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李骏阳正文
李骏阳: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杭州)  2008年3期 发布时间:2010-4-19 点击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流通经济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且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这些对于认识流通规律、丰富流通理论、揭示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提高流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指导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流通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总体而言,流通领域的研究在理论上创新不多,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度不够,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特别是在对政府制定流通政策以及流通业的发展对策研究方面常常是主观臆断,空洞的说教很多,大量研究是低水平重复。究其原因,是与研究方法的缺陷有重要关系。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不断创新,更加注重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而流通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仍以传统为主,改进与创新不多,以至于一些论证显得比较苍白,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够。而国内的主流经济学近年来在研究中大力吸收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流通经济学与之反差加大,这也使得流通问题的研究较难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在流通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找出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思路。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搜索范围为2001年至2007年9月出版在《财贸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财贸研究》①、《中国流通经济》、《商业经济文荟》②、《管理世界》、《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等七本流通及与之有关的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流通方面的论文。样本论文取自中国知网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相应期刊,选取方法是首先进入该系统的期刊导航,输入期刊名称,然后进入相应的年份,在检索标题中分别输入“流通”、“商业”、“物流”、“零售”、“连锁”、“批发”、“工商关系”、“电子商务”、“百货”、“超市”、“供应链”、“渠道”等关键词,最后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得到1295篇文章。③图1显示了样本论文在各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中国流通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经济文荟》、《财贸经济》中样本论文数量较多。这也可以反映出这些期刊在推动流通经济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

 

    对这些样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中,我们根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划分、结合样本论文的特点,将研究方法区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性质的分析,其方法一般有: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事物数量的分析,其具体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统计分析、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但是仅有上述的划分还不足以体现出目前流通领域论文的实际状况,因此我们在第一个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如图2所示:
 

        二、流通经济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
       (一)流通研究方法的基本情

    按照上述的划分方法,1295篇样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近七年来的流通经济研究总体上仍然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占到了90.5%。而在定性分析中对于定性规范的使用将近占到所有样本的一半(44.79%),这类文章大多使用这样一种模式:先陈述某一经济问题的现状,再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而定性理论分析的使用占了28.11%,在整个统计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其次是定性经验分析的使用(12.43%)。在使用定量分析的文章中,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的文章占到了5.79%,说明了目前流通经济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已经重视将定量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来解释经济现象。而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通过对定量分析方法使用情况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使用数理分析的文章占多数,达到39.02%,使用统计分析的占26.83%,而使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为22.76%。其它的定量分析的文章则主要是利用统计数据或调查资料来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流通经济领域的可用来分析的数据不易获得,另一问题是对于能够获得的数据我们的处理方式多是集中于描述性分析、统计分析,而对于利用计量经济学的优势——将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针对不同研究内容的研究方法分布

    方法的运用离不开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研究方法。统计中,我们大致将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物流、电子商务、流通、零售、批发、渠道关系、供应链管理、连锁经营和其它。这里的“流通”是把整个流通产业和流通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如表2所示)涉及物流和零售的文章数量较多,而将流通作为研究内容的文章数量也不在少数,在这三方面内容上的实证分析(不论是定性实证还是定量实证)也较多。而从比例上来看,渠道关系和批发的实证分析比例最高,分别是19.05%和18.37%,流通和连锁经营次之。

 

   

     (三)研究方法的演变趋势

    近年来我国流通经济在研究方法上的变化也是明显的,图3中反映了这种变化。定性规范研究方法和定性理论研究方法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中,定性规范分析的比例又有所上升,但是总体趋势仍然是下降的。而定性经验方法是基本平稳的,在2005年出现了一个波峰。值得一提的是定量实证在前期比例不大,但是近来均保持比较平稳的上升态势,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样本数据中,定量实证的份额更是突增到0.18。

 

    (四)所运用的理论分布情况

    考虑到所运用的理论对于流通经济研究方法有较大影响,我们对于不同理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3所示,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商业及零售理论的运用都比较多,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分析流通经济领域的问题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此外,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流通经济问题也不在少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1295篇样本论文中只有100篇文章较全面的使用了理论进行分析,这反映出流通经济研究对于理论的运用、发展和创新还很不足。

 

