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晏宗新正文
晏宗新:我国物流组织与物流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物流科技 2002.06 发布时间:2007-7-10 点击数:


    摘要:现代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从组织看,是由流体、载体和流向三要素构成;从运作看,体现储存、运输和配送三大功能;从投入产出看,寻求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动态均衡。供应式物流到订购式物流是我国物流组织创新的内容,其发展战略是即时物流、协同或一体化物流、高度化物流。物流体系创新应从行政区域组织到按经济区域组织来实现。主要是:①物流网点:分散与集中并存;②物流组织:兼业化与专业化并存;③物流功能:封闭性与社会化并存;④物流效应:时间消灭空间。

    生产中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利润为第一利润源,由于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降低流
通费用而增加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随着技术的普遍进步,第一、二利润源泉的潜力已越来越小,但第三利润
   源泉即物流还是有待开发的“黑暗的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广义的物流包括生产领域和商品流通领域的物流,狭义的物流只指商品流通领域的物流,本文主要立足于后一层次,回答以下三个方面问题:①物流的利润所在和本质内涵;②我国物流组织的创新内容和发展战略;及③物流体系创新的目标特征。

 一、物流的一般理论内涵

   商品流通包含三项基本内容,即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交换(流通)内部分工的发展史上,呈现出“三流合一”、“三流分离 ”到“三流分立”的运行轨迹。

    物流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并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是物流急剧增长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化大生产下生产单一
化与需求多样化矛盾加剧,商品交换的范围、地域扩大,物流的种类、数量增加。直接用于加工制造的直接劳动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通过加快物流技术进步和变革物流方式来大幅度压缩物流费用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这突出地表现在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的兴起和高效率的物流网络的形成。物流指的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性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物流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     

    从组织看,物流由三大最基本要素构成:流体、载体和流向。流体指物流中的“物”。这包括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流向是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四种。即自然流向,计划流向,市场流向,实际流向。物流的流体、载体和流向三要素之间有极强的内在联系。如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载体对流向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

    从运作看,物流以三大基本功能体现:储存、运输和配送。储存使物流实体在化解其供求之间的时间矛盾
的同时,也会创造新的时间上的效益(如时令上的差异),相对于整个物流体系来说,既有缓冲与调节作用,也有创值与增效的作用。运输功能所实现的是物质实体由供应地点向需求地点的移动,从社会经济角度讲,运输功能的发挥,缩小了物质交流的空间,扩大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并实现在此范围内价值的平均化、合理化。配送是物流体系中由运输派生出来的功能。配送是由集货、配货和送货三部分相结合而成的。配送是物流系统的终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部分。此外,物流还存在着诸多辅助性功能,主要有四个: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这些辅助性功能是以为储存、运输、配送三大功能服务的。

    从投入产出看,物流系统的投入表现为成本,物流系统的产出表现为服务。寻求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
水平的均衡点是物流管理的目标。加强物流管理,就是寻求物流系统各要素活动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从而使系统整体达到最优化与合理化。

    二、供应式物流到订购式物流:现代物流组织创新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物流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传统物流是企业以生产为核心,其目
的是供应。现代物流以消费者为核心,其目的是满足。②物流收益实现的途径不同。传统企业降低分销成是
通过降低流通费用实现,现代物流企业是以沟通产销环节,生产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通过降低库存来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③物流流通范围不同。传统物流只是指生产企业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不过是市场流通的后向阶段。现代物流包括市场流通的后向阶段,还包括前向阶段,即整个市场流通过程。既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又要考虑选择适当的供应商。④物流运行机制不同。传统物流是供应式物流,企业看重的生产和保障商品的供应。现代物流企业首先进行市场调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因而通过消费者的订购(直接订购和反应订购)运行物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还要求企业同中间商紧密合作,通过中间商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企业,以指导企业。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现代物流是一种关系物流、信息物流、订购式物流。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转轨阶段。与此相一致,我国企业①观念上多处于传统物流时代,②在社会化服务上有
限的物流能力分散化,③在物质技术上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美和买方市场出现,整个商品流通处于变革与发展之中,实行现代物流是势在必行。构建从供应式物流到订购式物流的物流企业组织已是必然,为此创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改制重组,面向社会化建立现代物流组织。既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兼并、联合,参股等形式把现代仓储企业、运输企业、批发企业等建成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富于竞争力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市场主体。与此同时,树立物流资源社会化市场化的观念,面向社会化发展物流企业。一是着重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把着眼点放在现有资源的利用上,采用利益驱动把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现有的物流能力联合起来组建新的物流企业。另一途径就是提倡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供应链联系,形成联合效益。

