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肖怡专栏正文
肖 怡 :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探讨
来源:www.gdcc.edu.cn 发布时间:2005-9-2 点击数:


    摘要    近几年,广东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广东现代商贸流通业,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教育厅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的相关专业,尤其鼓励设置适应广东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所迫切需要的商贸流通管理、零售管理、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还是具体内容安排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课题研究拟对此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计

    一、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商贸流通业是指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仓储业、运输业、流通加工业、包装业及相关信息业等。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末端产业升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加速国民经济循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营销方式不断创新,现代化管理技术日益普及,加上新型零售业态层出不穷,新型批发形式不断涌现,物流业也已突破传统的仓储、运输概念而渐渐发展成为商贸流通业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分支。特别是中国零售业,近十年来,国外出现的各种零售业态几乎都可以在国内找到模型,超级市场、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货仓式商店、专卖店、邮购商店、网络商店等的兴起,使中国零售竞争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连锁商店的迅速发展,零售组织化程度有了质的突变,从过去传统的单体店为主正逐步转向以现代化的连锁商店为主。流通领域的这些变化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挑战,迫切要求高等院校针对这一商贸流通业的变化培养输送一批适应现代商贸市场竞争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连锁商店的迅猛发展,人才短缺现象已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制约我国连锁商店发展的一个瓶颈。
   
    2002年,国内连锁企业30强的店铺总数较前年增长4500家左右,若按平均每家店需要人手200人计算,那么去年仅30强新增的从业人员就有90万人,再加上其它企业包括外资店,全国零售业2002年新增从业人员远超过100万人。而按照各连锁企业今后几年的开店计划,其扩张速度将超过2002年,因此,今后数年零售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
  
    与庞大的需求相对应的是,国内流通业的人才储备简直是"零库存"。迄今为止,国内大中院校尚无一家开设了与零售业对口的专业,国内在流通领域内有建树的教授也屈指可数。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来看,在管理学专业下面,主要设立的专业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尽管一些院校还根据需要开设了广告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房地产管理专业、管理工程专业、公共关系专业等,但真正涉及商贸流通业的专业至今还没有。一些工科院校鉴于目前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也开始增设物流专业,但这种物流专业课程设计依然针对生产领域的物流要求,而没有专门针对商业企业的物流,尤其是连锁商店的配送中心设置。可见,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目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要。
  
    从各个高等院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在企业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分别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广告学、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电子商务、零售学等,除了电子商务、零售学属于商贸流通范围的专业课程外,其余课程均是综合性课程,不专门针对商贸流通业,更多的还是从生产领域的角度来介绍的。
  
    从上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来看,高等院校至今还没有专门为培养商贸流通人才而设置的专业,仅开设了个别课程与此相关,如零售学、商贸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而这些课程大多还属于选修课,且缺乏合适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辅导材料。因此,这种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目前我国商贸流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中国加入WTO后,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跨国流通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流通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也使国内流通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它将迫使中国商品流通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经营,包括政策导向、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相应变革;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更为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国际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淡化,国际间的商品交流越来越频繁,商业运行的规则将由计划经济的规则彻底转向世界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
  
    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专业管理人才,谁就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国内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一大批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高级管理人才。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活动与其他企业有较大区别,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模式。因此,有必要对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在充分了解实际部门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国内商贸流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对发展我国流通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流通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商贸流通现代化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商贸流通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是:坚持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原则,通过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商贸流通业发展动态、最新流通概念和理论、流通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作,洞察和掌握流通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我国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加速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培养合格的多层次全方位创新型商贸流通专业人才。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尽管培育了大量的管理人才,但在21世纪的严峻挑战面前,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现代商贸专业人才的需要,因而需要探索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下面三种模式可作为培养现代商贸流通专业人才的尝试性方案:
  
