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悄然崛起。中原城市群的相对优势使其在中原地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
【摘 要 题】中部地区经济
【关 键 词】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中部经济
【参考文献】
[1]郭文轩.发挥河南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J].中原城市大观,2004,(4):23-24.
[2]王何.我国三大城市圈发展研究[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2):50-5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城市群兴起之后,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9个省辖市的中原城市群也正在悄然崛起。该地区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分别约占河南全省的40%和35%,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到河南省的52%以上,其人均GDP与河南省人均GDP的相对差距高出近30%,其与中部地区的人均GDP的相对差距高出17%左右,而且近年来这一相对差距有稳步走高的趋势(见表1)。以上数据表明,该区域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实力最为集中的地区,并正成在为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隆起带之一。随着中原城市群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中原地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现。
表1 中原城市群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相关地区的比较 人均GDP(元) GDP比值(%)人均GDP的相对差距(%)
东部11省 中部8省 西部12省 全国 河南省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 中原城市 中原城市
占河南省 与河南省 群与中部 群与东部
1997 9318.0 4964.7 3878.1 6054 4097.3 5892.4 53.86 30.46 15.74 -36.76
1998 10022.6 5200.3 4122.5 6308 4356.6 6242.1 53.84 30.21 16.69 -37.72
1999 10693.4 5380.8 4283.2 6551 4576.1 6331.5 52.48 27.72 15.02 -40.79
2000 11334.5 5982.4 4687.3 7086 5137.7 7064.2 52.22 27.27 15.31 -37.68
2001 12811.1 6395.2 5006.8 7651 5640.1 7771.6 52.86 27.43 17.71 -39.34
2002 14170.7 6954.8 5462.0 8214 6436.50 8589.9 53.97 25.07 19.03 -39.38
2003 16306.4 7775.4 6216.7 9101 7267.95 9972.2 55.28 27.12 22.03 -38.84
注:1.东部11省(市)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8省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12省(市、区)包括广西、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2.资料来源: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南统计年鉴》,所列数值均以当年价格计算。
3.相对差距=(大值-小值)/大值。
一、区位和基础产业优势
区位综合反映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空间和经济联系,决定着该区域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接受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辐射的程度。良好的区位优势对现阶段区域板块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相对比较明显:地处我国腹中之腹,是西部山地丘陵向华北大平原的过渡地带。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又与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得益彰。[1]
从铁路看,陇海、新焦新荷、宁西和京广、焦枝、京九三纵三横的干线网络决定了中原城市群必将成为全国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华北、华东、华中通向西北的要冲和咽喉。其中心城市郑州是全国惟一贯穿东西和南北的陇海和京广铁路干线的交汇点,素有中国铁路的心脏之称。
从公路来说,郑州是国家交通部首批批准建设的全国7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国道107、106和207纵贯南北,310纵贯东西,三大高速公路干线京珠、阿深和连霍公路都交汇于郑州,还有晋焦、漯界等多条高速公路途经中原城市群与外省相连。
从航空运输看,区域内已建成了郑州、洛阳和南阳三个民用机场,其中郑州新郑机场为国家干线机场和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在陆路成为主体交通形式的背景下,中原城市群所形成的以铁路、公路为骨干,以民航、水路运输为辅助的全方位开放式的立体型交通网络,决定了它在我国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使其传统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原城市群以超常的速度实现了通讯长途传输自动化、长途线路数字化、城乡电话交换机程控化和传输数据化,全面启动了用户接入网工程,光纤、无线和宽带等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网络设施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网络能力及业务种类基本满足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尤其郑州市始终坚持大跨度、高起点、超常规建设现代化信息通讯网络,目前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邮政电信枢纽。
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该地域已发现的矿种约占河南3/5,占全国40%以上。其中钼矿储量占全国近1/3,铝土矿占全国近1/5,耐火粘土占河南80%以上,水泥灰岩占河南50%以上,煤炭占河南近5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同时,该地域能源工业基础好,火电能力显著。原材料工业也颇具实力,是全省和全国的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硫酸等产品的主要输出区。该地域农耕历史久远,一向为全国粮棉油的主要产地。目前,河南的味精、挂面、方便面和面制速冻食品总量居全国第一位,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居中西部之首。“河南造”的产品已悄然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改变着国人的生活。
