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王德章正文
王德章:中国零售市场竞争格局与政策选择
来源:商业研究 发布时间:2005-12-14 点击数:



         一、影响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因素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零售市场竞争格局(本文主要指不同业态和中外商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在此基础上的市场地位)代表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发展程度,代表着厂商和零售商开拓市场和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探讨研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变化,对于政府搞好宏观调控,对于企业寻求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经济发展水平对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发展变化起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再者,也会带来分销手段的进步、社会服务机构功能的完善和交通、通讯技术的提高,其结果就是为零售业态的变革作技术上的准备。
    2.市场导向与竞争导向的营销理论引导格局变化
    作为先导产业,近年来零售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所谓市场导向,实质上主要是零售导向,在零售导向过程中,零售商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寻求竞争优势作为取胜的手段,总是在进行业态的调整和改革。获取竞争优势是关键,因为选择有利的业态形式,只是成功经营的前提,具有竞争优势才有取胜的把握。因此,要以市场导向与竞争导向的理论,去认识、探讨和研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变化。
    3.消费革命促成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消费需求及其变化引发的,因此,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理论是影响、促成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基础。厂商和零售商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选票”,才适时地推出新兴的业态以及低价和优质服务的项目和产品,不同的厂商和零售商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业态,由此形成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消费革命的另一层含义是,在购物过程中,更多的消费者由“功利型”购买转向了“享受型”购买,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促成了不同业态和中外商业竞争的格局。
    4.市场国际化与合作及竞争影响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国际化意味着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流动,外商从寻求竞争优势的角度进入我国市场就是商业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没有外商进入形成的压力,国内商业重组和整合的步伐很难加快。因此,从市场国际化的理论和应用入手,有利于认识和理解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变化。竞争推动零售业态的演变、更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零售业态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原有零售业态的调整、改革和新兴零售业态的产生;另一方面同一业态内部各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也将影响零售业态的调整和更迭。
    合作竞争也是市场国际化的产物。当代的竞争是企业集团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中很少有单个企业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而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则有利于提升合作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竞争优势的获取。
    5.科学管理和政策导向
    管理是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主要是基于零售企业所面对的瞬息万变的营销环境,实践证明,高效、科学的管理可以延长零售业态在某一发展阶段的生存和发展期;政策导向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段时间内,政府通过政策、法律、经济手段支持和限制某一业态的发展,在客观上会起到推动和延缓某一些业态发展的作用。政策导向的积极意义在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业态发展的状况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调节零售市场格局的发展,使之更 符合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目标。
        二、中国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现状
    加入WTO以后,国内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涌入加速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一)零售市场中外资竞争格局
    1.零售企业30强中外业态比较
    由表可见,目前在百货店、专业(卖)店上中资占有绝对优势,外资主要经营的业态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大超、仓储和便利店;国内零售商则侧重于经营特色、差异化的异质市场的发展,而外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主要定位于以经营大众消费的同质市场作为发展目标。外资虽然没有介入百货店、专业店等异质化程度比较高的业态,但随着经济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商会以不同的合作形式和不同的经营方式快速抢占国内零售业有限的市场份额,更主要的原因是随着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和脚跟的站稳,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外商也会逐步进入这些业态。
    2.我国零售业百强和三十强中外企业比较
    2003年零售业百强中有9家外商投资企业,销售额为620.3亿元,同比增长22.5%,占百强总销售额比例由2002年的约13%上升到15%左右。表2显示出,2003年外商企业销售额占零售业前100名和30名销售总额为15%和 21%,但即便将来发展到30-40%的市场份额,也很难形成垄断势力。 
    表2  零售业百强和三十强中外企业市场份额比较                                       年度         2002        2003
指标
                             总销售额(亿元)      2853.2      3509.5
                      中资
零售业前100名企业            所占比例(%)            87          85
                             总销售额(亿元)       430.6       620.3
                      外资
                             所占比例(%)            13          15
                             总销售额(亿元)      1787.1      2268.6
                      中资
零售业前30名企业             所占比例(%)            81          79
                             总销售额(亿元)       420.2         597
                      外资
                             所占比例(%)            19          21
 

    资料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整理(注:本表选取2003年进入零售百强排名的外商企业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二)不同业态的竞争格局
