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安立仁正文
安立仁:双元创新搜寻、竞争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第20162期 发布时间:2017-3-15 点击数:

    内容提要:动态多变的市场与日益激烈的竞争驱动企业开展创新搜寻。但创新搜寻并非天然有益,搜寻平衡是企业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文章基于现代双元理论,构建了多维整合的创新搜寻构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样化的双元创新搜寻策略,并系统地梳理出不同双元策略的运行机理与创新绩效效果。探明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竞争强度这一典型的市场环境对创新搜寻双元战略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差异化调节作用。

    关 键 词:创新搜寻/多维构念/联合双元/竞争强度

  新的创新环境下,创新需求与企业创新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创新搜寻作为破解该矛盾的显性途径备受管理者与学者们的重视[1]。主流观点认为,创新搜寻有助于企业感知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激发新的创意与概念:创新搜寻能够赋予企业一系列的选择优势,有利于企业寻找满意的问题解决方案:创新搜寻实质是企业学习,能使组织有机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2](P176-190)[3]。然而,创新搜寻并非天然积极有益。在创新搜寻进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竞争性搜寻活动,企业倘若过度关注和依赖一方而偏废另一方,即创新搜寻“失衡”,极可能引致企业落入创新“陷阱”,继而损害创新绩效[4]。

  由此,创新搜寻平衡问题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且成果丰富。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研究依循单维或二维测量而忽视、掩盖了不同维度对概念表征的特殊贡献,多维创新搜寻研究的缺失限制了搜寻理论的完整性和对创新实践的指导性[5]。其次,多数研究仍然秉承传统权衡取舍观来部署单极主导的创新搜寻战略,企业始终难以克服因增强机制与路径依赖引发的“组织近视症”;少部分学者虽提及从权衡取舍向现代双元的思维转变,但缺乏明确具体的双元策略[4]。最后,现有研究在探讨双元创新搜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时,对权变因素关注不足,尤其是缺乏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情境因素的考察。

  鉴于此,笔者首先构建了多维创新搜寻构念。在此构念下,遵循现代双元理论中的“联合双元”概念,形成了三大类共六种双元创新搜寻策略,并剖析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与效果。最后,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重要的市场环境因素——竞争强度作为调节变量,探寻双元创新搜寻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权变效应。

  二、多维创新搜寻构念

  “创新搜寻”是企业为机遇发现或问题解决,跨越时空、组织与认知边界,对知识资源进行扫描、甄别、获取、整合与重组的活动集合[6]。创新搜寻引发企业惯例的修正、突变、更迭,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是组织学习与演化的根本机制[7]。创新搜寻属于“伞形概念”,包含搜寻的战略动机、时空范围、行为特征、知识方向在内的与创新相关联的多个维度。而创新搜寻的划分维度本质上源于对创新搜寻实践中关键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包括需要搜寻什么、在哪里搜寻所需、如何搜寻所需[8]。围绕这三个问题,笔者构建出多维整合的创新搜寻构念,如图1所示。
  
                                                                        图1 多维创新搜寻构念

  首先,对于“需要搜寻什么”的问题,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创新由知识的重组与创造引发,创新搜寻的目标即知识。对于搜寻的知识类型,早前研究主要探讨技术知识搜寻,但是创新产品最终须为市场所接受,因此,成功的创新还需要搜寻市场知识[4]。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性质、创新作用、搜寻惯例各不相同,代表两类搜寻对象且不可相互替代。鉴于此,笔者提出以市场及技术知识搜寻共同表征搜寻目标。

  其次,关于“在哪里搜寻”的问题。本地与远程搜寻是被广泛采用也较为完善的两个概念,但是两者均属于搜寻范围的范畴,区别在搜寻宽度不同[7]。本地搜寻在现有知识基、惯例与先验路径附近的范围内开展,搜寻范围窄;远程搜寻则在与现有知识基、惯例与先验路径距离较远的范围内开展,搜寻范围宽。因此,笔者用搜寻宽度描述搜寻范围,本地与远程搜寻则被视为搜寻宽度的两端,意味着搜寻范围由窄渐宽。

  最后,对于“怎样搜寻”的问题,现有研究并没有统一、明确的答案可以遵循。考虑到创新搜寻不仅是对知识资源的探寻与获取,也涵盖着利用与重组等重要环节。所以,笔者借鉴Katila与Ahuja(2002)提出的搜寻深度以表征搜寻行为特征,它反映着组织重访、提取、挖掘、利用知识的强度、频度、纯度。

