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柳思维专栏正文
柳思维:从商贸中心到区域性消费中心
来源:《湖湘论坛》2010年3期 发布时间:2011-3-15 点击数:

                                           ——新形势下长沙市商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内容提要】 长沙市商贸业逐步形成了商业中心、商业街、大型商业网点的面、线、点的商业网点体系。但是,要解决商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抓住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从商贸中心向消费中心的城市转型,必须要通过实施创新活商战略、名牌强商战略、文化立商战略、空间拓商战略以及和谐惠商战略,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业环境来加快长沙市商贸业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从“商贸中心”到“消费中心”

    “十五”期间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长沙市建成“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这是十分正确的。现代化商贸中心的战略定位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长沙应建成现代零售业态主导、湘楚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零售中心,成为区域性现代购物名城;其二是建成具有强大的吸纳力、集散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批发中心和物流中心,使长沙成为东连上海,北达武汉,南接广州,西射渝、川、黔、桂的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区域性中心,形成“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内陆型商贸中心城市。为此,2005年10月经长沙市政府批准实施了《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年)》。这个规划实施以来,长沙市的商贸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现代城市群改革的积极探索,对于加快长沙成为“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市”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近年来,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顺利推进,长沙市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其在长株潭城市群体系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更加凸现,在此基础上长沙市的商贸流通中心功能正在显现,如2009年长沙市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几乎占到全省30%,因而省市领导又提出将长沙市打造成区域性消费中心的主张。《长沙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长沙市着力打造成长株潭“半小时消费圈”、“3+5”城市群“一小时消费圈”、省外周边城市“两小时消费圈”,把长沙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消费中心。很明显,2005年版的《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为尽快建立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和商品市场体系,为加快长沙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长沙市商务局委托湖南商学院课题组对原《规划》进行修编。自2009年5月起,课题组先后深入长沙市各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并对长沙市市区范围内的商业中心、各类商业零售网点、商业街、大型批发市场(含二手设备市场、再生资源市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餐饮业网点和酒店网点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长沙市商贸业的发展以及如何进一步修正完善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如何加快长沙市成为中南地区有影响的消费中心,特进行粗线条的探讨。

    二、当前长沙市商贸业及商业网点现状审视

    2009年长沙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17亿元,同比增长19.2%。2005-2009年长沙市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增长26%,名列全省首位,也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截至2009年8月,长沙市共计拥有各类商业网点达13.5万个左右,比2005年增加了30%左右。全市商业网点业态及数量如下:

    1.形成了多层级的商业中心

    目前,长沙市已初步形成1个市级商业中心,即五一广场商业中心;基本形成了12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即火车站商业中心、马坡岭商业中心、大托商业中心、溁湾镇商业中心、望城坡商业中心、伍家岭商业中心、金霞商业中心、高桥商业中心、红星商业中心、东塘商业中心、星沙商业中心、黎托商业中心。从区域性商业中心分布来看,芙蓉区2个,天心区1个,岳麓区2个,开福区2个,雨花区4个,长沙县原星沙镇1个;此外还形成了30多个社区级商业中心,其中包含6个经商务部认定授牌的全国商业示范社区。

    2.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初露端倪

    长沙市城区目前已基本形成18条特色商业街,从区域来看,芙蓉区3条,天心区6条(与2005年相比增加4条),岳麓区2条,开福区4条(与2005年相比增加4条),雨花区3条(与2005年相比增加2条)。另外,四个县(市)均有1-2条特色商业街,比如长沙县星沙步行街、宁乡县玉潭镇步行街、望城县郭亮中路服饰商业街、浏阳市步行街。商业街经营范围涵盖花卉苗木、文化用品、通讯器材、服装、IT产品、旅游文化、医疗器械、风情小吃、酒吧休闲、音像图书、汽车等多样消费项目,既有各种装修豪华的专卖店、特许经营店,也有各种价廉物美的服装、日用品零售小店;既有单体商铺,也有连锁经营商铺。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主业突出、多业为辅的街区业态结构,不仅仅有像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这样的大型综合商业街区,还形成了很多初具特色的商业街,如清水塘文物字画街、化龙池酒吧间街、坡子街民俗美食街、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鸿铭商业街等。

