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陈乐一正文
陈乐一:对消费与收入关系理论的再思考
来源:2006年10期《商业时代》 发布时间:2009-1-12 点击数:


    内容摘要:体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最好工具是消费函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明确地将消费作为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其要点是: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普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持续偏低,导致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笔者认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增加普通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还需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

        关键词:消费 收入 消费函数 收入差距 暴富群体
  
        西方经济学中对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理论研究
  
    体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最好工具是消费函数。研究现代西方消费理论一般都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开始。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首次成功地将消费与收入水平相联系,明确地将消费作为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并用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等概念来阐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一般被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其要点是: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简要回顾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的方程式是:

  C=C0+c×YD (1)
  式中C表示消费,Co是自主消费,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D是即期可支配收入。
  (1) 式两边同时除以YD,得到
  C/YD=Co/YD+C (2)

  左边C/YD即为平均消费倾向。由于自主消费Co是常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即期可支配收入YD的增加而下降。这表明一个人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比重越低,储蓄所占比重越高;更进一步表明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也包括边际消费倾向)低。由此可以推出,如果收入分配极端不均,收入集中于少数高收入阶层,整个社会的APC就会降低,从而抑制消费,出现消费不足和低迷。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完全没有利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效用最大原理。因此,在凯恩斯时代以后的数十年中,又出现了种种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新的代表性理论有安东和莫迪利安尼(Ando,Albert,and Modigliani,Franco,1963)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和弗里德曼(Friedman,Milton,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这两个假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结论也大同小异,都明确提出消费函数必须建立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基础上,微观主体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效用,都是在新古典主义框架下将消费的即期决策推广到跨期决策,其要点是当前收入只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之一,预期和财富也是决定消费的因素。

  霍尔(Hall,1978)根据卢卡斯的思想,引入理性预期方法,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将消费理论从确定性条件推进到不确定性条件。霍尔的主要结论是,消费是随机游走过程,不能根据收入的变化来预测消费的变化,即消费的变化(Ct+1—Ct)不可预见。由此随机游走假说催生了新的消费理论。

  弗来文(Flavin,1981)对随机游走假说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消费对劳动收入具有“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即消费与劳动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解释,有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s)、不确定性(uncertainty)、统计中的加总误差、短视(myopia)。弗莱文(Flavin,1985)利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所作的定量分析发现,流动性约束是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确定性也有助于解释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Zeldes(1989)提出运用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理论可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和“过度平滑性”作出解释。

  消费理论的这些新发展,表明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当前收入,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正确性。这个结论对于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消费不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增加居民收入在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分析我国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首要考虑还是收入因素。收入主要从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收入水平高低,其次是收入分配差距,这两者又往往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程度极大地影响普通居民收入的高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分配格局呈现明显向居民个人倾斜的特征,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如果纯粹从这个角度分析,居民收入确实是迅速增加。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居民收入增长并不快,除个别年份外,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总是低于GDP增长速度。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已经高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收入差距正常扩大是应该肯定的,但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达到了非正常扩大程度,并且覆盖范围广阔,呈现全方位特征。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之大,令人惊异。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暴富群体的出现。暴富群体往往以种种非法手段侵蚀国有资产,榨取高额利润,他们挤占了国民生产总值中普通城乡居民应占的份额,直接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进而使得劳动群众即普通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持续偏低。普通城乡居民是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但由于收入增长缓慢,没有条件消费,从而极大地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特别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以致大部分普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持续偏低,在消费函数的作用下,导致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我国消费实现了显著增长,长期以来消费不足的局面有所扭转,原因是农村消费强劲增长,从而带动整体消费的增长。政府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促使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全年粮食增产5%,农民收入更是大幅增长,为农村消费扩大提供了资金基础,使得农村消费加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进而带动整体消费显著增长。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消费相对不足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农村消费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消费不足削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使投资增长得不到最终消费需求的支持,大量的社会产品价值难以实现,严重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畅进行。如何从根本上扭转消费不足的局面,实现持续的消费增长,仍然任重道远。

  根据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最关键的还是要千方百计进一步增加普通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增加的收入最容易转化为直接的消费,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远远超过各类人员收入的普遍增加。

  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镇困难企业。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较大幅度增长,但如何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依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关键在于继续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减少农产品的生产者,增加农产品的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加快小城镇建设中,要支持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继续互为依托,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增加农民收入,还需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名目繁多的摊派。增加城镇低收入者收入,主要是要努力提高城镇就业弹性,增加低收入者就业机会,为此必须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既有零售业、餐饮业和生活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还包括信息咨询业、技术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

  我国应优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特点是所需资金不多,技术要求也不高,可解决大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同时要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还需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职能,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政府主要是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这两个手段来进行收入再分配。税收主要作用于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则是低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必须切实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

  根据国家税务局的统计资料,2001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近966亿元,仅占全国税收总额的6.6%,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40%的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许多低收入国家水平,这说明我国高收入群体偷逃漏税程度严重。因此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时不我待,其关键又在于提高收入透明度。其次,除个人所得税外,还应建立、健全包括消费税、利息税、财产税、赠与税与遗产税在内的覆盖收入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尤其是随着个人财富和私人资产数量的迅速增加,应尽快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总之,税收增加了,就能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通过转移支付手段,集中财政资金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使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消费函数成功地描述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决定消费水平高低的最基本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从而继续增加普通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参考文献:

    1.Ando,Albert,and Modigliani,Franco. The“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Aggregate Implications and Tes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 1963
    2.Friedman,Milton.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 Press,1957
 3.Hall,Rober E.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December 1978
 4.Flavin,Marjorie A. 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to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com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ctober 1981

 

作者:陈乐一 李…  编辑:黄丽丽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