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安排即是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目前印发各代表团审查的《纲要草案》有142页、7万多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这份草案中,提及广东的频率非常高。“粤港澳”一词出现了14次,“广州”出现了5次,“深圳”出现了4次。此外,“珠三角”出现了3次,“广东”出现了1次。
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中,哪些规划将进一步深刻影响广东的高质量发展?南粤哪些项目进入“国家队”?
科创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词。《纲要草案》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其中,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也有了明确目标——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在新基建方面,《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其中,在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方面包括,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在电力外送通道方面包括,实施闽粤联网、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
交通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旅游目的地
《纲要草案》第三十一章《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专列第三节为“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中提出,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
《纲要草案》提到的交通强国建设工程中,包括了不少广东相关项目:
普速铁路方面,建设瑞金至梅州铁路、柳州至广州铁路;
高速公路方面,实施京港澳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挤路段扩容改造;
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方面,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
港航设施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广州南沙港五期、深圳盐田港东区等集装箱码头;
现代化机场建设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实施广州、深圳等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
畅想未来,交通的便利将大大促进大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也会带旺大湾区的旅游产业。《纲要草案》中还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健全旅客服务、停车及充电、交通等设施。
《纲要草案》中提到,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加快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以黄渤海、长三角、粤闽浙沿海、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岛北部湾等为重点,全面保护自然岸线。支持广州清远等地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
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大省广东将有哪些新变化?《纲要草案》提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
记者注意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2020年9月22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暨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透露,广州已正式向商务部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孙晶)
在京代表委员
推进大湾区跨境民生建设
全国两会上,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们尤其关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广东的内容并纷纷建言献策。
《纲要草案》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及城市群建设被频频提及,分量十足。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出行网络的建设,正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他认为,首先,互联互通的大湾区现代交通网络,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人员及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物理管道”,对深化大湾区市场融合意义重大;再者,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建工程,是投资驱动的主要抓手,由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对于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效应;第三,大湾区交通网络的建设,将大幅度提升旅客出行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推进综合运输服务智能化发展,增强交通网络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伟表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便捷生活圈、推动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关键是出行、教育、就业、养老等领域的跨境民生建设,要在公共服务上做好衔接和融合发展。
他建议,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统一的公共事务与服务协调机构,统筹跨区域的公共服务合作;第二,加速打造一体化的交通设施体系,让大湾区城市群之间交通更加便利,逐步形成一小时工作圈和生活圈;第三,提升粤港澳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多元化建设水平。在刘伟看来,大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只依靠政府来完成,要鼓励社会组织、民间投资参与大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形成政府驱动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湾区公共服务治理体系。(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丰西西 孙晶)
【专家谈】
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加速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地理位置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规划中都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示范性作用,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既与国际接轨、深度参与国际化市场,又是连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节点。
他表示,大湾区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格力、美的等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未来大湾区城市群将深度融合发展。在数字化浪潮的今天,粤企要全面拥抱市场,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平台,并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以制造优势促消费升级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表示,近几年来,广东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通过消费券发放、家电下乡、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直播之都”等多种形式,有力巩固了“消费大省”的地位。“十四五”期间,广东有望继续保持优势,可从三个方面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首先,要充分发挥制造大省的优势。广东是众多消费品的原产地,以往不少厂商是通过经销商等进入市场,而现在厂家应该多通过自建品牌的方式,直接面向消费者。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同时厂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互联网手段,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其次,广东要培育更多消费场景,在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上打造出更多消费模式,形成更为完整的消费链条。
其三,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具有优势。而把国际上的客流吸引过来后,最关键的是将客流转化为消费力。(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林曦 孙晶)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功能转 [2021-3-10 11:40:36]
- “十四五”规划纲要频频@广东,大湾区剑指多 [2021-3-10 9:14:02]
-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 以 [2021-3-10 8:38:50]
- 王先庆等谈服装企业跨界(信息时报) [2021-3-2 8:55:41]
- 王先庆等谈新型消费与畅通循环(新华财经) [2021-2-26 10:20:29]
- 王先庆谈粤商的特性、传承与新机遇(羊城晚 [2021-2-26 9:20:4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