较高的外向通达度和良好的基础产业优势,为全国经济东靠西移的布局调整搭建了必要的战略通道。焦枝铁路以西的大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资源富集区,但人口稀少、农业基础差;以东的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在这两个反差极大的区域之间,陇海铁路是惟一贯穿全境内的主要通道,而且这一通道一进入河南境内,即可经焦枝、京广和京九铁路在人口稠密的中部地区向南北方向全面展开。可见,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具有大批量、综合配置产业的巨大潜力。这里既近西部原料地,又近制造业发达的东部地区,附近还是国内最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在这里配置资源转换原材料工业可以大幅度减少下游的运输压力,缓解瓶颈制约;配置消费品加工制造业可以减少原料与加工消费分离而形成的运输成本;在这里适当超前、较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将有利于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扩大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因此,充分利用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发展相应产业,形成相应规模,不仅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提高全国的宏观经济效益。
二、突出的大工业优势
历经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已经形成了机械、纺织、食品、化工、能源、煤炭、电力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优势传统产业和综合发展的多门类工业体系。目前整个区域的工业化水平很高,第二产业的产值在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2003年度我国以新标准衡量的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该地域占54家,其中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农机制造企业,神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帘子布生产企业,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这些企业还具有“大而强”的特点,其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如洛阳的大型拖拉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40%,平顶山神马的帘子布市场销售量占全国的35%。同时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喜人”,该区域内的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和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4家,利润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几十家。这些企业已经摆脱了粗放式的生产阶段,正在向规模化、系列化和精深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区域内企业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正在中原城市群的局部地区悄然形成,如长垣的起重机械、卫生材料,许昌的假发,漯河的绿色食品等等。具有“集聚效应”的“块状经济”将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增长点和引擎。
中原城市群新兴工业也不断涌现并快速成长,目前已经初步在生物制药、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化学工业方面,以华美公司、中原制药等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在石化行业中地位突出。有色金属工业方面,亚洲最大的中国长城铝业总公司2003年氧化铝的规模占到全国的1/2。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郑州和洛阳等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目前以黄河实业、亚龙超硬、郑州新亚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的超硬材料产业园,是全国惟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郑州高新区“中部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思达科技、雪城科技和威科姆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内迅速发展,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河南雪城科技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其开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综合处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用户遍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技工贸总收入6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发展重点西移,但是西部大发展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配套的相关产业的物质技术支撑,而西部地区的这些要素正处于“初建”阶段,中部地区现有的良好的工业基础将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性转移的重要支撑点和承接平台。因此,今后国家如果对中原城市群给予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必将加速其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其资源和产业基础,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率先在中部走出一条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路子,而且有利于改善和优化中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布局,使该地域在支撑和带动西部发展、促进中部尽快崛起和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和影响。
三、商贸流通的中心
