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陈乐一正文
中国消费波动实证研究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2000.1 发布时间:2005-12-23 点击数:



    在我国统计资料中,时间序列数据齐全的消费统计资料只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因此,本文的消费波动实证研究所用考察指标仅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消费波动形态的测定
    文中(第76页)图1中实线是1953-1999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波动曲线,它记录着中国在这47年间消费增长的波动轨迹。按照阿瑟·刘易斯(W·Arthur lewis)的说法,确定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也可以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或者按周期中同样状态(波峰、低潮或整个周期)一些年的平均值到另一些年的平均值来衡量。确定一次完整的消费周期,同样可以运用刘易斯的方法。本文按照“谷—谷”法划分,那么从1953-1999年的47年中,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波动共呈现出8个周期:(1)1953-1957年,历时5年;(2)1958-1961年,历时4年;(3)1962-1968年,历时7年;(4)1969-1976年,历时8年;(5)1977-1982年,历时6年;(6)1983-1986年,历时4年;(7)1987-1990年,历时4年;(8)1991-1999年,历时9年。这8个周期概况置于表1中,更加一目了然。其中前4个周期,属于改革之前,后4个周期,属于改革之后。要说明的是,第5个周期的1977、1978年这两年属于改革之前,1979-1982年这4年属于改革之后,由于本文采用的是“谷—谷”划分法,而该周期的波谷年份(1982年)位于改革之后,因此,第5个周期作为改革后的周期。
    表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改革前   改革后
波序  年份 消费增长率(%) 波序  年份 消费增长率(%)
    1953  25.2         1997   6.9
    1954  8.3         1978   7.7
1   1955  2.2     5    1979   16.7
    1956  16.5         1980   21.5
    1957  4.2         1981   11.6
                  1982   8.9
    1958  9.0         1983   11.2
    1959  15.7         1984   19.5
2   1960  7.0     6    1985   31.1
    1961  -9.7         1986   15.1
    1962  1.1         1987   16.9
    1963  0.2     7    1988   27.8
    1964  5.1         1989   8.3
3   1965  3.0         1990   2.5
    1966  7.2         1991   13.7
    1967  7.3         1992   17.7
    1968  -4.4         1993   28.4
    1969  7.6      8   1994   30.5
    1970  4.4         1995   26.8
    1971  6.6         1996   20.1
4   1972  9.9         1997   10.2
    1973  7.5         1998   6.8
    1974  5.4         1999   6.8
    1975  8.2
    1976  5.0

    资料来源:1953-1982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370页提供的数据计算;1983-1992年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498页;1993-1999年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第168页。
    这里的8个周期,指的主要是短周期,即“基钦周期”(kitchinCycle),这种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如果周期的长度仅为两年,则将其与相邻的周期合并。
    自1953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波动的波长平均长度为5.9年,最长的波长达9年,最短的波长为4年,其中波长为4年的频数最高,频率达37.5%;其他波长的频数均为1次,频率仅为12.5%(参见下页表2、表3)。这样看来,消费波动的各种波长的频率分布显得并无规则,每次波动的持续时间具有相当大的伸缩性。消费波动无规则的具体含义是:消费扩张和收缩不遵循一个一定的时间轨道,波峰或波谷常常出人意料地提前或者滞后出现,“随机震荡”很强。
    表2  消费周期长度特征
    附图F511j03.JPG
    资料来源:根据表1计算。
    二、改革前后消费波动的状态特征
    1.波动幅度。它是衡量每个周期波动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波动幅度的方法中,最直观的就是计算每个周期内消费增长率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峰谷落差。表4显示,改革之前消费波动幅度相当大,4个周期的峰谷落差平均为16.4个百分点。令人深思的是,改革以来消费波动幅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明显上升,4个周期的峰谷落差平均达19.4个百分点,升幅为3个百分点。消费波动的这种特征,与经济波动、投资波动是“背道而驰”。这表明,改革以来消费增长的不稳定性增强了。
    表3 消费周期长度的频率分布(1953-1999)

   周期长度  扩张长度  收缩长度
实际长  频数 频率 实际长 频数 频率 实际长 频数 频率
度(年)(次) (%) 度(年)(次) (%) 度(年)(次) (%)
 4    3  37.5  2   3   37.5  1    1   12.5
 5    1  12.5  3   1   12.5  2    3   37.5
 6    1  12.5  4   4   50.0  3    2   25.0
 7    1  12.5           4    1   12.5
 8    1  12.5           5    1   12.5
 9    1  12.5


