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陈传明正文
陈传明 :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00405 发布时间:2006-4-1 点击数:


【内容提要】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的创造活动和能力上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知识创造的社会化过程。我们认为社会资本为企业知识活动提供了便利,它从结构因素、关系因素和认知因素三个维度影响知识创造过程;按照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演进的逻辑,我们提出企业要在竞争过程持续性拥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必须以企业知识创造为导向,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战略性的管理。

【摘 要 题】战略管理
【英文摘要】In this paper,we seek to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knowledge,which see organizational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s accuing from the capabilities of creating knowledge.We conclude 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facilitates the cre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Subsequently we try to provide a new contingency view of 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management.
【关 键 词】企业社会资本/企业网络/知识创造/竞争优势
    corporate social capital/network organization/creation of knowledge/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参考文献】
    〔1〕Burt,Ronald S.Structural Hol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Burt,Ronald S.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42,1997.
    〔3〕Granovertter,Mark.The Strength of Weak Ti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
    〔4〕Gulati R .,Nohria,N.& A.Zaheer.Strategic Network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21,2000.
    〔5〕Leenders,R.Th.A.J.& S.M.Gabbay(Eds.).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and Liability[C].Boston and Amsterda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
    〔6〕Nahapiet,J.& Ghoshal,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3,1998.
    〔7〕Putnam,Robert Making Democracy Work[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8〕陈传明,周小虎.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1,(11).
    〔9〕李海舰,冯丽.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4)05-0090-07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解释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众多理论观点中,知识学派对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解释格外耀眼。彭罗斯最先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是生产性服务和知识创造之间的互动过程,开创了从知识视角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优势归结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实质上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Barton进一步认为构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特别是企业的隐性知识,它们难于模仿。Grant和Liebeskind分别提出与市场相比较,企业更加具有制度能力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创造和扩张;更加有利于保护知识使用和免受模仿等权力的侵蚀,企业的本质就是知识的创造和利用。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出发,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能否建立使得企业能够创造和保护知识资源的制度能力,即一个保护知识的关键性“隔离机制”,这种机制也能够促进企业的知识与其他资源有效组合,创造出大于平均利润的经济租金。Nonaka等(2001)则主张将组织学习的过程与知识创新互相融合,即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源泉是来自于企业有关如何创新知识及如何在此过程中管理的知识,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的目标是提高引发创新的潜在性,知识创新的中心就是“提高创新的速度和减少距离在市场上的商业性成功的时间跨度”。

    企业的知识理论的解释实质上是将竞争的优势建构在企业智力资本的保护和创造基础上的,它充分注意到了知识和学习能力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重要性,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相融合。但是,企业知识的创造和利用不仅是认知的过程,而且还是社会化的过程,企业的知识创造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正如Kogut和Zander(1996)所说,企业应当被理解成为从事知识创造和转移的高效的专业的社会化团体。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企业网络的价值,借助这个概念可以较好地把握企业知识创造和转移的社会化过程;同时,也可以解释组织知识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根源,和它与企业中其他补充性资源能力相配合对于创造企业租金的作用。

        二、企业社会资本
    当代的社会资本理论是与布尔迪厄、科尔曼、普特南、格兰诺维特、福山、伯特、林南等学者的贡献分不开的。至今学术界对于社会资本概念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科尔曼(1990)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的社会结构资源,行动者可以通过此种结构资源实现自身利益,义务与期望、信息渠道和社会规范是社会资本的三种主要形式;普特南将社会资本建立于公民精神之上,“社会资本是指组织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伯特则更多将社会资本理解成为一种机会。

    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和实现目标活动的,嵌入于企业网络结构中显在的和潜在的资源集合。企业社会资本是权变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关系资源始终会作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存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那些能够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而不是约束和限制企业目标实现的网络资源才能称为企业的社会资本。企业目标的变化、外在环境的变化都会使得关系资源的社会资本性质发生改变。企业社会资本可以按照企业网络嵌入的程度可以划分成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Nahapiet & Ghoshal,1998)。结构性维度与关系性维度的概念是继承格兰诺维特的结构性和关系性嵌入的思想。结构维度是指企业各种联系的总和,其分析的重点是企业中普遍存在联系的特性,如,这些联系的强弱、密度、中心性等结构特征;关系维度则是突出了二元结构的人际关系,其分析关注于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的资源;如果说结构维度是有关企业网络是否存在,那么关系维度则是关于企业网络存在的质量,如,这些联系中是否具有信任、是否有隐私(Intimacy)等(Bolino,2002)。即使两个占有相同网络结构地位的企业行动者,但如果他们在对待其他网络成员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存在差异,也会导致他们行为有重大的区别。认知维度是网络中的认知范式,如,是否拥有共同经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等。关系维度是有关联系的情感的质量,认知维度是关于联系的认知的质量,如,网络内部是否是真正的理解对方等。因此,认知的社会资本才是企业社会资本中最深层的内容。