    本文以零售业百强企业所包含的四种主要业态——百货店、超市(含便利店)、专卖(业)店及购物中心进行比较,这四种业态形式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的业态竞争格局。从表1可以看出,超市(含便利店)、专卖(业)店及购物中心等业态销售额增长迅速,在零售企业前100强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其中超市 (含便利店) 在2000- 2003四年中销售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率达21%,占百强比例达34.4%,远远超出其他业态;专卖 (业)店销售额上升明显,年均增幅达95%以上,占百强比重也逐年提高,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百货店销售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其在百强中所占份额也大幅降低,年均降幅达37.8%,2003年仅占15.1%,优势不再的百货业逐渐退出了主流业态的舞台。
    表1  2003年零售企业30强中外业态状况分析  单位:家   代表类型
            百货/超市/便利  专业(卖)店    百货    大超    超市/大超/便利  仓储
数量
   中资            8             5           3       1             4          2
   外资            0             0           0       2             4          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2003零售企业销售总额、零售总额统计》、《2003我国零售企业前100家特点》整理
      (三)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中国目前零售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企业规模扩大趋势明显,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如表4中所示,2003年零售企业10强及30 强销售额增长明显,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0%和50%以上;以零售总额为标准计算的行业集中度指标对比显示出,C[,10]在4年间提高了 157%,而C[,30]较前几年分别增长 152%、117%、53.7%和34%,这说明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凸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较为典型的要属2003年零售业前100家排名第一的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其销售额为485.2亿元,同比增长 21.9%,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 11.7%,这说明我国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
    表4  零售企业30强规模增长情况           比较值 
指示项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前10强销售额(亿元)   432.5     559.6     792.4    1123.2    1672.1
前30强销售额(亿元)   780.9     987.9    1538.0    1925.9    2865.7
   C[,10]值(%)       1.4       1.6       2.1       2.7       3.6
   C[,30]值(%)       2.5       2.9       4.1       4.7       6.3
 

    资料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数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
    外商企业增长也十分迅速, 2003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3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0%,整体来看,其增速大于内资企业;而且在我国零售业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外商企业在零售市场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零售企业30强中有7家外商进入,销售总额为59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参见表 3),优势较为明显。
    表3  零售业百强主要业态市场份额及增长情况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指标
零售           销售额   占前100强    销售额    占前100强    销售额    占前100强   销售额   占前100强
业态          (亿元)  比例(%)  (亿元)   比例(%)  (亿元)   比例(%) (亿元)  比例(%)
  百货店       1057.8      64.3      1016.5       43.4       654.2       29.6      624.1     15.1
超市(含便利店)336.3      20.4       734.5       31.4       958.2       33.1     1423.0     34.4
专卖(业)店    103.3       6.3       307.1       13.1       423.3       15.3      665.8     16.1
  购物中心       88.8       5.4       166.5        7.1       492.1       10.7      665.8     16.1
    其他         59.2       3.6       203.7        8.7       483.4       16.7      755.8     18.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整理
        三、对中国零售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
      (一)对零售业中外资竞争格局的分析
    1.加入WTO之后,外商进入有其必然性。市场的国际化使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和流动,中国广阔的市场和赢利空间巨大,对国外商业资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而且,由于我国零售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整体竞争力,客观上使外商加快了在国内市场的战略实施。
    2.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改革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外资的引入促进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拉动国内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引进了资金和国际新型业态,推动了我国零售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商业流通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及营销和配送方式,为我国整个商业提供较好的示范作用,加速了我国零售业经营观念、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使国内零售企业在外部压力下激发了竞争活力,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及国内某些领域原有的垄断和无效率市场格局;培养了一批现代商业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带动了出口,例如沃尔玛就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从中国采购大批商品出口,2002年为 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150亿美元,而且提供了我国企业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销售的渠道。
    3.市场的开放、外资的引入使原有竞争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我国零售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由于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导向的偏差以及对外资的管制不严导致外商资本违规操作一度造成了行业秩序混乱,使国内零售企业在销售额、利润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外商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凭借其企业文化、待遇等优势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管理人才加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但我国目前零售业利用外资还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6%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3.5%,对我国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我国零售业应该坚持外资引进,同时认识到其潜在的威胁性,通过相关政策设计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二) 对不同业态竞争格局的分析
