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柳思维专栏正文
柳思维: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1-6-28 点击数:


 摘 要: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研究有望在采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把民族地区特色纳入研究范畴以及引进现代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研究综述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是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形式,它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以及民族边境的商品流通等,具有商品品种复杂多样、民族文化因素浓厚、流通形式和渠道多样性以及流通规模小、层次低等特殊性。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对深化流通产业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发展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对现有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最后作简要评价与研究展望。

  一、 发展民族地区流通产业重要性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凯普罗维茨(Caplovitz)、卡迈克尔和汉密尔顿(Carmichael and Hamilton)等学者对美国黑人集中居住区的零售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外来零售商垄断了该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并利用其垄断地位剥削黑人居民,以高价销售低质量产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克拉克(Clark)和赖特(Light)进一步指出,由于这类外来“少数中间商”的存在,民族地区的流通体系是不健全的,交易是不平等的,民族地区的财富从原居民手中源源不断地流向少数的外来商人手中,这导致了民族地区的贫困积累以及民族矛盾的深化。赖特和波纳茨(Light and Bonacich)、闵(Min)以及沃丁格等人(Waldinger et al)用韩国移民在美国黑人区销售商品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博伊德和徐(Boydand Xu)对1910年、1920年和1930年三个时间点美国北部大城市黑人集中居住区的零售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来白人确实从为黑人提供零售服务中取得了可观利润。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民族地区的居民福利、民族经济以及民族和谐等重大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的48个都居住在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因此,构建并维持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关系到人民幸福、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的头等大事。流通学界无疑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福祉和推动民族和谐与团结的卓识远见。

  柳思维认为,流通产业是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先锋,其具体作用表现为:(1)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对外的横向联系和开放,彻底打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闭塞状态。(2)流通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自给半自给型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3)流通业是在新形势下国家对民族地区商品生产进行扶持与调节的主要执行者。王承业则认为,发展民族流通产业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满足少数民族人民需求、积累建设资金以及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岑丽阳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研究了流通和谐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动态双向促进作用。王泳兴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民族贸易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加强了经济基础和改进了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建设又为民族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经济基础。蔡文浩认为,在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民族利益关系的分配,具体说就是在利益分配上应建立起一种关系,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具有稳定、持久的相互联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业不仅在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地区关系和民族利益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蔡文浩还使用社会核算矩阵理论与方法编制了甘肃省2007年微观SAM表格,对甘肃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行情景模拟,得出了商贸流通产业对甘肃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大乘数效应的结论。

  二、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客观描述产业发展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对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展开深入研究的基本前提。我国流通学界主要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一般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为标杆,分析了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总的来看,当前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一致的观点。

  1.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内部区域发展极不均衡。于代松等人的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商业繁荣、乡村商业萎缩现象,国有商业网点已基本退缩到县城,仅在较大的乡镇保留着少数民营商业网点,一些较小的乡镇几乎没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商店,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城乡发展差距正在拉大。蔡文浩等人使用因子分析和DEA模型对甘肃贸易环境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内各地市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岑丽阳认为,民族地区流通业城乡布局非常不平衡,国有商业网点已基本退缩到县城,在较大的乡镇仅保留着少数民营商业网点,乡村流通实体严重缺位。蔡文浩对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商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存在巨大的内部不平衡,如贵州铜仁地区的人均消费品总额就远低于贵州省的总体平均水平。张海燕认为,民族地区城市与乡村商品市场存在巨大的交易效率差异和消费结构差异。

  2.流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李芳、曹福明的研究认为,我国民族地区农产品流通产业的经营场地、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其中90%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先进的冷冻、冷藏和运输设施。柳思维、张贵华在对湘西民族地区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状况进行的实证分析中指出,基础设施水平低下是民族地区商品市场的一个突出特征与问题,主要体现在:(1)缺乏专业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大部分乡镇农贸市场还是传统的、自发式的“马路市场”;(3)物流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张贵友认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的建设上严重滞后,如高等级公路网络密度过低,村级道路质量过差,无线网络信号过弱,因特网普及率不高,等等,这严重阻碍了该类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李羚、于莫对四川凉山民族地区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表明,该地区以路代市、有市无场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集市农贸市场相当简陋,大多都是露天市场。

  3.市场规模小、集聚现象不显著以及业态发展滞后。岑丽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实行连锁经营和形成企业集团的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且仍以传统流通方式为主,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全国性的大型流通企业,更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没有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商业集聚不明显。柳思维、张贵华对湘西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研究表明,其经营主体基本上以传统的夫妻店为主要形式,尽管“万村千乡”工程对民族地区流通业发展有所帮助,但没有改变总体上管理粗放、业态单一的状况,有的“万村千乡”店只是在原来传统店铺上多挂一块牌子而已。张海燕认为,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存在巨大的交易效率差异和消费差异,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建设缺乏有效规划和规范管理,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联动效应不明显。

  4.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监管失位。于代松等人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流通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市场秩序混乱和政府监管失效等问题:(1)市场监管机构设置不健全,监管职能难于发挥。(2)大多数技术监督部门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甚至有些地方连传统检测设备都不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除了核发执照,质量监测部门偶尔检查是否有霉烂变质外,很少能发挥其他监管职能,整个市场处于缺乏管理状态。(3)假冒伪劣商品、低质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的低质、伪劣商品率高达60%以上。(4)市场竞争无序,秩序混乱,缺乏市场引导,流通市场监管(特别是乡镇级)严重失位。王兆峰、张海燕认为,民族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体系不健全,带来了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学者们进一步对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的来看,学术界倾向于将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纳为历史条件、区位条件、政策环境、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因素。