    与企业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企业的社会资本具有自己的特性。与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不同,企业的社会资本不会因为使用而会因为不使用而衰退和枯竭;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无形的、难以观察和量度的,也难以转让。与所有的资本形式,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企业的社会资本具有的最为显著的特性是它不具有私有物品的性质,非隶属于行动者,而是存在于行动者间的关系之中,是“关系”中的资本。在关系中的行动者每个人都没有拥有完全的产权,不具备产权基本的排他性,而且由于行动者之间在关系中的地位和动机的不同。它们在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维护上都具有不对称性。相反,企业的社会资本具有共公物品的性质,例如,公司的诚信程度,是为公司集体所共享。因此,在企业社会资本的建设和维护上也会出现“集体行动的逻辑问题”。

    作为组织的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存在二个层次,即企业可能会与其他行动者的联系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扮演“桥梁”作用;同时,企业的内在社会网络和规范可以融合组织内部的行动者,成员间合作团结的“粘合”作用也常常会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便利。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的创造
    企业知识的创造是一个从获取、存储、传递、应用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个体化学习的过程,而是组织知识化的过程。知识的创造本质上更多表现为知识在组织内外的交流、共享、转换和结合。企业社会资本对于知识创造的作用就是通过结构性的、关系性的和认知性的嵌入为企业的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了便利性。

      1.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与结构性嵌入
    (1)作为企业各种联系的总和,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企业各种网络联系带来的益处,即占有关键资源的通道(Acess)的益处。而企业中任何知识创造过程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外之间或者内部不同部门间信息交换基础上的,企业中知识创造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取决于知识创造的主体能否拥有关键性信息和知识。因此,拥有关键信息通道(即具有较高的社会资本)的行动者就意味着比缺乏关键信息通道的行动者(低社会资本的拥有者)更加容易获取成功。特别是那些占据在结构洞位置的知识创造者更是如此,我们认为这种网络结构形式可以为知识创造者提供信息交换和信息控制两个方面的便利性。按照罗恩·伯特的结构洞理论,结构洞位置是指建立在双方没有直接接触,或是间接看来不拥有共同关系的两类行动者间的“桥”,在关系重复和结构同型性重复中结构洞就不存在(如图1所示)。①结构洞对于知识创造的信息利益表现于获得关键性信息的进入上、时机上和传播上的便利性。事实上,在企业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占据“桥”位置的知识创造者总是会比其他的行动者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取关键性信息,因为其他没有直接接触的两类群体行动考都是通过他来完成相互间知识和信息传递的;而且在传递过程中,他可以通过对信息与知识的筛选,使得那些更加有利于其创新活动的信息与知识在不同的群体中进行传播。这种信息筛选机制就使得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当然比其他人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上。②结构洞的知识创造中信息控制利益表现为获取各种知识与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掮客利益,即俗话所说的“坐收渔翁之利”。在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中,占据“桥”位置的行动者可以在不同知识拥有者中间扮演协调者和综合者的角色,也就是说,由于他是不同的知识拥有者中间的“桥”,因此,他更加容易实现对于知识综合;在相近知识拥有者中,占据“桥”位置的行动者可以扮演选择的角色,影响知识交换的双方创造过程。事实上,社会资本的信息交换和控制利益提高知识创造成功的机会;同时,它由于缩短知识创造的时间和减少信息成本的投资,也改变人们对于企业知识创造的动机和预期价值;通过社会资本及时获取信息、知识和其他的资源,反映了社会资本提升企业交换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因此,具有较高社会资本的行动者更具有从事知识创造和实现知识创造的可能性。