    1.渐进阶梯式培养模式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结合学校、社会、企业三方面的资源。目前,在培养商贸流通专业人才方面,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大专院校的培养,二是社会中介组织的培养,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咨询培训公司等;三是企业内部培养。三种途径各有侧重,具有不同的特点。渐进阶梯式培养模式就是在有效地整合三方面资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人才阶梯成长计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在大专院校开设有关商贸流通的基础理论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前对商贸流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第二步是针对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继续接受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学习,主要学习商贸流通管理的一些操作性知识;第三步是进入商贸流通企业之后,再接受企业的专门教育,了解该企业文化、工作性质和工作技巧。这样就使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迅速适应实践的要求。目前,国内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这种模式,但不足的是三方面力量没有有机衔接,导致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不到位。
  
    2.产教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着眼点在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产教研一体化是指教学、经营服务、科研一体化,专业教师实行多种身份制,既是教师,又是导师,也是经营者。产教研一体化模式可以在真正意义做到产教结合,充分体现商贸流通教育的特色,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它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市场,加强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技术运用能力,既能锻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取得教学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高校与流通企业合作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并输送相关人才。目前这一模式在国内已经开始尝试,例如新一佳集团与江西财经大学合作于2002年,双方创办成立了江西财大新一佳国际商学院,学院按照零售行业的特征设置国际最新商业动态、超市管理理论、超市管理实际操作等课程。该学院第一批学员已全部成长为公司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今年毕业了第二届学员。今后要积极鼓励这种办学模式,使高等院校真正培养流通企业需要的人才。
  
    无论哪一种培养模式,都必须注意培养内容的实践性。因为创新性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性,商贸流通专业是属于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应用学科,这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在实验中检验其正确与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但作为一门学科,商贸流通管理又不能停止在经验总结、情况描述的阶段,它要从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经验总结中抽象出一些本质的、带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从而体现理论的科学性、超前性和生命力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因此,人才培养的内容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商贸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讲授的内容既要来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二是密切关注当前商贸流通领域热点问题的探讨,所讲授内容应反映当代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国内企业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三是将国内与国外流通理论融为一体,要更多地讲述西方商贸企业成功经营案例,尤其是像沃尔玛、家乐福、西尔斯、7-11便利店、麦德龙、英国马狮、日本佳世客等跨国大集团的具体经营运作方法,找出国内外流通企业的差距,为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介入企业经营活动。国外的企业管理教授有许多具备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转入高等院校后这种从商的背景就是宝贵的教学财富。企业管理教师通常以咨询顾问的角色与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使他们有可能在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以提供给学生。相比之下,国内的管理学教师大多缺乏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讲课拘泥于书本或现成的案例材料,而教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亲自动手编写案例,使商贸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大打折扣。这当然主要不是教师个人积极性的问题,而是教学体制问题。为此,国内商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有新的政策激励,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应有"能者为师"的胸怀,把国内成功的经营管理者请到大学讲台上,那种因为某人没有当过讲师所以不能当教授的观念是办不好教育的。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只有让商贸流通管理理论真正体现出实践的要求,中国的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才会真正发展成熟起来。

    三、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根据当前商贸流通发展的实践需要,初步设想可以在部分财经高等院校开设零售管理专业、批发与代理专业、连锁经营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等。上述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分为四大模块,一是通识课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这一部分与其他专业相同,包括政治修养课、外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法律基础等;二是企业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模块,这一部分与企业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相同,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国税制、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战略管理、投资决策分析等;三是商贸流通管理基础课模块,这是商贸流通所有专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故零售管理专业、批发代理专业、连锁经营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都基本相同;四是商贸流通管理专业课模块,这一部分将分不同专业而设计不同课程。由于前两个模块与企业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相同,故此不再赘述。下面将具体介绍商贸流通管理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


(一)商贸流通管理基础课模块


 

(二)商贸流通管理专业课模块

1.零售管理专业



2.批发与代理专业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4.物流管理专业

 


 

作者:肖怡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