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看来,广州市黄埔区的商业几乎是广州的另类,与广州这个千年商都不粘边,因为,从城市商圈建设和居民生活服务业来看,确实一点都没有国际商业大都市的影子。然而,黄埔区的商业是不是真的处于“沙漠”地带?是否真的如表象那样,商业、贸易、市场与其经济运行完全处于脱节状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我们这一段时间对黄埔区商业调研中体现得最充分。因为,相当一部分企业、政府部门负责人、街道工作人员并不这么认为。1月22日,当黄埔区联和街道负责人提及它们街道2018年的批发零售交易额居然高达1100亿元时,着实让我们吓一大跳。这数据如何得来?一个街道这么多?通过反复了解,才知道这些交易额主要来自大宗商品交易,以及来自“写字楼”的贸易额,而不是来自“街铺”的实体零售交易额。如苏宁华南总部,以及来自钢材、化工等与当地制造业相匹配的原辅材料交易额。
确实,如果纯粹从传统实体商业形态来看,黄埔区的商业泛善可陈。然而,如果换一个视角看,那么,它就有自身的特点和亮点了。这让我又想起十天前在广州越秀区政府扩大会议上的交流,即当时让我想起到底如何评价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才比较合适?什么指标最能反映它的地位和价值?随后我反复思考来思考去,觉得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去探讨。
不同的人从各自的视角和视野出发,给了商业本质许多解释,但在我看来,简单地说,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从现实角度看,就是交易。所以,无论是商业零售,还是专业市场或大宗商品交易,它们都是从不同的方向反映出商业的形态和内容。进一步说,无论是实体交易或网络交易、楼下交易或楼上交易、国内交易或国际交易、批发交易或零售交易、小额交易或大宗交易、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场内交易或场外交易、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规上交易或规下交易等,都是商业的对象或构成。总之,只要促成交易达成,实现供求均衡的一切交易行动,就是商业活动,就都应该统计交易总额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单一从商品零售总额或国内贸易来衡量,都是片面的,都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统计评价思维的残留。中美贸易冲突最基本的数据是什么?交易额。为什么有专家说杭州的商业超过广州?也是依据交易额。
就此而言,无论是广州市,还是黄埔区或越秀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广泛应用环境下,都有必要深入思考,各自未来的商业转型或发展,该如何破局?如何才能获得或抢占更多的交易额?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2019-1-24 20:51:35]
- 王先庆:广州黄埔区如何补上商业短板 [2019-1-24 20:41:40]
- 王先庆:没有新物流,就没有新零售 [2019-1-20 15:44:14]
- 新书推荐:新物流: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变革 [2019-1-20 15:12:11]
- 王先庆等谈商业综合体服务多元化(佛山日报 [2019-1-18 17:24:03]
- 王先庆:广州市越秀区打造国际贸易强区的一 [2019-1-13 10:37:4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