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张慧文正文
张慧文: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驱动模式探析
来源:商业经济文荟 200506 发布时间:2006-4-6 点击数:



摘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党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重要体现。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及其模式构建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并最终成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能力不断增强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定位; 模式选择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并将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既是国际社会的明智选择,又是不可抗拒的时代发展潮流。截至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34个低收入国家为43.5%,而我国仅为40%左右。其不小的差距,既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无比潜力,但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即期经济发展空间的扩大。

一、上海服务业发展现状揭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年均13.8%的增长持续数年。然而从2001年到2003年,平均增长率只有8.9%,且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3年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降,由2002年的51%降为48.4%,200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到46.9%。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服务业革命,以美国而言,其服务业已占GDP的近80%。而上海还未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一比例与服务业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应有的地位仍不相称。

和国际都市相比,上海服务业发展现状中的瓶颈不仅表现在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小,与制造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还表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和服务管理水平较低。2002年,上海信息咨询、教育和综合技术服务三大部门占GDP的比重仅分别为1.64%、1.55%和1%。从市场化程度来看,一些服务业还属于福利型和国家垄断型,尚未进入市场,缺少竞争机制;不少生产服务还是企业自我服务,效率低下;部分服务价格主要由政府定价,不仅抑制了服务的有效供给,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从管理水平来看,由于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而服务业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服务质量引起的大量投诉和纠纷折射出上海服务管理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但不容忽视的是,进入2005年以来,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可喜的变化:第一,上半年服务业增长率上升到9.6%。第二,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量超过制造业利用外资,说明经济驱动发生变化,服务业迎来发展机遇。第三,上海经济亮点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很大一块可归入生产者服务业。第四,从服务业产业结构来看,出现了多个新亮点,如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也开始形成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第五,服务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产业聚集区、聚集带,一些市郊的经济开发区也开始向服务业转变。第六,服务贸易势头不错,上海的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18.2%。
这些变化清晰地表明了上海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架构、新增长点和发展趋势,大力并且是优先发展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言而喻的战略选择,上海服务业已走到必须从体制、机制创新寻求突破的关键时期。

二、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要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明确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与起点、现状与未来,把握现代服务业内涵与价值之精髓,寻求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一是要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演进的一般规律;二是要要从总体上认清服务对象,找准定位。

人类社会从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到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再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是产业演进的规律。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示,近2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结构变化的革命,即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服务业革命,使资源从农业转向工业,进而从工业又转向服务业。当前,发达国家正处于一个就业人口大量向服务业,尤其是向现代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之中。在大国经济中,产业演进总是先发生在大都市,并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当然,具体的演进过程不可能表现为直线上升,出现像上海在这两年的波动,也是完全正常的,符合发展规律的。而且就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演变并非一定此消彼长。目前,上海既面临着世界制造业转向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拥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业率先全面开放的先发优势。不断深化、强化、细化、优化服务业,尤其要力促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两者交融相长应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个重要的战略着眼点。可以预见,在2015年前后,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将达到60%左右。

上海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总体上认清服务对象,找准定位。如果说先进制造业强调产品的科技含量,那么现代服务业强调的就是服务的知识含量。除了以在本市常住、暂住人口为对象的生活服务业外,找准生产服务业的目标顾客,是上海服务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前提。这一目标顾客群体应包括:在上海市从事经营的所有企业作为本市服务业现实的服务对象,并成为服务企业树立品牌的基础。长江三角洲企业作为本市服务业今后的重点服务对象,正成为上海服务业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而与长三角共荣,也应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服务,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的龙头城市,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落差,加上服务产品的低运营成本,因此完全可以把大量内地企业纳入上海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世界服务贸易论坛”所言,雄厚的产业基础、发达的制造业和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令上海有条件充当全国服务贸易的“旗舰”。

三、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驱动模式构建与选择
上海的城市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是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在四个中心的定位中,金融、贸易、航运均属于服务业。应该说,加速并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上海务实的战略选择。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应当是,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政策突破,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构筑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全国的能力。在此进程中,如何构建与选择优先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驱动模式,应成为核心所在。具体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驱动模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化的程度与水平,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力度以求一个更加健全的市场体系,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