    1.适应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卖(业)店、超市(含便利店)及购物中心等,其销售额增长迅速,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
    2.主力业态发生了变化。百货已不再是零售老大,超市(含便利店)以2倍于百货的市场份额取而代之成了零售市场的主导业态。
    3.专业店、专卖店发展迅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追求差异、追求个性、追求名牌、追求新颖的消费倾向和趋势愈加明显,随着消费进入品牌时代,使专卖(业)店这种具有品牌优势且符合当前购买需求的业态迅速发展。
    4.百货店颓势不减。究其根源,首先是由于体制约束,产权不清晰,权责利结合不明确,机制不灵活;其次是缺乏一批廉洁自律同时又具备相应知识及能力的管理人员队伍,造成经营不善;再次就是百货业态本身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超市、专卖(业)店迅速发展,导致其市场份额被挤占。
    5.未来几年内,超市(含便利店)无疑会成为我国零售业中的主流业态,其销售额及市场份额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并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专卖(业)店、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等作为新兴业态形式,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百货店的销售额将稳中有降,但通过其自身的重新定位并实施集团化、连锁化等改革措施,它作为一种业态形式仍将存在。
      (三) 对不同规模竞争格局的分析
    1.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从家乐福和沃尔玛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可窥见一斑,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逐步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2.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较远,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3.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4.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年终岁后,零售业即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四、对我国零售业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及其依据
      (一)外商政策选择及其依据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外商进入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并结合中外零售业市场格局现状,本文认为还是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并规范市场行为,把引进外资和促进国内零售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利用外资加大对传统商业的改造力度,积极促进外资通过各种形式与国内零售业的合作,加快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技术和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以提高零售业整体水平。
    合作与竞争是紧密相连、相互转化的,为了实现零售业市场竞争的有序性、有效性,我们对国内零售实施经营行为规范化、经营作业标准化的同时必须提出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环境和自律的要求。外资在中国开店的条件和要求,必须与国内企业一致,商店的选址必须符合国内城市规划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外资经营必须遵守商业自身发展规律及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避免一些外资企业享有超国民待遇或政策优势而导致市场不公平竞争。针对外资企业市场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从而为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业态政策选择及其依据
    1.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传统的计划体制和决策失误、调控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当前百货店的大量存在,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他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与此同时,百货店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应对其功能加以改革,例如走以满足中高层消费人群的高档化路线等,还可以在传统百货业的基础上引进其他业态,对其供应链和价值链进行有机组合,创新出新型业态形式,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更好的满足群众的需要。
    2.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及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三)规模政策选择及其依据
    1.用经济和行政手段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
    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2.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要先本土化再国际化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3.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型结构。中小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提高商业发展规划和立法工作的权威性
    针对我国商业网点布局的不合理现状,政府应从宏观角度规范零售业的经营布局、控制其发展规模、明确引进外资的目的和方向,使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使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市场需求、现有商业网点相结合,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使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相结合,使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的生存发展相结合,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政策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必须相结合,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真正发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减少重复建设、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的作用。同时应提高立法工作的权威性,合理调整与制定我国各地区的零售业整体发展规划即对商业网点总数、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加大执法力度,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保证法律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2]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0.
    [3]中国统计年鉴200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2,(6).

作者:王德章  …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