%。

  目前“小黄狗”的主要盈利模式即是将定期收运来的金属、纸皮、纺织物等废品销售给回收厂,从中获得中间的利润。以一吨纸皮为例,收购价格大约为900元,而销售给纸厂大约为2000元,其中会有1100元的利润,如今每一组机器每天的利润能达到150~160元。

  马潇表示,未来“小黄狗”业务拓展方向多样,除垃圾回收外,还可拓展户外广告业务;不仅如此,“小黄狗”还计划将在生态搭建成熟后,围绕App做家庭环保产品。而当用户量足够多、数据量足够大时,这些大数据也同样能成为一个业务拓展的方向。

  3年铺设100万台

  创10万就业岗位

  “目前废品回收行业处在一个不规范状态,而‘小黄狗’的存在,将有效改变这种现状。”马潇表示,曾经的废品回收人员只是个人身份,但他们进入“小黄狗”成为清运团队的骑手和打包站里的分拣员后,就有了一个职业的身份。

  “小黄狗”的诞生,在规范行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东莞为例,目前东莞共装设了137组“小黄狗”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共有骑手约40名,而在万江开设的近2万平方米的打包站,也有分拣员近30名。

  马潇说,未来3年,将对“小黄狗”投资近400亿元,用于设备研发、铺设推广、物流回收生态体系搭建等工作,计划3年内在全国铺设100万台“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届时,将能至少为社会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王先庆:加速垃圾资源化利用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

   广东的垃圾分类较为成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垃圾回收体系。如果说全国的垃圾回收分类处于起步阶段的话,那么广东已经进入中级阶段了。

  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广东各地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现有的这种垃圾分类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和居民特点?我们现有的垃圾回收和再生资源体系,能否匹配我们的居住习惯?垃圾最后的去向如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需要大量的填埋场和焚烧厂,但这些最终处理场所都严重不足。同时,我们垃圾分类的效率仍然很低。在回收过程中,不同的垃圾经常又混到一起,最后再分类,重复劳动的情况不少见。

  省内各城市已大量投资垃圾分类的设备,有些垃圾箱外观美丽,品质较高,但是分类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我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的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的投资引导,不宜盲目追求垃圾回收设备的高大上,导致资源的浪费。政府应该组织专家对垃圾回收体系进行反思和评估,研究其发展策略,不宜盲目地拍脑袋,尤其是不能把垃圾回收做成一个形象工程。

  此外,应把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有机结合,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率。据我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垃圾资源利用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我们目前只有百分之三十几,如何加速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应该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作者:崔宁宁、…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 王先庆:十九大及两会精神对
    热门资讯
    王先庆等:广州中大布匹市场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开启新征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