    3.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

    截至目前,长沙市共有商品市场437个,其中专业市场290个,农贸市场147个。专业市场中,芙蓉区和雨花区各有90个,天心区和开福区各有40个,岳麓区30个。农贸市场中,芙蓉区34个,天心区25个,岳麓区21个,雨花区43个,开福区23个。商品市场经营的产品种类涉及家电、生猪肉、食品、儿童用品、工艺品、汽车、汽车配件、机电、食品、蔬菜、图书音像、农资产品、电脑、通讯、建材、医疗器械、湘绣家纺、生产资料、农产品、水果、海鲜、花卉、文化体育用品、高科技产品、旧货市场等品类。

    2008年,长沙市商品市场成交额544.64亿元,与1989年相比,成交额增长近50倍,年平均增长25.5%,其中商品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有湖南高桥大市场、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长沙三湘南湖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万家丽建材市场等12个大市场,成交额合计448.23亿元,占全部市场成交额的82.3%,2008年全省亿元市场中,长沙有58家,其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成交额达668.71亿元,占全省的46%,其中芙蓉区商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全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7个,完成商品成交额258.33亿元。雨花区次之,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3个,实现成交额177.78亿元,同比增长25.9%,两区合计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占全市50%以上,成交额占全市的65%。

    目前,长沙市城区共有56个大型批发市场。从分布区域来看,芙蓉区18个,雨花区16个,岳麓区11个,开福区7个,天心区4个。从市场类型来看,农副产品大市场11个,包括蔬菜批发市场、牲畜及肉类家禽批发市场、水产品市场、花鸟宠物市场等;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40个,包括建材、服饰、家居、日化等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5个,包括五金机电、旧金属、钢材等批发市场。

    4.商业零售网点分布广泛、业态多样

    目前长沙市城区拥有各类零售网点69595个。具体分布如下:(1)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1个,即上河国际广场。(2)大型百货商场:已建大型百货商场24个,从区域分布来看,芙蓉区7个,天心区6个,岳麓区1个,开福区3个,雨花区7个。(3)仓储超市:建成仓储超市1个,即麦德龙仓储超市,位于开福区四方坪。(4)大型综合超市:形成大型综合超市41个,从区域分布来看,芙蓉区6个,天心区11个,岳麓区7个,开福区1个,雨花区16个。城区各类零售业网点从街道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黄兴路、万家丽路、韶山路、八一路、芙蓉路、五一大道、劳动路、枫林路等。(5)餐饮休闲网点:长沙市目前拥有餐饮休闲网点13576个,其中休闲网点5860个,餐饮网点7716个,其中大型餐饮网点87个。 形成各类酒店698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酒店49家,挂牌的五星级酒店14家。

    截至2008年末,长沙市城市人口约237万,城区人均商业服务业面积达到1.0平方米,其中人均零售商业网点面积为0.48平方米,市域商业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长沙市目前拥有实泰、京阳、一力、联运等四家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形成了友阿集团、通程集团、饮食集团、蔬菜集团等四大商贸企业集团,同时引进了日本平和堂、德国麦德龙、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台湾大润发、好又多、泰国易初莲花、香港新世界等大型外资商业企业,以及国美、苏宁、新一佳、王府井、东方百联、步步高等全国大型电器百货、超市连锁企业。另外,据《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08》显示,2007年,长沙市流通规模与基础设施水平居全国第10位,流通业效率和效益居全国第14位,整体流通竞争力在全国33个参与排名的城市中位居第14位。

    三、新形势下长沙市商贸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随着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布局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模式等的变化,长沙市商贸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背景。