    (2)网络结构的本身也会为知识创造过程提供各种结构上的便利性。既然企业知识的创造过程是通过企业社会网络来进行的,那么网络的强弱等网络结构形式就会影响知识的获取、存储、交流共享和传递过程。格兰诺维特(1973)最早提出弱关系的力量,他从认知时间长短、情感的紧密程度、亲密性(相互倾诉的内容)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上,将关系强度划分成强弱关系两类。强关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较高的互动频率;弱关系的来源可能是朋友的朋友、社会的公共渠道,也可能是正式组织中的联系及工作环境的联系。事实上,弱关系网络结构比强关系网络结构通常更有利于企业的知识创造。基于大量的实证研究说明(注: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Granovetter,1973,
Ibarra,1992,Krackhardt,1992,Amabile,1996,Hansen,1999等。):①由于弱关系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充当着沟通不同群体间的信息桥,弱关系能够将信息传播更远,能够使得更多的人接收。因而,在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中,弱关系网络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②企业知识的创造常常与新观念的产生和新方法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强关系通常是在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人群中发展起来,弱关系则是在不相似的人群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企业的弱关系网络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③由于弱关系没有较高的互动频率,它较少受到关系网络的约束和限制,易于行动者保持其独立性。从而,它将有利于企业知识创造活动的独特性的形成,避免人云亦云的盲从。因此,一般说来企业的弱关系网络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知识创造的机会和能力,有利于知识创造活动的实现。也有不少研究表明,企业的强关系网络结构更加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因为它可以减少隐性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如果将企业的知识创造划分成运用知识创造和探索知识创造,其中探索(Explore)知识创造是指改变精神模式、创造新的远景的学习过程,而运用(Exploit)知识创造是指旨在改进现有的活动过程的学习过程。那么,弱关系网络可能会更加有利于探索知识创造过程,强关系网络可能会更加有利于运用知识创造过程。

    (3)为某个目的创造出来的网络往往也可以适用于传递其他内容,这种网络的适应性(Appro-priability)也会影响网络中信息的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因为,网络的适应性容易使得不同类型的关系转移到同一网络中来。常常有不少企业的雇员会借助于个人关系来完成组织知识创造工作,从他的个人目的来看,或许是为了在企业获取声誉和赏识,但事情本身却是通过个人网络来实现了企业社会资本的价值。同样,也有企业会借助质量小组或其他团队的适应性(多样性),来实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交流和规章制度的灌输。

      2.企业知识创造与关系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
    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不仅是因为创造活动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而且更主要在于其活动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知识的创造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各种知识的协调与整合的过程。因此,企业行动者的知识协调与整合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造活动的可能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企业关系性和认知性社会资本本身就包括了整合资源的协同适应的能力,从而也为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便利性。

    今天的社会由于全球范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知识的创造活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企业内部已由少数精英的活动转向团队性行为;而在企业外部,其主体已从单个企业延伸到大学、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对手、政府等组织间的网络。特别是互惠性专业化,形成了创新上的地区优势。传统的企业家理论强调企业创造过程中的个人价值,在新经济中,创新更多是通过一种借助动态的生产关系或合作创造价值的网络来实现的。因此,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就要在组织内外对于行动者的知识进行交换和结合。按照詹森、麦克林关于专门知识和一般知识的思想,企业知识创造的社会化过程中网络成员都面临着专有性知识的投资风险,因为“由有价值的特定专有知识引起的不确定性,以其微妙的方式增加了转换成本”。较高的知识转换成本将会减弱知识拥有者的投资,从而影响企业持续的知识创造过程。而奥尔森的集体行为的逻辑,在知识共享、交换和结合的社会化合作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最优化之间的冲突,“搭便车”行为将会导致网络合作的失败。事实上,今天在合作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中,企业的知识创造问题已经转化成为网络整合问题;决定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创造能力也要追溯到企业网络资源整合能力。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进协调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Putnam,1993)。