中原城市群明显的区位和交通等优势,加上古都郑洛汴的颇深影响,这里早就有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商埠重镇和物资集散中心,历来就处在物流人流最为集中、维系四面八方的中枢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繁荣,郑洛汴新焦已经成为我国中原和中部崛起的极为重要的多类商品的商贸中心,尤其是中心城市郑州,正朝着国内和沿亚欧大陆桥的中国商都和国际商贸城目标迅速迈进。这里目前拥有粮食、药材、煤炭、建材和农机等国家级、省级大型商品批发市场27个,其中国家级的郑州商品交易所和粮食批发市场的运行机制,已经和国际市场接轨,其交易价格已经成为全国的指导价;以金博大、北京华联等为代表的多个商场,已经跨入全国百强零售商业企业之列;还有各类商贸市场400多个,其中银基商贸城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服装专业商场。金融、科技和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几年,郑州已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强之列。另外中原城市群中的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洛阳市,各类市场竞相发育,与郑州相互补充相映生辉,在促进中原城市群内部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以服务、环境、公关和价格等为焦点的商业竞争之所以能在郑州开端、在中原开花并波及全国,并非只是中原人商品意识浓厚,更为深刻的背景还在于中原郑州组织交易、开展商业的表里条件和它对全国的影响度。因此,从全方位开放、形成国内统一市场并与国际接轨来看,从促进国内外区域经济分工和交换,使全国经济走向世界、世界经济进入中国来看,该地域在未来进一步形成一个更大地域范围内的区域性市场是不容置疑的。其对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不仅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越条件,而且必将产生举足轻重的战略影响。
四、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强磁力场
都市圈是在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因城市间功能聚集、运作协同、点—圈—线式空间结构布局日趋突出所形成的城市区域。其最明显特征是:(1)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2)区域城市间的功能集聚;(3)点—圈—线式区域空间结构突出,圈内的大中小城市形成一个功能、组织协调统一的共振圈。都市圈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城市群难以等观的。法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曾指出:“都会带(圈)将作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世界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都市圈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目前世界上发育比较完善和典型的有六大都市圈,它们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磁力场。而我国真正进入都市圈实质性规划操作阶段的仅有: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对地区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2]
站在中原城市群的角度看,中原崛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都市圈对中原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华北平原南部,以郑州为中心,在距北京、南京、武汉、西安大体都在700公里的广大地域内,长期缺乏一个经济实力雄厚、功能多样、辐射能力强大的特大核心城市,不能适应带动这一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郑州虽然已经迈入特大城市的行列,人口超过300万(含流动人口),但是与周围相邻省会城市相比,其经济首位度较低,与其经济战略地位极不相称。这种状况对于振兴中原经济,加快中西部开放、开发非常不利。因此,寻找特大地域经济重心或核心区的现实思路,就是加速建设正在崛起的中原城市群,强化郑州的地域经济中心地位,以其整体优势,来担当特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角色。
中原城市群不仅具有发展成为都市圈的迫切必要性,而且具备发展成为都市圈的客观可能性。著名的经济学家简·戈特曼认为,要形成都市圈必须具备5大条件:门户区位和枢纽功能;以一二个特大都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等级规模合理结合的城市体系;一般具有带状空间结构,沿发展轴呈带状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网络;大规模和高密度的人口指标,有密集的运输、通讯网络结构,汇集了世界主要的物质能源流、人流、信息技术流和金融流,具有强大的区内、区外经济文化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对照上述条件和相关数据,从潜能和未来发展前景考察,我国正在崛起的中原城市群,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和交通通讯网络等方面基本具备了发育形成都市圈的条件,但是大中小城市统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市体系尚未完全确立,目前中原城市群的9大城市基本上仍处于分离的状态,城市间的功能并未实现整合。欣喜的是,一方面河南省各级政府正在积极筹备和运作,努力促成都市圈的形成,另一方面中原城市群内务城市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试想如果采取一些有利于都市圈形成的有效措施,培育、催化其成长壮大,不仅可以以其整体优势来担当特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角色,带动中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在其发育完成后终将会以国际都市圈的风采屹立于中国,展现于世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一旦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中原都市经济圈,不论近期还是长远,其综合功能和战略价值完全可以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相媲美,非常有利于形成我国东、南、中三大经济金字塔相应生辉的新格局,从而成为带动中华民族腾飞的强有力引擎。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郭文轩:中原城市群的相对优势与战略地位 [2006-4-1 9:23:27]
- 郭文轩:粮食垄断收购政策的实证研究 [2006-4-1 9:19:44]
- 郭文轩:国合批发商业的困惑与振兴 [2006-4-1 9:18:03]
- 郭文轩简介 [2006-3-31 22:41:0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