    1.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及“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自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按照省委的战略部署,已顺利启动第一阶段打基础的工作,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节约、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土地管理、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了诸多突破,长沙市先行先试走在前面。特别是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于2008年6月10日成立,大河西先导区的成立与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再造一个新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五个示范区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先导区取得显著成效,已开建骨干道路、片区路网、园区路网道路80余条,总里程近200公里,已建成通车里程130公里,完成投资突破100亿元。在湘江西岸以岳麓山为核心向南(洋湖垸)、向西(梅溪湖)、向北(滨江片区)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累计投入拆迁建设资金110亿元,全面启动了三大重点片区的开发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四大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四大园区新注册入园企业670多家。从2010年起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三市融城步伐也在加快,必将对长沙市商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

    2.长沙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容和质量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到2008年底,长沙市城区面积已增加到9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4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237.1万,成为中部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2009年长沙市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一江两岸”道路建设基本完成,19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车站北路、城南路、人民中路、新民路、东风路等5条特色景观街建设。中山西路、东牌楼等重点棚改项目进展顺利。启动老旧城区社区物业服务试点,拆除户外广告35万平方米,重点整治五一广场等夜市,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完成城市林业生态圈造林任务3320亩。新建新开铺、星沙北等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长沙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客商、游客进出长沙增多,知名企业纷纷落户,2009年黄花机场进出港1130多万人次,稳居中部首位。长沙被评为首届全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十大创业之城、十大品牌城市,在全国文明指数测评中,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四位。被评为全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

    3.长沙市城市立体式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

    2009年底武广高铁通车,武广高铁是我国目前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从湖南任何站点出发,不论是北上武汉,还是南下广州,都只要一到两小时。武广客运途经湖南境内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五个城市,同时,湖南过半的中等城市也纳入了“两小时经济圈”,益阳、娄底、长沙、邵阳、永州、株洲、衡阳等,相互间的铁路交通时间均在两小时左右。而未来武广高铁客运专线和沪昆高铁将在长沙构架一个快速铁路“十字架”,这一战略地位,将大大提升长沙的聚集效应,随着长沙城区隧道工程、地铁工程等项目的启动,随着黄花国际机场的扩改建,以及湘江水利枢纽建设,长沙市将逐步实现由传统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的大转换,形成水陆空交叉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4.长沙市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理念进一步转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长沙市是全省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并在消费模式、消费热点、消费文化方面对全省各地具有巨大的示范、扩散与带动效应。2009年长沙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17元和9005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3%和18%。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热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张剑飞,《长沙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与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革命的阶段便会到来,长沙市前两年人均GDP已过3000美元,居全省首位,2009年全市居民的人均收入、银行存款余额均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扎实。同时,长沙居民的消费开放性与消费文化包容性强,不拒绝国际与国内各种优秀消费文化,敢于追求消费时尚,勇于引领消费潮流,善于改善消费结构,这些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

    5.长沙城市化率明显提高,呈现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一体发展,既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近年来,长沙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一是加快了县(市)城区的提质扩容,特别是建制镇等中心集镇建设。全市四县(市)县城都已建成为容纳20万人口左右的中小城市。建制镇增加到80个以上,一批具有鲜明地域与文化特色的重点小城镇发展令人瞩目,如宁乡县的灰汤镇、花明楼镇、为山镇,望城县的靖港镇、铜官镇、雷锋镇,长沙县的黄兴镇、金井镇、板仓镇等。二是四县(市)都已建成2至3个规模在2万到3万人的中心集镇,逐步形成了以长沙为核心,以卫星城市、中心集镇为纽带的生态化、多节点的都市圈。三是加强了以大城市为核心、布局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建设。通过上述努力,大大加快了长沙城市化进程,长沙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率由2005年的53.87%提高到了2008年的61.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跨进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80.2%。

    四、新阶段长沙市商贸业发展战略思路及对策

    新时期长沙市商贸业发展立足于发展机遇与挑战,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商贸强市,围绕区域性消费中心目标,向大流通、大市场转变,加快形成开放性、要素流动性、体系健全性、观念创新性、设施完善性、消费特色鲜明性且具有购买力强、购买引领性强、购买规模较大、购买环境优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将长沙打造成国际性商业大都市、区域性消费中心。

