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黄福华正文
黄福华:成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设计与选择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6-12-8 点击数:

    内容提要: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物流费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困难重重。共同物流作为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成本的有力手段,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文章设计了四种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考虑不同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作业成本、风险成本、协调成本,需要从成本视角研究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问题。要发展中小企业共同物流,首先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的运作标准和相关制度。其次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成中小企业共同物流体系的形成。最后要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

    关 键 词:成本视角/中小企业/共同物流

  一、引言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MSE)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生存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极不相称。IFO项目调查显示,2011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中国有65%以上的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成为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连续增长,物流费用率始终居高不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达18.3%,高于上年17.8%的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升至18%。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物流费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困难重重。加上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物流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物流成本的上升压力,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竞争和成本压力,需要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突破单个企业的组织边界,在产业集群条件下形成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显著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拓展“第三利润源泉”。

  共同物流体系以满足整个区域经济的需要为目的,由共同物流政策与标准系统、共同物流运作系统和共同物流企业系统构成。从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优化的角度建立有效提升供应链绩效的中小企业集群共同物流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物流资源功能、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集群的相似性使得共同物流成为可能,不同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程度对共同物流的需求不同,实现共同物流的条件也不一样,需要具体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流发展模式,主要研究工商企业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物流共享的合作机制,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提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等模式。Ploos van Amstel和David Farmer(1990)最早提出了共同物流的雏形,通过研究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企业物流带来的新要求,探讨了零售企业需要与上游供应商企业构建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并认为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重要手段[1]。Patricia J.Daugherty,Alexander E.Ellinger,Craig M.Gustin(1996)通过对不同行业的372位物流经理调查显示,认为一体化物流能够显著地改善客户服务和降低成本,更容易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改进协调的信息和材料流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相一致[2]。随后,Richard J.Tersine,Albert B.Schwarzkopf(1991),Jan C.Fransoo(1992)等不同的学者都从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阐述了企业进行物流一体化的重要意义[3-4]。Huan Neng Chiu(1995)结合45家台湾零售企业的调查结果,探讨了如何构建台湾一体化物流[5]。Gensheng(Jason) Liu,George D.Deitz(2011)从262个研究样本中获得数据,分析了一体化物流运作如何提高供应链制造企业大规模定制能力[6]。综合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仅提出了“一体化物流”、“物流共同化”的概念和理念模型,并未提出详细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政府在推进一体化物流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于共同物流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王之泰教授(1995)对共同配送的定义:共同配送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配送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7]。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中小企业或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区域共同物流体系的研究。关于城市共同配送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叶志坚的博士论文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共同配送的源起,效益分析、线路优化、收益分享机制等[8]。宣登殿(2006)等研究了基于GIS系统地城市共同配送线路优化问题[9],赵艳萍(2011)根据利益分配原则针对几种有效联盟建立利益分配模型,利用对策二次规划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10]。在区域共同物流体系的研究方面,闰秀霞等(2006)从物流的主体、客体、载体等三个维度,论证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并建立了概念模型[11]。黄福华(2007)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共同物流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了中部地区共同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2]。黄福华,周敏(2009)通过分析封闭供应链环境下如何实施共同物流来实现对绿色农产品的全供应链管理,并设计了四种适合农产品需要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13]。综合国内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共同物流概念辨析,共同配送线路优化和利益分享等问题,缺乏系统分析;从企业层面,对共同物流模式的研究比较欠缺,对模式选择问题也并未深入。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共同物流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国外学者研究一体化物流的角度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行为,注重从一体化物流契约和供应链物流信息共同化两方面进行研究。此类研究考虑政府对市场干预能力有限的环境,不符合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国内学者的研究宏观上集中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角度分析,缺乏对共同物流发展模式的认识,体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条块分割、行业分割的现实局面;微观集中从企业的共同配送线路优化、收益共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此类研究成果与我国目前共同物流或共同配送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并不吻合,且大多数数理分析模型与国外的相关模型相似度很大,不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低级制造型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双重利润挤压,成本压力非常大。共同物流作为一种可以节约全体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从成本的视角下研究设计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并建立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模型,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设计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物流需求特点,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一)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

  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供应链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导下,由一个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形成一体化共同物流信息、一体化共同运输计划、一体化共同仓储计划,最终实现一体化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示意图

  该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发展背景,具备实施可行性,是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初级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该运作模式仅仅整合了某一供应链内部资源,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力度有限;加上产业链内部本身存在利益冲突,该运作模式存在实施效益不明显的风险。

  (二)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

  同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组织方,将同产业供应链中的物流业务进行集成,制定行业物流标准和物流操作流程,由一个或多个具备标准化物流集成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同产业物流服务,如图2所示。为避免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存在整合资源太少的问题,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将同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吸纳到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增加了共同物流参与方数量;由于同产业企业的业务类型相似,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基本相同,物流操作工具和物流操作流程基本上可以通用,故该模式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现实中,由于行业协会或其他行业组织对行业组织中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而同产业联盟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旦共同物流信息泄露,将导致参与共同物流体系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受到损失,因此,该模式存在较大的运行风险。

  (三)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

  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且集中的某一小型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中小企业发现了物流运作成本是企业主要成本,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由一个或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小型区域的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图2 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示意图
  