    (1)企业社会资本通过信任、规范、义务等关系性嵌入影响着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信任是企业社会资本整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往往被看成是行为过程中的可靠性预期,是一种期望对方不会利用自己脆弱性的信心。Lewicki和Bunker将信任划分成谋算型信任、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三个层次。一般认为,信任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行动者间的交往越多、联系越密、彼此共识越多,信任就越有可能产生、越有可能持久。科尔曼也认为封闭的网络更能够产生信任;义务是信用卡,它只有在可信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转化成为社会资本;规范要求人们放弃自我利益,依靠集体利益来行事,它为社会化行为的成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信任之所以能够影响知识的整合主要表现于:①在知识创造的集体行动中,信任体现于他人对知识创造行动者完成创造任务能力的确信,相信他具有胜任的能力。从而其他的行动者才愿意一起合作来从事知识创造活动。如果丰田没有对于其供应商能力的信任,就不可能有丰田与他们的信息共享,也就不会有丰田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事实上,我国目前校企之间在工作能力上的不信任也是影响校企创新合作的原因之一。②在知识创造的集体行动中,信任体现于他人相信行动者的诚实性,不会利用对方的弱点来进行投机行动的可能性。在企业间的知识创新合作往往是相互的核心知识具有互补性,需要双方利用他们的核心知识来完成创造性工作。这也就使得企业同时面临着核心知识的泄密问题,如果合作的过程成了新的竞争对手的培养过程,无疑会使企业知识创造变得得不偿失,也就会使得企业失去知识合作创造的可能性。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专有性知识的投入上,因为企业间知识创造的效率也依赖于合作双方的知识专业化程度,但专有性知识投入也使得企业面对着被套牢的机会主义风险。事实上,即使是企业内部的合作也在知识共享上存在相同的障碍。如果没有相互的信任就不会有知识的共享和专有性知识的投入。因此,缺乏关系嵌入的社会资本就会成为企业知识创造的最大的障碍。具有较高关系性社会资本的行动者就使得他人具备了与其合作的动机,也就为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便利性。

    (2)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组织内共同的语言、符号和共有的故事等社会资本的认知嵌入来影响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社会资本的认知因素是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内在性力量,福山(1997)就称“社会资本应当被简明地表述为一系列的非正式的价值和规范,享有这些价值和规范的个体和群体愿意在他们中间进行合作。”Ingehart(1997)更是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诚信和宽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涌现了大量自愿联合的网络。”事实上,语言和符号是社会群体交往的最直接和重要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手段。在共同的语言、符号、共同文化中,使得沟通变得容易。因此,在知识的交换和结合中拥有更多的相互接触的机会,相反,语言、符号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人们对于社会网络的进入。语言和符号本身还是意识的过滤器,它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和认知的背景与分析的框架,从而更加易于产生意会知识;因而,在共同的语言和符号下,易于对行动的结果产生共同的预期,为相互间的协作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样,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行动者的知识结合的能力。因为,知识的进步往往表现在新概念、新故事的出现,依靠它们来实现新的知识组合,如同今天没有计算机的语言和符号就根本没有能力进行企业信息化的知识创造。总之,企业的社会资本通过其关系因素和认知因素提升企业知识创造网络的整合能力,根本上影响着知识创造的机会、动机和能力,成为企业智力资本发展的催化剂。

        四、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实现
    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企业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其他的资本,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企业的社会资本是长期投资的积累结果,即使是继承性关系也是做出的选择和投资的结果,它不可能立刻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通过长期交往实现的促进合作的信任、规范和信息渠道等具有难以发现、观察和量度的特性;社会资本结构因素在结构形式、节点的主体和联结方式上也具有社会复杂性和异质性特征。因而,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构成了企业在竞争能力上的模仿障碍,它们强化智力资本在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上的隔绝机制;企业的社会资本通过激发企业的知识创造,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创造又可以在创新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保持动态优势,持续性强化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建构企业的社会资本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团体形成共同意识、互惠的规范和合作与信任的知识。奥斯特罗姆就直接将社会资本称为“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事实上,在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的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作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化的知识创造过程需要企业的社会资本来支撑,而企业智力资本的发展也不断提升企业关于合作行动的知识和能力,使得企业社会资本有了新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社会化过程中,企业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者共同进化着。因此,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过程持续性拥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必须实现在管理企业社会资本的观念和能力上的根本性转变。

      1.建构网络化视角的企业管理观念
    企业的战略理论体现了管理的基本思想。从安索夫设计学派、波特的定位理论到今天的资源学派,企业战略理论的中心话题都是关于企业的行为与绩效间的关系,但他们的思维基础主要是属于原子主义的(Gulati,Nohria & Zaheer,2000)。因为,他们都是从决定企业绩效的某个方面,要么是外部的产业结构要素,要么是从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方面来思考企业间的绩效差别。而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组织在外部的联盟与合作、内部的横向再造和虚拟化使得组织结构呈现出网络化趋势;在组织资源上从物质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发展到网络资源;在组织治理上从单边治理发展到网络治理等。企业管理的变化可能表明了网络化的思维方式正在取代原子主义的思维方式成为时代的主流。