    (一)新阶段长沙市商贸业发展战略思路

    1.创新活商战略

    (1)推进观念创新。坚持商贸流通科学发展观,树立商业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引导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便人民生活、拉动消费需求、扩大就业机会、繁荣城市景观的基础性产业的观念,提高商业网点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倡导绿色商贸发展新理念,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要求,打造低碳与绿色商业发展模式。(2)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大力提倡和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现代商贸流通方式,提高商贸流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鼓励非公有制商业发展,提高商业网点配置的质量及数量,增加商业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投入,优化流通结构。(3)推进流通组织及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推进流通组织及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商业股份制企业、现代连锁商业组织、市场一体化组织、供应链流通组织、新型流通合作组织、现代商人雇主制组织等,努力增强长沙各类流通组织的自主经营活力、管理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4)推进流通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商业服务业信息化进程,构建以信息化支持的现代流通业态为主的商贸运行体系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低碳型商业与绿色商业,逐步转变长沙商贸服务业的增长方式,提升城市商业的核心竞争力。

    2.名牌强商战略

    充分发挥城市现有的商业基础与优势,着力于城市商业的品牌定位、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提升长沙市商业品牌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商业的品牌价值:着力培育骨干商贸龙头企业,提升核心企业对社会商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带动效用,提高商业服务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着力打造文化休闲、健康娱乐、地方餐饮、精品旅游等特色服务品牌,扶持长沙老字号,发挥名店、名师、名牌作用,提高消费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现代化程度,扩大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着力开发地方特色产品,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著名品牌,提高商品档次。通过名牌战略,形成包括商业名店、名楼、名街、名企、名品、名人、名师在内的商业名牌集群,并从整体上彰显长沙的商业名城形象与效应。

    3.文化立商战略

    创造性地把握文化与商业的辩证关系,注重发挥湖湘文化优势,吸纳国内外各种优秀文化,整合长沙市的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体育文化等文化资源,创造消费文化时尚,搭设商业文化舞台,唱活长沙大商业主戏,打造现代大服务精品,提升长沙商业服务业的文化品位,促进商业服务业的持续繁荣。如更注重发挥商业会展的作用,争取更多的区域性、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商品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落户长沙,使有影响的商贸流通活动热闹长沙。

    4.空间拓商战略

    根据长沙市城市空间结构及发展趋势,可实行“东推、西延、南扩、北进”与“外移内拓”相结合的空间拓商战略。“东推”指依托长沙中心城区到星沙镇的车程只有十分钟左右的便利交通条件,以及星沙镇商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向东推进,将星沙商圈打造成长沙市的另一市级商业中心并发展万家丽大道的商业走廊。“西延”指借力大河西先导区和地铁2号线的建设,从湘江往西延伸,打造商业新的增长极和新的商业发展空间。“南扩”指充分利用长株潭三市融城步伐加快的契机,以及地铁、轻轨和快速干道的建设优势,实施向南扩展,大力开发建设友阿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与中信商业广场为中心的南部新商圈,增强对株洲、湘潭等城市的辐射力。“北进”指依托霞凝新港和火车货运北站以及湘江风光带,向北培育和发展金霞商业中心,着力发展物流园,以及沿长沙经开区外围的青竹湖外商城工业小区和大明工业园为对象的商业活动,增强对长沙县和望城县广大区域的辐射力。“外移”指鉴于二环线以内商业网点比较集中的现状,以及城区往外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一些综合或专业商品市场应考虑逐步往外搬迁,新的市场或大型商业网点可以考虑在二环线三环线以外建设。“内拓”指随着地铁及过江隧道的兴建,棚户区的改造,二环线以内城区的商业网点应该往地铁沿线、新的城市建设区域拓展,并不断优化商业网点空间结构,以增强商业网点的配置密度与服务强度。