 1.民族地区毫无竞争优势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其不可能拥有发达的流通产业。万红对西南民族地区集贸市场的研究表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傣族、白族等为数不多居住在乎坝地区以外,大部分民族都居住在交通不便、山水阻隔的山区;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使得这些少数民族的商品交易很不发达,其集贸市场形成的时间也非常晚,因此市场的形式也极为初级。于代松等人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由于其在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劣势,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商业流通发展缓慢就不难理解了。

  2.民族地区在历史上从来就处于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流通产业的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历史因素造成的。陈炜对近代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商业市场网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历史传承对民族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的演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以广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区域城镇商业发展的不平衡,如历史上有商埠网络传统的梧州与南宁地区成为壮族地区的流通业核心地区,而其他历史上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区则到今天为止其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没有很好的起色。

  3.民族地区内部分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过于落后,直接导致其流通产业的发展滞后。黄健英和黄涛认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民族内部分工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下以及特殊的分配和消费方式等都限制了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吕学芳对湘鄂渝黔边区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滞后与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过低有密切关系。李芳和曹福明认为,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内部分工水平低,缺乏专业的流通中介组织,民族地区所掌握的需求信息是不完全的,长期处于市场的边缘。王兆峰和张海燕认为,民族地区市场主体发育迟缓是我国民族地区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滞后的最主要的原因。

  4.民族地区居民的特殊文化在流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制约者的角色。周叮波认为,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弱势心理是其商贸流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传统轻商、小富即安和贵义贱利等心理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亦农亦商、自给自足的“农商文化”,严重阻碍了民族地区商业的发展。周叮波还以广西凭祥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陈炜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认为,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是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区域性城镇商业网络构建与运作的一个重要基础,这种特殊的信任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深刻地影响到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与方向。

  四、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对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学者们对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包括了基础设施、中介组织、现代业态以及政府引导与监管等几个方面。

  1.加大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保证物流与信息流的畅通。蔡文浩等人提出了加大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天然气管道干线、电网、道路、供排水、供热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张贵友提出应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纳入公共投资的范畴,一方面应加大各级政府对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坚持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分市场类型,有序推进建设。张瀚元认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对他们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的运筹非常重要。因此,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与生产的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生产与销售各环节管理的必要手段,以信息化带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

  2.培育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其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张希颖和杩海霞认为,第三方物流可以极大地减轻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负担,提高它们的专业化程度,将占到经营总成本65%以上的物流成本分流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并提出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李芳和曹福明提出,应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搭建农户与市场间的桥梁,实现“合同农业”或“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并认为这已成为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3.发展连锁经营,以现代业态带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李芬儒等人认为,在我国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可产生低价格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因此,第一,城市大中型零售业态或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应向农村发展连锁店;第二,充分利用供销社已有的系统和网络优势开办连锁店。岑丽阳认为,要提高民族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就必须发展现代业态经营。在零售业方面,就是要建立以连锁店、超级市场、廉价商店、仓储商店、专卖店等多业态并存、竞争有序的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并且继续保留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特殊商品的需要而存在的传统业态作为对民族特色市场体系的补充。

  4.加强政府在市场规划与管理规制方面的作用。丁建军指出,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如下作用:(1)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夯实商品市场运行基础;(2)培育现代市场“三体”,充实商品市场运行要素;(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优化商品市场运行环境。施正一提出,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国有商业和供销社要转变经营机制,强化民族贸易的主渠道作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民族贸易的干预和调控,继续实施特殊照顾和优惠政策,建立民族贸易发展基金等。

  5.必须制定与执行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重点城镇为网络的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战略。柳思维在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战略性的眼光提出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不能以“撒胡椒面”和“大推进”的方式进行,而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重点城镇,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最终取得全面进步。柳思维以湘西流通产业发展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就湖南湘西的实际情况,必须充分利用怀化市、吉首市的交通优势,将其转化为物流、信息流、商流的竞争优势,建设成为湘西区域性边贸商业中心城市,从而带动各类流通产业、物流业以及其他服务产业的发展。

  五、简要评价及研究展望

  恩格斯曾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与交换的相互制约关系,1883年他撰写《反杜林论》,第一次在经济学中生动而深刻地把生产、交换比喻为经济曲线的纵坐标与横坐标,并指出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目前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总体上面临市场需求约束的背景下,流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更为突出,流通产业正成为先导产业、基础产业。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瓶颈。从当前的文献来看,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问题,并在发展流通产业的重要性、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流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较少使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纵深研究不够。当前主要对流通产业的内涵外延、地位作用、组织渠道、结构绩效、运行调控、政策规制和农村流通体系与改革等进行研究,缺乏对流通产业发展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而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更多是在传统的流通理论、商业地理等理论的支撑下完成的“现状一问题一对策”型、应景式研究,而使用规范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纵向深入的成果并不多见。实际上,当前有许多新的经济学理论如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都可以应用到流通产业发展中的研究领域中来。随着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分工深化,民族地区交易规模也逐渐扩大,对交易费用最小化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促进了流通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形成。

  2.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特点、特色研究不够。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的48个都聚集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占全国60%的土地上,这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这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既有一般属性,又有显著的、不同于一般地区的自身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现有部分成果在结合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特殊性来研究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仍不够深入,没有体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特色。

  3.较少使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创新研究不够。国内外学者对流通产业的研究主要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而较少使用主流经济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经济理论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好的经济理论都由于人们未掌握合适的研究方法与工具而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说明,对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掌握程度能直接左右人们对经济理论的认识,甚至能影响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当前,流通理论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落后也是造成流通理论研究在长时间里没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分析表明,对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将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使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特别是使用如交易费用、劳动分工等新兴前沿经济学理论,将流通产业研究规范化;二是深入发掘民族地区特色,并将其以适当的形式纳入到研究框架之中;三是引进现代经济学与后现代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深化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研究的理论深度。

 

作者:柳思维 向…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