    资料来源:根据表1计算。
    2.峰位。它指每个周期内波峰的增长率,也叫波动的高度。峰位的值以适度为宜,过高容易导致消费过热,过低又难以推动经济增长。表4显示,改革前4个周期波峰峰值平均为14.5%,改革后平均为27.7%,上升了13.2个百分点。改革以来消费波动峰位的显著上升,并没有导致消费过热,相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长期低消费的补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3.谷位。它指每个周期内波谷的增长率,又叫波动的深度。谷位越低,消费收缩或消费不足越严重。谷位可分为两类:古典型和增长型。前者是指波谷年份增长率是负值,也就是绝对量的下降;后者是指波谷年份增长率是正值,也就是绝对量不下降,但增长率下降。与此相对应,消费波动可分为古典型波动和增长型波动。根据表4提供的数据,就谷值平均数而言,改革前后谷位高低相差相当大。改革之前4个周期谷值平均为-1.9%,古典型;改革之后4个周期谷值平均为8.3%,增长型,平均谷值上升了10.2个百分点。谷位的显著上升,表明消费增长抵抗收缩的能力明显增强。
    表4 消费波动状态特征
    附图F511j04.JPG
    资料来源:根据表1计算。

    4.波位。它指每个周期内各年度增长率的平均值,也叫波动的平均位势。波位的高低,反映整个周期消费增长的水平。表4显示,改革以前消费的波位平均为6.4%,改革以来平均为16%,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改革以来消费增长水平大幅度提高。

    5.扩张与收缩的比率。一次完整的周期由扩张和收缩两个阶段组成。扩张与收缩的比率越高,意味着扩张阶段比较长,收缩阶段比较短,表明消费增长比较稳定。扩张与收缩的比率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消费增长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前面的表2显示,1953-1999年间,扩张与收缩的比率为1.14,改革之前两者的比率为1.0,改革之后升至1.3。这表明,改革以来消费扩张的持续性有所增强。

    综合分析上述五个方面,改革之前消费波动的状态特征是:波动幅度相当大、峰位不高、谷位深、波位低、扩张与收缩长度持平;改革以来消费波动的状态特征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波动幅度反而加大、峰位和谷位都上升、波位提高、扩张与收缩的比率有所上升。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前后消费波动的状态特征的变化趋势与投资波动、经济波动迥异。
    三、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
    第一,消费波动发生频率略低于经济(GDP增长率)波动,前者发生8次,后者9次(参见图1、表5)。但是若考虑到所考察周期内所包含的小波动,那么消费波动发生频率还高于经济波动。扩张与收缩的比率,消费是1.14,远远高于经济的0.68(参见下页表6)。这表明,消费扩张的持续性强于经济扩张。
    附图F511j05.JPG
    第二,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吻合状态。考察吻合程度或同步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下页表7显示,1953-1999年间,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系数为0.51,刚刚达到显著相关的标准。1953-1976年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7,显著相关;1977-1999年间,两者的相关系数有所上升,达到0.65,吻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投资与经济波动的吻合程度则要高得多,不管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它们都是高度相关(参见表7)。

    就波动形态而言,图1显示,消费波动8次周期的波谷年份与经济波动的波谷年份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消费波动第5次周期的波谷年份(1982年)滞后一年。经济波动第2个周期的波谷年份持续三年,同期消费波动的波谷年份只有一年,但是经济波动的波谷最深的一年是1961年,与消费波动的波谷年份重合。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第1次周期都包含了两个小波动,消费的第一个小波动的波谷年份(1955年)滞后于经济波动一年(1954年)。如将1953-1999年间分为三个阶段,1962-1978年(消费波动的第3、4个周期以及第5个周期的复苏阶段)的第二阶段,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变动趋势基本不吻合,两者之间无规律可循,但是两者的波谷年份还是一致的。1953-1961年的第一阶段以及1979年以来的第三阶段,消费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变动趋势基本吻合,消费波动的波峰年份往往滞后一年。这些表明,经济波动形态决定消费波动形态。

    第三,改革前,消费波动系数(the coefficient of fluctuation)显著低于经济波动系数。(注:波动系数又称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有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此处采用标准差系数,它是标准差除以相应的平均数所得的系数,反映标志值离差的相对水平,用附图F511j07.JPG为X的平均值。)前者为1.1,后者达1.7。改革以来,消费波动系数反而大于经济波动系数,前者为0.53,后者仅0.32(参见表8)。这表明,改革以来消费增长不稳定程度高于经济增长不稳定程度。
    附图F511j06.JPG
    四、小结
    本文从消费波动形态测定、改革前后消费波动的状态特征、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我国消费波动作了实证分析,综合这三方面,从中发现消费波动的波动形态和状态特征变动趋势与投资波动、经济波动迥异(投资波动、经济波动笔者另有专门研究,不赘述)。改革以来,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波动幅度都是迅速下降,峰位也下降,但是,消费波动的波动幅度却反而上升,峰位也上升。这表明,改革以来消费增长的不稳定性增强了。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分析也显示,改革以来消费增长不稳定程度高于经济增长不稳定程度。总之,改革以来消费增长的不稳定程度确实显著提高。这个重要发现,说明消费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增强,投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有所削弱,消费与经济稳定与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消费作为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2.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陈乐一/傅…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