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徐印州专栏正文
徐印州:现代物流:最具潜力朝阳产业
转变增长方式 再创发展辉煌
来源:2008年10月25日 珠江商报 发布时间:2008-11-4 点击数: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先行地区,30年来,广东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7年,广东的GDP突破3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财政收入7750亿元,比1978年增长48倍;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9元,比1978年增长44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624元,比1978年增长29倍。

  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广东正处于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要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广东将继续坚持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求真务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现代物流:最具潜力朝阳产业

  广东商学院副院长,广东商业经济学会会长、教授徐印州认为,广东的商业体制和物资管理体制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之初就同时进行。1980年9月,省政府印发了省财贸工作会议制定的《关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促进商品生产,搞活市场的十二项措施》。主要内容是放开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大幅度放开自由买卖、自由议价的商品种类范围,完全废除国内商品流通的地域和批零层次的限制,为广东省的商业体制改革开了好头,定了基调。物资(生产资料)管理体制方面,广东省政府从1979年起,就逐步建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从1982年起逐步把省、市、县的物资管理局,改组为物资总公司。这两项措施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属性由产品变为商品,把政府对生产资料的职能,由调配改为贸易。

  现在,广东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加快服务业发展阶段,工业和贸易基础雄厚,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国际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基地和高技术产品加工基地,确立了“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地位。配合广东丰富的物流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市场秩序不断规范,都将为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例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重镇也都制定各自的城市物流发展,总共拥有物流企业近百家。物流业将成为广东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预计在未来的10到20年里,物流的增长空间将非常广阔。

  经过多年的发展表明,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起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广东中小流通企业可通过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形式开展同业合作,发展“联合舰队”;另外,政府也要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拓展,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在“圈牢本土地盘”的同时,扩大经营规模,实施“走出去”扩张战略;同时,也要推动连锁经营向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提倡经营信息网络化的电子商务模式,做到实施集中管理,统一配送,以“规模、质量、速度”来提高企业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企业制度:是经济发展关键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体改研究会会长黄挺说:“我们回顾广东改革30年,既要充分肯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辉煌的后面有‘隐忧’,潜伏着‘危机’。”黄挺表示:“广东在进入发展新时期,既有许多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矛盾是综合改革滞后,改革不配套,不彻底,国际市场环境在恶化,不确定因素增加,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增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排头兵’的地位受到挑战。”

  为此,他认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关键是要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继续深化国企国资体制改革。结合我省实行“双转移”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所有制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探索企业党组织适应公司治理结构要求;政府要更多地关心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妥善处理企业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保障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在改革中下岗的企业员工要加以妥善安置,通过培训组织下岗企业员工实现再就业;根据“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黄挺表示,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创造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市场体系,重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推动金融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建立规范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期货、外汇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加快发展保险业,建设区域保险中心。加快建设广州、深圳、佛山三大金融商务区和金融服务创新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缔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粤、港、澳的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推进地方商业银行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办民间中小银行,大力发展和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受到什么影响,我们吸取什么教训,如何防范金融危机?这是当前必须研究的课题。黄挺认为,广东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不合理制度;要进一步发展技术、信息市场,加强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技术交易行为,重点完善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技术成果。

  和谐社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认为,30年来,广东始终把中央政策、路线与广东实际结合起来,开创性工作,摸着石头过河,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同时,广东还以先富带动后富,建设和谐社会,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现在珠三角进行产业转移,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
 
  现在,广东对自己的战略定位是: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为此,我们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广东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摆在首要位置。要不断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和大中城市的污染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污染处理能力。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珠三角的龙头带动作用,采取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手段,支持和促进两翼地区与北部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广东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创新的动力、干劲有待进一步提升,要破解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坚持科学发展,狠抓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宏观决策:调控金融市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常修泽说,在我看来,中国改革开放有5件大事。第一次是1980年前后创办特区,从计划经济中杀出一条血路;第二件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广东率先以商品经济进行运作;第三件是1992年邓小平同时南方考察对全国带来的战略意义;第四件是1994年顺德率先进行的产权改革;第五件则是2007年,广东在全国又一次率先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大潮。

  对于下一步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中,我认为应该找准3个均衡点,即寻找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均衡点;寻求外贸依存和内部需求的均衡点;寻求市场化与社会公平的均衡点。