    从网络化视角来看,作为企业管理的对象的组织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的;它是通过结构嵌入、关系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来解释管理行为。与原子主义不同,网络化视角的管理理论的嵌入关系是与系统论思想相一致的,作为复杂性系统的嵌入性本身遵循整体性原理,功能上并不是各网络要素简单相加。它也遵循相关性和有序性原理,网络各要素相互关联,结构有序。从网络的嵌入性观点来看,社会网络就成为个体与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弥补一般组织管理理论所缺少个体行为转化为组织行为的环节。个体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调动稀缺资源,组织也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传导于每个成员。社会网络的传导、扩散、聚集能力等基本属性决定了组织的运作能力。

    建构网络视角的企业管理观念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管理实践活动。在动态复杂性的环境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实现更大程度上是受到不断创新变革、及时调整资源结构的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Gabriel Szulanki在调查了122家企业后发现,制约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吸收能力、缺乏对产生新行为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以及发送者和接受者间困难的关系。吸收能力是指企业的识别外部新知识的价值、消化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商业化目的的能力(Cohen & Levinthal,1990),它和企业组合能力一起的共同作用展现知识创新的连续的功能(Kogut & Zander,1992)。从网络视角来看,企业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通过个体所在网络中的位置、个体间的网络结构形式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可以借助于网络结构中共同的内容和相同的背景来减少因果间的模糊性;也可能利用社会网络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上架起桥梁。

      2.积极发展企业的社会资本
    (1)提倡社会活动,鼓励员工参与。社会参与和互惠规范是保障企业知识的交流、传播、创造和应用的有效途径,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两个方面来建立。事实上,企业中的规范是行动者间博弈的均衡,这种博弈均衡之所以可能出现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互惠的内涵,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合作。参与可以增加博弈的重复性和博弈之间的联系性,因而减少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参与还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也有助于协调和沟通,放大了他人值得信任的信息;公民参与还可以把以往成功合作范本变成学习的教材。

    (2)塑造企业诚信。在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是知识传播者和接受者间直接的接触。因而,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就在很大程度受限于交流双方彼此间的公开和诚实性、可依赖性(或可靠性)程度。事实上,提高企业的信任度可以有效降低不确定性,缩减企业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防范投机行为;提高组织信任度;促进人际间的沟通,强化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升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管理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共同性活动加强员工发展信任的机会和发展共同文化,可以通过制度规范客观上减少投机行为的发生。

    (3)建构和维护企业网络。结构洞的理论为企业的网络建构提供了战略基础,这种定位的根本原则就是要确定:①参与者为建立与一个接触者的联系纽带,所实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②在接触者周边发生许多结构洞,以确保投资能够有较高的报酬率(Burt,1992),企业家就是要利用结构的自主性获取战略的优势。伯特提出建构企业家的网络应当是有效率和有效能的两者的统一,“第一个原则是你应当尽可能最大化每个网络中非重复性接触的数量,以使每一次接触中,由结构洞所产生的利益也是最大化的”,“第二个原则是区别出原始接触者和次级接触者,并将资源集中于初级的接触者上。”在伯特看来,“当你拥有能够产生这些利益的网络,使得你对他人来说,成为接触另一个网络的通道。因此,使你变得更有吸引力,并可以让你更容易扩充你的网络,以配合你的利益。”伯特的理论并非限于人际网络的分析,也可以描绘组织和组织间的网络关系。

      3.以知识创造导向的社会资本权变管理
    实现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应以企业知识创造为导向,对社会资本进行战略性的管理。事实上,社会资本催化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企业社会资本的管理是多种权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它受到企业网络的结构因素、关系因素和认知因素等制约;也受到企业的目标、规模、成长阶段和资源构成等因素影响,而且往往这些影响和约束的综合结果表现出两难选择。因此,科学管理企业的社会资本,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网络要素组合,对网络要素组合的利弊进行权衡,以较高的效率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和保持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地位。
 
 
 
 
 

作者:陈传明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