    2、物流技术设施现代化。主要是指运输技术现代化、仓储技术现代化和信息技术现代化。重点是①加强信息化建设。②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③加强网络化。④最终实现柔性化: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

    3、物流管理目标从“疏通”到“优化”。从80年代开始的中国商品流通渠道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疏通”,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计划流通体制阻碍“货畅其流”,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之弊端。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不仅是“疏通”,而应当是“优化”,促使我国物流更加合理化、经济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4、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活动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存货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应加强发展融通仓模式。 主要是指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随着物流企业的创新,不断延续的环境变化和新型营销体制的确立已成为物流企业在战略上不断求新、求
变,追求竞争优势的压力和动力下,物流企业组织战略主要向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 :

    1、即时物流战略。其基础是即时制管理(just- in- time),是即时生产、即时物流的整合体。即时物流表现在即时采购和即时销售两个方面。即时采购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质量从上游厂商向企业提供恰当的产品。要做到即时采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确立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一方面要建立稳固的长期交易关系,以保证质量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强化、指导对供应商作业系统的管理,逐步降低采购成本。即时销售,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就是要实行厂商物流中心的集约化,即将原来分散在各分公司或中小型物流中心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通过数字化备货(digital packing)或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实行进货、保管、在库管理、发货管理等物流活动的效率化、省力化和智能化,原来的中小批发商或销售部以转为厂商销售公司的形式专职从事销售促进、零售支持或订货等商流业务,从而提高销售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而在零售企业当中,物流中心有分散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即物流系统的设立应充分对应一定商圈内店铺运营的需要,进而大大提高商品配送、流通加工的效率。减少销售中的损失,同时也使物流服务的速度迅速提高。当然信息系统的构筑也是必不可少。

    2、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协同化物流是打破单个企业的绩效界限,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旨在弥合流通渠道中企业间对立或企业规模与供需对应矛盾的协同化或一体化物流应运而
生。目前协同化的物流战略主要有三种形式。(1)横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从实践上来看,它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承认并保留各企业原有的配送中心的前提下,实行商品类别的集中配送和处理;二是各企业放弃自建配送中心,通过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率性和集中化。(2)纵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流通渠道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形成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其形式主要有批发商与生产商之间的物流协作和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协作。(3)第三方物流实现协同化。

    3、高度化物流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全球化物流战略、互联网物流战略和绿色物流战略。(1)从全
球化物流战略来看,出现了三种形式的发展趋势:第一,作为全球化的生产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材料、零部件来源,并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销的物流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资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有的物流网络,并推广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第二,生产企业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同步全球化;第三,国际运输业间的结盟。为了充分应对全球化的经营,国际运输企业之间开始形成了一种覆盖多种航线,相互之间以资源、经营的互补为纽带,面向长远利益的战略联盟。(2)互联网物流战略表现在,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把这种现代信息工具,进行网上采购和配销,简化了传统物流烦琐的环节和手续,使企业对消费者需要的把握更加准确和全面,以便减少流通渠道各个环节的库存;另一方面,企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流沟通成本和顾客支付成本,增强进一步开发现有市场的新的销售渠道的能力。(3)绿色物流战略,是指不仅要在系统设计或物流网络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即实现最低的配送成本)和经营战略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商品消费后的循环物流,这包括及时、便捷地将废弃物从消费地转移到处理中心,以及在产品从供应商转移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减少容易产生垃圾的产品出现。此外,考虑如何使企业现有的物流系统减少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的车辆、污染物排放等)。

  三、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我国物流体系创新
   
     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使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行政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化,在这种表层变革的范围内,市场化只取到破的作用,其中立的内容还远远不够。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流通改革的要求,以经济区域组织各类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物流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应该做到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衔接,综合性配送中心与专业性配送中心相配套,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与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1、物流网点:分散与集中并存。

    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产生社会化的大物流,同时,社会化的大物流促进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的集中与消
费的分散特征决定了物流网点分散与集中的客观必要性。这又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形式上分散与集中。集中的物流中心与分散的配送中心与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并存,集中的物流或配送中心与其他的如批发、零兼批、商品市场等多形式的分散物流形式并存;大中型物流中心经营据点分散化、多店化;二是空间位置上的分散与集中。全国性辐射的大型物流中心与各区域性分散的中小型物流中心并存;区域性物流或配送中心与面向特定企业或特定零售商店的配送中心并存。