  今年下半年以来,除了国际上次贷风波对金融造成的影响,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出口明显萎缩,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及成本的不断上涨,尤其是劳务成本,还有进出口政策调整对企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这种形势下,有人提议,干脆借此机会“腾笼换鸟”,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产业的转型需要时间。我建议中央宏观决策层应在五个方面多管齐下,第一是利用财政收入,即通过减免税收帮助企业减轻他们的负担。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操作,但我认为还有减免的空间。第二是通过财政支出,想方设法加大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带动民间资本。第三是通过利率控制和贷款额度的增长,降低利率和准备金,向宽松的银根方向努力。我们的金融改革还远远不到位,缺少对民间银行的扶持,存在制度缺失。第四是通过外贸退税支持行业发展。第五是利用价格,价格原本是由市场决定,但有些商品的价格被政府进行干预,例如针对农产品设定收购基准价,允许上下浮动。中央应通税收、投资、金融、外贸、价格,帮助企业缓解压力,抑制经济下行趋势。

  推进改革:顺德再做探索者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吴天林说:“这个论坛放在顺德开,定位非常准确,我们就是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也能感受顺德改革的成绩。”吴天林说,顺德是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探路者,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顺德今后在推进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天林说,国有企业改革搞得最成功的是股份制,最彻底的是小企业。而当时小企业改革存在3种模式,一为租赁式,以黑龙江为代表;一是以山东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制;另外就是以顺德为典型的产权制度改革。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顺德提出第2次创业。他们首先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第1次创业提出的“三个为主”(镇办骨干企业为主、集体经济为主、工业企业为主),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存在不少隐患和深层次的矛盾。靠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只负盈不负亏,政府在获得有限权益的同时却背负着无限责任。为改变这种状况,顺德决定进行以产权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采取联合、兼并、重组、转让、破产等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改组、改制。改革引得社会各界争论激烈,有人甚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指责顺德搞私有化。虽然感到种种压力,但是,顺德当时的领导非常团结,没有退缩,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在顺德改革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的广东省委主要领导谢非、朱森林给予了大力支持。1995年,广东体改委研究会和广东经济学会举办加快中小企业改革高级研讨班,介绍了顺德的做法和经验。实际上,这是一次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会议,把顺德的改革经验扩大推广到全省,各地对“改到深处是产权”取得了共识。

  顺德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顺德是县级区域的突出典型,顺德模式是中国发展模式一个充满亮点和吸引力的县级区域样板。30年来,顺德在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县向现代工业城市的历史性大跨越,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规律。顺德的改革进程,就是一个波澜壮阔、展现改革与开放活力的编年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顺德紧紧抓住全党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中央赋予广东的政策优势,发挥珠三角腹地的地缘优势、比邻港澳的人缘优势和自身的人文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推动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顺德制定以“三个为主”的措施发展工业,即以搞实业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抓住机遇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先走一步的顺德得尽改革开放之利,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1992年,顺德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顺德进行了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的包括行政体制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顺德人以超常的创新精神和求实勇气,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政府,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推进改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1997年,顺德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登。这一轮改革促使了顺德一大批企业家崛起,逐步形成了具顺德特色的“本土经济”,有了“本土经济”才会延伸出后来的“总部经济”。

  1999年,顺德被定为广东省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再次赋予充当全省发展排头兵的重任。顺德提出用观念、机制、技术、市场的全面创新再造新优势,用六年时间到2005年,实现“5个翻一番,10个上新水平”,即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等翻一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保险等十个方面上新水平。事实证明,许多指标提前完成。

  2005年,顺德提出“三化”战略,即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2006年,顺德启动“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即一、二、三三大产业必须协调发展,每一产业中至少要重点扶持三个以上的支柱行业,每一行业中至少要重点扶持三个以上的龙头规模企业。这是顺德在宏观经济层面所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一个宏观的、总体的和系统的发展战略。

  同年,顺德GDP在全国县级区域中首破千亿元大关。
 
  至2007年底,顺德拥有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282家,其中超10亿元29家,超百亿元3家;拥有美的、科龙、万家乐、科达、德美化工、碧桂园等6家上市公司;引入世界500强企业20家,投资项目34个。顺德镇域经济各具特色,8个镇(街)被授予产业区域品牌,呈现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特色专业镇协调发展态势。在创新产业方面,目前,顺德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各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77家,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8个。
 
  顺德改革正向着纵深发展。如今,顺德肩负着广东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级试点单位的重任,继续担任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排头兵,围绕着“两转型一再造”,顺德将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