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999年东亚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国际社会对东亚经济有W、V和U 型三种不同走向的判断。东亚经济复苏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国际环境的改善,目前这两个方面有不少因素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展望东亚经济发展的前景,其经济走向在总体上和短期内不太可能呈现出W型和V型而应当是U型的。 只要自身素质和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东亚经济会逐步加快复苏,实现稳定增长。
【英文摘要】Signs of economic recovery appeared in East Asia in 1999 .Experts argue that there may be three different economic trends in that area—W,V or U.The recovery is based on two aspects: the self—effor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surroundings.Though their positive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there are still many restrictive factors. Looking ahead into the prospects we can see that U will be the main trend in a short time. With further inprovement of self —condi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urroundings the recovery will be quickened gradually and steady increase will be realized.
【关 键 词】东亚经济/复苏/制约因素/前景
economy of East Asia/ recovery/ restrictive factors/prospects
【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J].世界经济,1999, (7).
[2][法]论坛报.东亚经济回升迅速出人意料[N].参考消息,2000—01—07.
[3]王亚娟.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萨奇[J].世界知识,1999,(15).
[4]Paul Krugman.The Myth of East Asia Miracle [J ].Foreign Affairs,November/Ddcember,1994.
[5]赵仁康.论东亚模式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 ]. 南京师大学报,1998,(3).
[6]陈文鸿,等.东亚经济何处去[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7]金中夏.韩国马来西亚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同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1999,(9).
^^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608(2000)04—0030—07
一
1999年,东亚一些爆发严重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有的国家经济甚至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东亚经济复苏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较快回升,下降势头扭转。东亚地区自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以后,1998年大部分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增长势头逆转,成为二战以来经济最为低落的年份。当年整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GDP仅增1.8%,其中东亚形势更为严峻,经济增长率为-3.5%。其中,印尼-13.7 %,泰国-8%,马来西亚-6.8%,菲律宾-0.5%,韩国-5.5%,新加坡1.5%,香港-5.1%,整个亚洲新兴工业体为-1.5%。[1](pp. 78—80)然而,时隔一年,东亚经济已经开始扭转下降势头。据最新资料统计,除日本以外的整个亚洲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7%, 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回升较快,如新加坡为5.6%,泰国为4.1%,韩国更是一马当先,增长10.2%,马来西来和香港也分别有2%和1.8%的增长率。[2](p.1)
(二)金融市场趋稳,汇率股价提高。在金融危机中不少东亚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度贬值,幅度达10%至70%不等;1999年中开始止跌趋稳,在窄幅浮动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目前一些国家的货币币值已恢复到危机前70%的水平。东亚各国的股票价格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大幅下挫,股市反复出现急剧动荡。而从1999年后期以来,随着汇市稳定和汇率趋稳,以及利率水平的普遍降低,再加上受炽热的美国股市的影响,香港、汉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股市都一再出现狂涨势头。1999年东亚各地主要股市股价平均上升了37%。汉城股市大韩综合指数在199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028.4点收市,比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狂升了83%。香港股市恒生指数在今年1月3日已达到了17369点, 创造了历史新记录。
(三)出口恢复增长,外汇储备增加。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两年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贸出口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1998年,亚洲地区的商品进口量下降了8.5%,出口量仅增1 %; 进口贸易额下降了17.5%,出口额下降了近6%。到了1999年后期, 各国的出口比前两年都有较明显的回升。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出口在11月份分别增长了13%、18.8%和18%;韩国1999年出口贸易总额则达1442亿美元,贸易顺差245亿美元。出口形势的好转,改善了其国际收支状况, 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与危机后初期相比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至1999年第一季度,菲律宾从80亿美元增至127亿美元,马来西亚从200亿美元增至280 多亿美元。泰国从8亿美元增至1999年8月的300多亿美元,韩国从70 亿美元猛增到年底的740.5亿美元,为历史最高记录。
(四)外资流入增长,消费需求增加。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今年1月25日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指出:受金融危机打击最重的韩国、 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这5个国家1999年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总额18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 %。韩国产业资源部发表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1999年该国吸引的外资总额达155.4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 贸发会议认为,企业跨国并购是促进外来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动力,如上述5国1999年企业跨国并购资金总额达120亿美元,直接带动了外来直接投资的流入。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状态后,各国消费需求也开始增加,一些国家的汽车、住宅和许多商品的零售额都比前两年有明显增长。
纵观1999年东亚经济复苏的各种迹象,具有一些重要的特点:
一是回升速度较快。鉴于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剧烈性,原先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东亚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至少要5 年以上的时间。各个国际经济机构原来的预测都比较悲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9年4月的预测, 当年东亚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印尼-4%,泰国1%,马来西亚0.9%,菲律宾2%,韩国2%, 新加坡0.5%,香港-1.3%[1](pp. 78—80 )但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1999年经济复苏的势头出人意料,比许多机构和专家原先估计的要快。据世界银行1999年底发表的报告,由于东亚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国家经济的强劲复苏,促使当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比1.8 %的预计数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超过2.6%的增长水平。
二是复苏不够平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条件各异,因而东亚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如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猛,远远超过东亚其他国家,新加坡和泰国等经济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的经济复苏及增长则相对缓慢,而印尼至今还未完全摆脱经济衰退的局面。在其经济复苏不平衡的背后,各国经济调整的力度和程度也明显不平衡,经济困难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对其内外经济制度和政策进行了多方面、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而有的至今经济调整改革步履艰难,进程缓慢,一些制度性的重大缺陷尚未有根本的触动。
三是依靠扩张拉动。东亚国家为摆脱危机、刺激经济复苏与增长,大都依靠政府大量注入资金,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泰国于1999年3月实施了耗资35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1999 年菲律宾的政府支出总额为3806亿比索,比上年增长了4.6%, 今年准备再比去年增长9.2%,政府开支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建造住房和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马来西亚在1999年由于增加政府开支、放宽货币政策和鼓励私人消费,预算赤字达179亿林吉特,今明两年准备再追加220亿林吉特扩大投资。同时,外贸出口形势的好转和外资流入的逐步增加,也刺激了东亚国家生产的增长。
四是外部环境趋稳。东亚经济复苏除了各国自身努力外,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稳定和条件的改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曾直接诱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加深了东亚经济的困难。随着东亚国家采取了种种稳定金融的措施,国际货币基金逐步增加了贷款,国际金融市场也从1999年中期以来趋于稳定;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股市炽热,进口需求旺盛。这些因素无疑有利于东亚国家稳定货币汇率、遏制资本外流和增加出口。特别是中国在东亚近邻克服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复苏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韩泰等国出现的经济景气及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中国人民币不贬值这一重要条件。
二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东亚一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波浪式崛起,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东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个地区,并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东亚经济遭受到灾难性的打击,而且成为笼罩整个世界经济上空的乌云,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当今东亚经济呈现出种种复苏迹象,其势头超出了原先国际社会许多机构专家的预料,这既为东亚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后几年东亚经济究竟走势如何,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国际社会对东亚经济走势有着不同的判断,综合各种看法,主要有W、V和U型三种经济走向。
W型——经济复苏短暂,重现新的衰退,陷于曲折波动。 有人认为目前的东亚经济复苏只是周期性的现象,是在衰退进入谷底后出现的一种反弹。目前国际金融体系和运行机制尚未有根本的改善,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形势很可能出现恶化,其股市汇率会出现急剧动荡,这势必引发东亚股市汇市发生新的震荡,其经济复苏将难以持久。
V型——迅速摆脱危机,经济快速增长,再现东亚奇迹。 也有些人认为当初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即由于外资的突然大量流出,引发了信心危机,由此导致其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随着信心问题的解决,资金就会流入,股市发生膨胀,生产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从而东亚经济可以实现强劲复苏和快速增长。[3](p.8)这使得东亚国家能够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优势,通过出口扩张,加快吸收外资,迅速摆脱危机,重新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U型——经济逐步回升,深化改革调整,实现良性发展。 还有不少人认为东亚经济在短期内不会完全摆脱危机,经济复苏的步伐只能逐步加快,各种困难和矛盾将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东亚经济复苏,但也存在着不少障碍与阻力;而东亚目前所进行的种种改革和调整,大部分都是应急性的对策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在造成东亚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因素有了根本的改善后,东亚经济才能真正步入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不能否认,上述前两种判断和预测都有其一定的现实依据。一方面,从目前东亚经济复苏的迹象来看,似乎将呈现出V型的强劲走势; 另一方面,由于东亚经济生活还有许多矛盾和困难,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也不能完全排除东亚经济走出W型曲线的可能性。然而, 判断今后东亚经济究竟会出现何种走向,我们既不能仅仅考察其一些短期经济景气现象和指标,也不能过分注重其外部条件的某些变化,而必须对东亚经济从危机到复苏的各种特点、条件和原因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东亚经济复苏的一些特点表明,东亚国家自身的努力和国际环境的改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这两个方面有许多因素还在继续发生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环境从动荡不安到日趋稳定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经济陷于困境,必然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政治斗争加剧,反过来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东亚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日趋稳定。一方面,各党派各阶层之间的政治斗争开始趋于平静;另一方面,政府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渐渐减少。东亚各国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的这种变化无疑将使发展经济的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经济政策从局部调整到深化改革