    5.和谐惠商战略

    和谐惠商是指商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商业部门与外部之间相互协调统一的状态或关系。和谐商业的构建是一个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过程。具体而言,商贸企业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达到企业内外和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政府要从网点规划、信息提供、完善法规、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为市场的有序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并大力倡导绿色商业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商贸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消费者则应当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选择绿色消费,不断提升消费品位,为和谐商业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快长沙市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

    规划是龙头,要进一步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加大规划对商贸流通业的引导、调控作用,以推动商贸流通业的科学发展。为此:一,应加强网点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加强网点法制化建设。根据地方性法规的审批程序,确立《长沙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法律地位,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使之成为长沙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基本法规。规划的修订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并应及时公告,提高规划的透明度。二,应建立新型调控机制。完善规划管理的机构建制,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依法行使对网点建设市场进入和结构调整的行政管理职能,监督不同市场主体涉及规划的行为,并对违规行为按地方法规赋予的权力进行处置;完善商业网点建设的听证制度,凡超越规划文本项目,不论其经济性质、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如何,在立项之前均须由商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会进行论证。三,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制定商业建设信息管理办法,建设包含规划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抓紧配套技术标准化的确定。结合商业网点规划,补充、配套必要的技术标准也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组织力量设计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突出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2.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

    创新是商业服务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从以销售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单纯购物消费服务转向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消费服务,从基本单一的购物中心区转变到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消费中心区,从一站式购物转变到一站式服务,并努力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业态,努力发展业态结构合理的商业功能区。服务是商业的灵魂,要不断研究客户的潜在需求,引导客户的消费行为,开发针对性的服务产品,扩大服务产业的市场容量。在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与信息化过程中,要坚持以流通方式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业态创新与服务方式创新,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虚拟购物、高档餐饮和国际会展,以建立与长沙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立现代商品交易的信息平台,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引导各类商业网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营销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的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构建以信息化带动的现代流通业态为主导的商贸运行体系,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

    3.加强支撑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业环境

    一是要完善有关商贸流通业的地方性法规,如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合法经营的地方性法规,促进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的地方性法规,鼓励连锁经营、商业信息化的地方性法规等。依法强化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鼓励连锁经营和商业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保障环境。二是要构建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为此,应加快政府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步伐,建立规范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化相关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和完善高效运转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协调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机制。落实中央和省里的促进政策,着力抓好国家和省有关支持资金的落实。科学制定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物流产业、扩大本地产品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促进政策。四要深化商贸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以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商业网点和批发市场建设行为、服务市场主体为目的,建立新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增强流通领域的综合吸引力。

    4.努力实现商业网点数量与质量同步发展

    长沙市现有的商业网点多,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是有些网点尤其是社区商业网点多以个体户、夫妻店等为主,小、散、乱状况依然存在,结构简陋,现代化程度不够,而且部分市场属于自发形成,缺乏有效引导,不利于正常的商业活动管理与商业发展。尤应注重提升商业网点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性商业网点工程,作为商业网点集群与集聚的中心。

    5.支持打造本土商业龙头企业

    长沙市商业发展较快,但与纷纷进驻的外来商业巨头相比,本土商业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并且实力相对较弱,到目前还没有一家本土商业企业走出湖南省,开拓国内其他省份市场。这一局面对本土商业企业发展已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如何营造真正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扶持本土商业企业,使之尽快发展壮大,也是长沙商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6.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发展水平

    与发达城市相比,长沙市商业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08》显示:2007年长沙市流通业配置密度与服务强度居全国第23位,在七个中部城市中居倒数第2位,长沙市流通业成长能力居全国第27位,居中部倒数第一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大商业科技创新,夯实基础管理,注重提高全市商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努力提升商贸业经营服务能力与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万典武.当代中国商业简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2]柳思维.流通现代化探索[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1.
    [3]纪宝成.商品流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向力力.商贸流通现代化探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5]宋则,郭冬乐.中国商业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6]向力力.长沙商业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7]徐从才等.流通革命与流通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柳思维  编辑:紫冰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