    从我国现状来看,加强集中性的物流中心建设尤为急切。改革以来,政府对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重在增加
流通企业和网点数量而不是优化结构,着眼点在于搞活流通而不是优化流通资源的配置。因此,组建大规模的物流集团,把实现物流的中央化和集中化作为新世纪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这包括有吞吐量极大的产销地的专业批发市场,有外资带来的批发新业态-会员制的大型仓卖店,有能量巨大的能包销一厂或几厂产品的个体批发商等。同时物流批发经营业态的转型创新表现在大型仓卖、批发市场、物流配送、零兼批、品牌经销商、代理商等各种业态的出现和成长。

    从地理布局上看,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支持和以优惠条件鼓励企业在大城市的郊区、地价较便宜的主要交通干线处改建、完善或建设集加工、包装、储存、保管、配货、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品配送中心。通过有组织的集中,使物流网点集中与分散并存,与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体制相一致。

    2、物流组织:兼业化与专业化并存。

    物流按经营商品的种类和性质可分为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与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组织的兼业化与专
业化并存主要体现在:①经营工业消费品及包装食品的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与经营生鲜、冷冻食品等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并存。②大型物流中心经营综合化和多角化与小型物流中心经营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并存。对大型物流中心来说,综合化有利于分散风险,是一种新的竞争手段,有利于开辟新的门路。。③共同化配送与专业化配送并存。共同化配送可分为本行业企业组合建立的纵向共同化和与其它行业公司联合建立的横向共同化两类。纵向共同化是通过本系统集团企业内的物流统一化。横向共同化,主要指以单一企业为主导的共同化和以行业为中心的共同化。目的是解决长途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输费用上升等问题。共同化的目的既有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同时可实现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化。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运输、各种批发货场等物流设施和条件,根据市场容量和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选择。当前我国批发、储运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计划经济时期保留下来的批发企业闲置设施和仓储运输业的经营资源,发展社会化的“共同配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在经营方面,以签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承担零售业的委托配送业务,成为其后勤部队。

    3、物流功能:封闭性与社会性并存。

    物流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与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既要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配送中
心,也要重视抓好大型连锁企业,商办工业企业、大型钦食服务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既要发展日用工业品、包装食品的综合物流配送,又要发展生鲜、冷冻食品、餐饮服务用品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

    从我国当前来看,物流功能的封闭性较强,社会性不足。目前流通主体普遍存在经营规模不大,经营区域
有限,系统或地区的从属性过强等问题。为此要大力支持和扶植具有强劲发展潜力,且各种基础条件较好的运输、储存、流通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或连锁的形式,建立起全国范围内或区域范围内的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组织。要打破原商业、物资、供销社、外贸等专业流通部门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相互联系紧密的一体化“大流通局面”,要大力发展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物资储运体系,改变储运资源“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低效的浪费状况,提高储运体系的合理化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零售业异地开店的企业逐渐多了起来,行业间的企业联合也时有发生。市场竞争是不分地域、不分行政隶
属关系、不分所有制竞争。因而企业集团内部的配送中心将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专业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发展建设配送中心由于其一开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展全方位的共同配送,同时在设施、管理方面显的优势,向规范化发展。各个系统、企业及至地区,各自的商品配送,开展交叉配送,或其建配送中心,“以市场换市场”。最终形成企业(集团)内自营型配送模式,单项服务外包型配送模式,社会化的中介型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等多种配送模式的共同发展。

    4、物流效应:时间消灭空间。

    马克思在分析19世纪中叶,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导致商品交换的范围、规模、结构和形式以及商品运输、储
备和通讯技术手段发生一系列变化,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地位日益突出重要时指出,在社会化产业化条件下,产品空间转移的次数增加了,转移的距离拉长了,但是,“距离可以归结为时间”,因为,“重要的不是市场在空间上的远近,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即时间量”,“在一定期间能够生产多少产品,在一定期间资本能够增殖多少次,就取决于流通的速度,取决于流通经历的时间。”“如果流通时间等于零,价值创造就会达到最大限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31、33页)。马克思在这里用更短的经济时间去取代更多的经济空间,揭示了社会再生产能否持续顺畅进行,不仅取决于生产状况,而且取决于流通状况、物流状况。快速安全的运输物流可以弥合生产与需求的空间距离;保质保量的仓储物流可以弥合时间的差异;及时完备的配送物流能消除大批量集装干线运输不能小批量多品种的到户服务的不足;多功能的流通加工可以消除单品种大规模生产与多品种小规模需求的矛盾。物流的发展不仅使原有在空间时间上统一的生产过程解体为独立的生产过程,而且又使原有空间时间上分离的生产过程再获得新的统一。只有加快现代物流组织创新,按经济区域组织物流体系,才能开展优质高效、功能齐全的服务,实现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效应。

 

作者:晏宗新  编辑:宋浩123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