东亚各国在发和危机后,都分别采取了一系列化解危机和振兴经济的措施,如稳定本币汇率,恢复市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整顿和加强金融管理,调整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积极扶持受危机重创的企业等等。随着各种调整措施的实施和加强,各国必然要走向全面和深入进行经济改革,从改造金融体制、调整生产结构,到改进经营管理、反对腐败和官僚作风。尽管至今进展还不快,且进程也不一,但今后这一变化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因为后退是没有出路的。这种变化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三)出口市场从严重萎缩到重新扩展
与前两年相比较,东亚出口的市场条件正在改善。一方面,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周期性萎缩后,目前这一市场需求开始趋旺,涨势今后还会持续几年,这为东亚扩大出口提供了新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是该地区主要出口产品。另一方面, 东亚国家的贸易有2/3在区域内进行,金融危机曾一度导致其相互贸易严重萎缩, 而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进口需求的增加,会相应促进本地区的出口。此外,目前美国和西欧从东亚进口产品的规模也有所扩大,特别是日本由于经济逐步复苏,从东亚国家的进口份额开始上升,这对东亚出口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四)需求投资从低迷不振到恢复增长
东亚经济在经过两年的低迷和磨难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逐渐在恢复。一方面,人们节衣缩食了两年,消费欲望必然增大,另一方面,政府又采取了种种刺激消费的措施,从而促使消费开始增加。如东南亚和韩国汽车、住宅等销售额都出现明显回升。随着收入的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各国政府纷纷扩大财政开支,并鼓励私人和企业增加投资,同时还进一步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采取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
(五)世界经济从震荡调整到趋向上升
最近几年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世界经济增长的低速徘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某些矛盾的激化,使不少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感到忧虑,甚至一直有人预言全球经济将要陷入一场新的衰退。诚然,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困难和不稳定因素还很明显,但其发展的大环境在不断改善,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悲观。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造整个世界经济结构;经济全球化正在加强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将进一步优化世界的资源配置;全球市场化的潮流推动着各国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改善宏观调控,国际经济关系体系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从总体上看,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将呈现上升的势头。
显然,上述各种积极的变化为东亚经济的继续回升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重大的突变因素,东亚经济在近期内一般不至于会出现W 型的走向,即很快会陷入新的衰退和较大的曲折波动之中。因为这种情况不符合东亚经济目前正在出现的各种积极的变化,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相悖的。
三
尽管目前东亚经济复苏具有不少有利因素,前景并非暗淡,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各种矛盾和障碍。那种把东亚经济问题主要归咎于外部因素及信心不足,并认为外部条件已经全面改善,东亚经济因此会迅速萌发出新的活力的观点,未免对东亚经济的问题、矛盾和困难认识过于简单。近年来我们在对东亚金融危机及发展模式的反思中越来越深刻意识到,东亚金融危机的产生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是其经济内在矛盾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表现,也是当今失衡失调的国际经济体系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东亚经济要真正克服其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国际经济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和健全体系,都绝非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不可否认,当今东亚经济复苏从内部到外部都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一)东亚经济复苏的内部制约因素
1.经济结构调整步履艰难
泡沫经济的高涨被认为是导致东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在这一现象背后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东亚各国竞相投资和盲目扩张汽车、钢铁、水泥、造船、石化和家电半导体芯片等制造业部门,从而出现生产严重过剩。同时其生产增长过分依赖于出口的拉动,内部市场扩展缓慢。各国出口结构的基本趋同使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相互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最终必然使其经济遭受打击。而目前东亚出口虽有望扩大,但原有发展套路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即它们的经济复苏主要还是靠扩大投资和出口来刺激有关部门生产增长。在目前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通货紧缩和失业增加、内需仍然远远不足的情况下,其生产过剩很难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如果其出口能够实现迅速扩张,势必又将加剧相互间国际竞争,导致其贸易条件重趋恶化。因此,东亚经济要保持持续的复苏增长势头,必须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这种恶性循环,这需要着力调整和优化其产业和经济结构,既要改变主要出口产品相对单一和趋同的局面,又要真正立足于扩大内部市场消费需求,但这不可能在一两年时间内完成。
2.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
早在1994年,克鲁格曼就指出,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而非高效率基础上的粗放型增长。[4]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制约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因素。这些国家和地区过去一度主要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投资扩张,来实现其产品对全球市场的拓展,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掩盖了它们本身技术落后、效率较低和劳动力素质远逊于发达国家的劣势。近10多年来,东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了好几倍,但劳动生产率并未能同步上升,因而其原有优势逐步减弱。而目前的东亚经济复苏并未真正建立在竞争力提高的基础之上。如1999年东亚出口的恢复性增长主要是依靠其货币贬值的作用,且是在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下靠竞相压价推动,这一途径的效果显然是难以持久的。只有切实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方能开辟长期稳定的国际市场。这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要对基础教育和技术教育进行大量投资,而至今这仍是东亚国家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