服务业发展的演化规律服从于“服务内部化”向“服务外部化”转变。这种
演化主要取决于两类因素: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程度,即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越高,服务外部化水平也就越高。上海进入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之所以没有出现服务业加速发展的现象,可能的解释就是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一个更加健全的市场体系,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上海要加快铁路运输、电力、有线通讯、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放宽金融、保险业经营限制,放宽教育、卫生、文化、中介服务的资格限制,改革服务业的定价收费和管理体制,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完善服务业市场的运行规则,加大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与开放力度,营造公平、规范、快捷、有序的市场准入环境。要在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发育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要致力于推进票据市场、债券市场、产权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扩大金融开放,积极推动各类金融产品创新,全面增强上海金融市场功能;要以提升航运、航空综合服务功能为重心,推进涉外经济体制的深度开放与创新,加速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航运、航空市场体系。同时,加强诚信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以促进现代服务业需求的源头——企业业务外包的发展。

政府驱动模式:政府要继续因势利导,通过政府扶持与政府规制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造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上海要在现有服务业占比的基础上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实现较高比重的增长,内生主力自然是市场力量,但若只有市场自身的自然发展而舍除了外生的政府的强有力的推动,实现这一格局是根本不可能的。政府在坚定以市场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理念的同时,应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和垄断因素,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造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扶持是指对服务业的供给支持,可通过它的要素供给、制度供给、规划供给和其他供给提供对服务业的供给支持。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要素密集、信息要素密集和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这里的要素供给指供给培育要素的战略。制度供给是由政府直接给出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行为准则和创造适合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环境。而规划供给是政府从全局和长期发展的高度对上海现代服务业直接给出的发展蓝图它,是一种具体的扶持。但服务业任何时候又都不能忽缺政府规制,如果说政府扶持是供给支持的话,那么政府规制是对服务业的需求保护从而是需求维系。它从规范市场、规范供给上给服务业持续稳定地送上满意的消费者。

产业服务化驱动模式:立足于建设“四个中心”世界级城市的目标及上海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把握产业服务化的大趋势,催生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

选择“轻型”的服务业的上海得天独厚,因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无与伦
比的智力资源,上海在金融和贸易等服务领域的潜力和效率(即劳动生产率)惊人,非国内其他城市所能替代。尽管上海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占相当大的比重,但从经济中心城市看,整个服务业仍然是一种过度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科研开发、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严重滞后。产业服务化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变得日益重要,不仅生产活动中与服务相关的业务比重不断增加,包括信息管理、研究开发、融资理财、综合计划、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而且在整个价值链中与服务相关环节的价值含量也在增高。产业服务化导致企业将各种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活动外置,从而催生了大量的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使得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并日益繁荣。

国际化驱动模式:切实把握好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加大力度引进海外知名的服务类企业,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的优先发展

上海现代服务业要迈上新台阶,最快捷的道路就是要善于引进和吸收国际服务业。可以预期,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承接服务业转移,消除服务领域存在的政策障碍和体制障碍,宽领域地开放服务业市场,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入世承诺开放服务贸易必将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器。消除体制障碍,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这一点,对上海来说尤为重要。可针对国内在信用评估和资产价值评估方面存在诚信与技术的薄弱环节,积极引入标准-普尔、穆迪等著名的国际资信评估和价值评估类独资的服务企业,或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其次,可在CEPA框架下,加强与香港服务业的合作,大力引入香港贸易、物流、会计审计、法律、经纪中介、教育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

人才驱动模式: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各类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中间力量

专业人力资本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要素,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发展瓶颈在于专业人才不足。受过高等教育的、业务训练有素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供应又受到教育投资、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等长期因素约束。很多专门的技术需要靠师傅教徒弟的“传帮带”方式传授,因此,需要相当长期的积累。要在短时间里在上海乃至全国迅速培养上述高端服务的人才只有通过国际化来解决。政府还应在具有“溢出效应”的教育、培训领域要有所作为,应进一步对外资开放服务业领域,借助于外资企业的国际经验在上海尝试各种服务创新,从而带动国内企业的服务提高和人才供应。与此同时,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长期任务,持续推进。定期向海内外选聘高级专门人才。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更多的专业培训基地,提高劳动力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人才使用情况的跟踪服务,完善用人制度和人才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上海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性。

长三角及全国驱动模式:借助长三角经济发展基础与实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取成为世界服务业转移的中心之一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的结构升级、功能优化是互动的。上海服务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辐射半径小,大部分服务业的服务半径仅仅限于全市范围,扩展到长三角的还不多,触角能够伸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就更少。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长三角各地合理分工,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和服务全国的问题。扩展服务半径,获得不断扩展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应成为上海提速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大动力和重要目标。可以增强和完善上海港区综合配套能力,辐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可以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进长三角金融合作与联动,强化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功能;可以结合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或制度框架,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并通过跨地区的贸易、投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国际航运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资金金融、商业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两者还将产生对会计审计、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的巨大需求。

作者:张慧文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