    三、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述评

    过去的20多年,我国流通经济的研究在方法上从经验研究到理论研究,从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逐渐趋于丰富。上述分析显示,近年来实证研究方法受到极大重视,定量分析的运用有显著提高,各种理论相继引入,这些都为我国流通经济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统计显示流通经济研究仍然过分依赖于使用定性分析(占90.50%),尤其是局限于定性规范分析(占到定性分析的一半),缺少对于流通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导致了整体上研究方法比较单调,研究水平不够高。结合近年来流通经济中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我国流通经济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第一,流通领域的研究在理论上创新不多,对于现有理论的运用、发展也不足。在我们统计的“定性规范”研究方法中,有相当大比重是现状描述、问题归纳、对策思路的“三段论”式,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度不够。

    第二,目前有关流通研究的文章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特别是对政府制定流通政策以及流通业的发展对策研究方面缺少实证,空洞的说教很多。大量的“三段论”式文章数据不足,没有新鲜案例,大多只是陈述现象,或者人云亦云,或者把一些众所周知的国外经验拿来宣扬,或者凭想象进行推断,对策措施往往是大而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第三,文风较差,不仅大搞拿来主义,抄袭严重,而且用别人观点不予说明,不注来源,似乎所有内容都是原创性的。大量的研究实际上是低水平重复。对于这种状况,有必要从深层次去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1.我国流通经济研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流通领域曾经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流通经济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定性分析为主,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滞后。不少人在研究中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承袭传统的研究方法来考虑解决当前的流通问题。

    2.国内学术界对流通经济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西方经济学中没有流通的内容,我国的流通研究在近十多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内反映流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几本专业期刊,而与主流经济学关系密切的核心刊物对于流通的关注比较少(上文提到的2001年至2007年第9期《管理世界》只有12篇涉及流通经济,2001年到2006年的《经济学动态》只有6篇涉及流通,2001年至2007年第5期《经济研究》只有2篇涉及流通),国家层面的研究课题公开招标很少有流通方面的题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者们对流通问题的关注,影响了研究流通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流通经济研究水平提高。

    3.流通经济研究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在流通研究领域有一批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的知名学者,但目前国内从事流通经济研究的机构较少,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受到良好训练的中青年专业研究人员更少,许多研究人员不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流通(贸易)经济学的博士点为数极少(只有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几个单位),全国大部分高校砍掉了流通经济学专业,或改为市场营销,或改为国际贸易,或改为产业经济学,如今,保留流通经济学专业(贸易经济)的只有16家”[1]。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我国流通经济研究的发展。可以说影响流通研究水平最主要因素是研究队伍状况和研究人员素质,而这些方面目前存在明显的制度上的缺陷。

    4.统计数据获取困难。官方对流通产业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导致统计年鉴中流通产业缺乏统计口径,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不易获得。行业协会在数据的统计和提供方面也很欠缺,这对于采用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研究流通经济问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四、结论

    从整体看,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与主流经济学相比处于落后,大量研究仍然以传统方法为主,偏重于定性分析、规范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实证分析。这些与我国流通经济研究的条件、研究氛围、从事流通研究的人员的知识结构等因素有关。要改变这种状况,提升我国流通经济的研究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推动流通经济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研究方法创新。方法是为内容需要而存在并发展的,很少有独立于内容之外的方法创新。要立足我国经济的现状,扎扎实实对我国流通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数据统计、案例收集,获得第一手资料,要在对国内外流通问题有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基础上,创新流通经济理论和方法。

    其次,需要流通经济学在研究中不断吸收当今国际上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有许多涉及到流通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对现实社会的市场与流通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例如,主流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和一般均衡理论、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中的超边际分析理论与方法、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分析以及博弈论的应用等,为我们研究今天的流通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工具,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2]。同时还要开阔视野,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借鉴其研究方法,推动本学科研究的创新。

    再次,要加强流通经济研究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包括学科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专业研究机构设置。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和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增设流通经济的博士点、硕士点,在省、市、自治区教委的人才培养项目中列入流通方面的名额。

    最后,针对流通经济研究中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欠缺的状况,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特别加强这些方法的运用,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于解释经济现象、说明“是什么”具有关键的作用,已在经济学研究中广泛运用,应引起流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术论文都去做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也不是只有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事实上,定性分析、规范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解释经济问题中具独到的作用。但是,对流通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我们希望在流通经济研究方法上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从而推动流通经济研究的蓬勃发展。

    注释:
    ①《财贸研究》为双月刊,因此检索范围至2007年第5期。
    ②《商业经济文荟》于2007年停刊,检索范围至2006年第12期。

 

作者:李骏阳 李…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