  图3 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示意图

  该模式有效避免了同产业联盟共同物流集成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同产业竞争信息泄露风险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中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模式的物流参与方属于不同行业,物流需求的特点和要求也将不同,另一方面,该运作模式缺乏组织主体,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四)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在较大的产业集群区域范围内,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物流运作标准和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产业集群配套的共同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集群与共同物流体系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局面,如图4所示。在该模式下,政府作为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主导者,引导产业集群下的众多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加入到区域共同物流运作体系下,通过相关政策激励和制度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行为,促进不同产业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该模式符合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发挥了我国政府在市场发展初级阶段宏观调控的优势能力,集约使用了社会闲散物流资源,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全社会物流运行成本,将极大地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在该模式下,政府将肩负起协调多个产业发展、打造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平台等重要责任,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4 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示意图

  四、成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成本压力大、管理水平不高等特点,在参与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体系时,需要谨慎选择。针对当前及今后长期时间内,我国中小企业都将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共同物流模式选择应该从成本视角下进行。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和企业调研,本文认为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成本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作业成本、风险成本、协调成本。

  1.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作业成本情况。物流作业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问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服务产品的相似性等。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由于整合了某一专门的供应链的物流系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服务产品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缺点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弱。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主要集中在同一产业中进行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产品都具有成本节约的条件,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稍弱。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在不同产业中进行物流集成,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能力较强,但缺乏专业化服务,所服务的产品对物流具有不同要求,成本降低的难度较大。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实现了产业集群的物流服务集成化,具有较好的专业化条件和相类似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兼具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势,是最低作业成本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

  2.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风险成本情况。国内外学者对共同物流运作的研究均表明:共同物流体系可能带来的商业机密泄露风险是参与方不愿进行合作的主要原因。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单一供应链体系内部进行共同物流运作,供应链内部就需要信息共享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信息共享,与供应链本身运作体系并不冲突,不存在增加风险成本的问题。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是在同产业竞争对手之间开展,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和风险损失,该模式是风险成本最大的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和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都是在某一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中实施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存在风险泄露的风险,但后果并不非常严重,属于风险成本较低的运作模式。

  3.应分析不同的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协调成本情况。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单一供应链中协调,难度较小,协调成本最低。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开展共同物流运作,协调成本较低。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缺乏协调主体,且需要在不同行业中协调,难度最大且成本最高。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虽然协调范围较大、中小企业数目众多、涉及不同产业,但该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有统一的物流作业标准和制度体系,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

  总的分析来看,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在风险成本、协调成本上具有显然的优势,且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总的运作成本最低,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倾向选择的共同物流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和作业成本,但却有极高的风险成本,实施成功的难度最大。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和风险成本,但却有极高的协调成本,实施难度较大。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物流产业初级发展水平,是一种具有最低作业成本、较低风险成本和协调成本的运作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五、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实施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对区域物流的宏观管理政策,大多数都是采取鼓励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共同物流发展。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在中小企业共同物流发展中的具体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的运作标准和相关制度。政府在共同物流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市场推进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要建立符合我国中小企业需要的共同物流运作标准化体系,最大限度规避共同物流所带来的风险,提升共同物流运作效率。对参与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要给予支持,如用地优先、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技改资助等。要健全现代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的法律规范,调整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各地政府要打破地域分割和条块分割,出台的相关政策应协调化和系统化,形成政策合力。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加强横向联合;合理确定现代物流布局,搞好物流网络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网络功能与布局规划,并根据物流运作的实际要求,明确未来构建的物流系统网络构架体系的功能定位。

  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成中小企业共同物流体系的形成。鼓励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全供应链的共同物流服务模式,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网络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积极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联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物流企业,加紧对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成本计算标准的研究,加强对现有标准的整合、修订,规范物流操作、物流设备的统一性、物流安全管理,创造包括设备和制度在内的共同物流运作平台,加快推进共同物流体系的形成。

  3.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真正实现利益合理共享,成本和风险合理分担,保证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体系各参与方的利益。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共同物流体系,积极引入新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鼓励建立共同物流经营龙头企业,形成适合行业特点、规范的物流行业监管办法,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业市场体系。


原文参考文献:
[1]Ploos,van Amstel,David Farmer.Controlling the logistics pipel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0,1(1):19-27.
[2]Patricia J.Daugherty,Alexander E.Ellinger,Craig M.Gustin.Integrated logistics:Achieving logistic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6,1(3):25-33.
[3]Richard J.Tersine,Albert B.Schwarzkopf.Optimal transition ordering strategies with announced price incre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1,2(1):26-34.
[4]Jan C.Fransoo.Demand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control in process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2,12(7/8):187-196.
[5]Huan Neng Chiu.The 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A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1995,25(6):4-22.
[6]Gensheng Liu,George D.Deitz.Link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mass customization cap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1,41(7):668-683. 
[7]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叶志坚.共同配送整合模型及算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9]宣登殿,胡大伟,蔺宏良.基于GIS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规划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86.
[10]赵艳萍,闫黎,罗建强,程发新.中小制造企业共同配送的利益分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2):103-107.
[11]闰秀霞,等.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0):160-163.
[12]黄福华,等.试论中部地区零售企业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物流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14-16.
[13]黄福华,周敏.封闭供应链环境的绿色农产品共同物流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9(10):172-173.

作者:周敏 黄福…  编辑:wuhaili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重磅:“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