3.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东亚各国在金融市场开放、监督和金融体系的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东亚经济要实现真正复苏,必须建立在健全的金融体系基础上才能稳固和持久。尽管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不少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和加强金融管理,但大多未能涉及金融体制根本性的改革。银行部门的重组和加强是东亚国家当今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但由于经济生活中泡沫的收缩和企业经营的困难,导致各国银行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如目前韩国银行仍有近800 亿美元的坏帐未能处理,泰国到期未还的贷款占其国内生产总值近1/3,印尼未偿还的贷款占其总贷款的60%,这使得各国银行体系的资产重组困难重重。至于要重建一个透明合理的金融体系,需要彻底革除旧体制的弊端,则受到深层次利益关系的牵制和阻挠,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人们普遍认为,资金紧缺仍将是今后东亚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因为目前各国政府的债务和赤字不断扩大,这有可能使今后政府追加投资难有作为。尽管目前存在着私人扩大投资和吸引外资的机遇,但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国内外投资信心。
4.经济运行机制尚待完善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东亚各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弊端。强政府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市场发育不全的缺陷,但反过来也抑制了市场的成长和企业的活力。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力,决策发生失误。此外,政策制度缺乏透明度,法制不健全,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东亚经济今后要实现健康和均衡的发展,必须顺应当今全球经济市场化潮流的客观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和强化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政府调控职能和手段,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东亚国家许多企业才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打击获得喘息的机会,经营机制和经营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明显落后于欧美企业,对政府仍有较大的依赖性,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各国经济体制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刚刚开始,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还相当缺乏,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尚未形成,更未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上述种种内部制约因素的存在,归根到底是反映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尚未得到真正的克服。尽管东亚国家今后仍需要走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但原有的发展模式必须加以根本的改造,方能真正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5](p.12)
(二)东亚经济复苏的外部制约因素
必须看到,目前还有许多外部因素也可能制约东亚经济复苏的速度。首先,近年来从东亚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暴露出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许多重大缺陷。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必须对之实行彻底的改革,重新构建一个公平、合理和高效的国际金融体制。但由于受现实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至今这一领域的改革进程十分迟缓,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援助不力,对金融危机的防范、预警和化解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其次,美国经济至今已持续增长了9 个多年头,但目前也出现了经济过热的各种迹象,通胀压力正在增大,特别是股市的炽热形成了过多的泡沫,许多人越来越担心美国股市发生崩溃,这不仅将会引起包括东亚在内的全球股市强烈震荡,也会使美元汇率下挫而对以美元为储备的东亚国家产生重大打击;虽然这不一定成为现实,但经济过热使其利率前景恶化,有可能迫使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这也会使对美国市场依赖很强的东亚经济的复苏蒙上阴影。再次,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其技术、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一直对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由于遭受泡沫经济破灭的打击,90年代中大部分年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其经济生活、金融体系和企业经营都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和困难。虽然在1999年其经济出现回升势头,但泡沫经济破灭所带来的各种矛盾、特别是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的更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最后,目前许多国家内需普遍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使国际竞争加剧,出现世界性通货紧缩状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亚出口增长和经济复苏。[6](p.237)此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缓慢,使之难以在扩大区域内贸易、加强经济的互补性,以及建立地区性金融监督体系、共同应付金融市场动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述种种内外部制约因素表明,东亚经济要彻底消除危机阴影、实现全面复苏仍有许多障碍和困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认为东亚已经出现V型的经济走向,可能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东亚经济走向在总体上应当是U型的,在短期内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步有所提高, 或基本持平,不会出现突飞猛进,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0年将为5.7%,与上年持平。 展望东亚经济发展的前景,未来它能否较快走出U型的下部,其增长的速度能否加快, 甚至能否再创奇迹,则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经济素质和国际经济环境能否得到较快和根本性的改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赵仁康:世界三大经济圈集团化的特点及影响 [2006-4-3 11:36:12]
- 赵仁康:论世界经济洲域集团化趋势 [2006-4-3 11:33:54]
- 赵仁康: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 [2006-4-3 11:31:53]
- 赵仁康:WTO新的多边贸易谈判的矛盾及前景 [2006-4-3 11:12:10]
- 赵仁康:论东亚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及前景 [2006-4-3 11:08:51]
- 赵仁康:论多边贸易体系下服务业的开放 [2006-4-3 11:05:3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