  综上,笔者提出创新搜寻目标(包括市场及技术知识搜寻)、宽度与深度的多维创新搜寻构念。

  三、双元创新搜寻策略构建

  (一)现代双元思想与双元创新搜寻内涵

  在资源约束与有限理性双重制约下,企业必须对各维及各维间的搜寻行为作出资源与注意力配置方面的战略部署,从而达到“满意”的创新绩效。传统权衡取舍观主张通过间断均衡或时间分离机制对搜寻行为进行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选择,其结果是短期内可能提升创新绩效但长期将导致企业“自我毁灭”[4]。现代双元观主张通过平衡能力、情境营造、融合管理等机制对多维搜寻作出同步并序、同时兼顾的战略安排[9],实质是短期创新绩效提升与长期竞争力保持兼顾的管理思维。

  需强调的是,笔者采用“联合双元”而非“平衡双元”的概念来界定研究边界。平衡双元以一维线性视角将矛盾双方视为连续图谱的两端,双方虽并存兼顾,却一主一辅、此消彼长地周期交替,体现为零和博弈:联合双元将矛盾双方视为相互独立且水平相当的个体,两者并序兼顾发挥“1+1>2”的协同效应[9]。从理论层面看,多维创新搜寻的各维度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彼此替代;而双元原意“双手的灵活”暗喻企业在矛盾双方均重视、善用且高效,联合双元更适合本文研究对象设定,更能体现现代双元观实质。

  (二)双元创新搜寻策略

  按照前文多维整合的创新搜寻构念,遵循现代双元理论,企业在市场与(或)技术知识领域内并序兼顾地进行着不同深度与广度的搜寻行为,可在图2所示的五个区域中布局搜寻战略。其中:区域Ⅱ中市场与(或)技术知识的搜寻宽度与深度均处于最低水平,会严重影响创新绩效,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属于无效战略;区域I、Ⅲ中市场与(或)技术知识搜寻宽度与深度一高一低、此消彼长,属于平衡双元而非联合双元,不在本文研究之列;区域中V市场与(或)技术知识搜寻宽度与深度均处于中间水平,相当于两者均为0.5,其和为1,属于对称双元亦非联合双元,因此不在本文研究之列。最后,区域Ⅳ中,市场与(或)技术知识搜寻的宽度与深度均较高吻合联合双元理念,因此是构成多维创新搜寻联合双元战略的唯一战略区域。
  
                                                                            图2 多维创新搜寻矩阵

  区域Ⅳ所包含的战略要素可以形成三类六种双元创新搜寻策略。第一类,搜寻同类知识时,宽度搜寻与深度双元,具体包括市场知识宽度与深度搜寻联合双元、技术知识宽度与深度搜寻联合双元。第二类,完全宽度或完全深度搜寻时,市场与技术知识双元,具体包括市场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联合双元、市场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联合双元。第三类,跨域知识领域搜寻时,宽度与广度搜寻交叉双元,具体包括市场知识宽度搜寻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联合双元、市场知识深度搜寻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联合双元。

  (三)双元创新搜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

  首先,第一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此类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宽度与深度搜寻的相互平衡。宽度搜寻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知识基规模,不断地扩展着可能的知识组合阈值,增大了企业创新的潜在空间与机遇。但是,成功的创新以知识创造性地架构为发端,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建立起知识与意义之间的特定概念关系。而这种意义建构能力根植于企业深度搜寻时对其所占知识资源的重复探访、高纯萃取与精益研究[9][10]。深度搜寻加快原本混杂、离散的元件知识有序地收敛于具有某特定创新概念设计的架构知识。这就使得与某特定创新概念设计符合或者匹配的知识元素在宽度搜寻中可以被有效识别并准确、迅速地与其对接,进而加快知识向创新品的转化,降低创新不确定性。

  总之,宽度搜寻为创新提供远程知识资源,是由本地向外发散的;深度搜寻为创新提供通路资源,是由无序向有序收敛的;两者通过“概念协同”(conceptual synergies)机制共同推动创新绩效提升[10]。

  其次,第二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此类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搜寻的相互平衡。市场知识是关于顾客偏好与欲求、产品消费与换代、企业自身或联盟者、竞争者市场结构与细分等,对其搜寻有助于企业紧紧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断增强组织对外部环境变迁的适应性,降低创新商业化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然而,按照需求—供给理论,创新需求往往具有即时性与无条件性,创新供给恰恰具有时滞性及有条件性。换言之,并非所有创新需求都能够被满足。这其中,技术知识搜寻至关重要,因为技术知识是与输入/输出转化过程相关的知识集合,如技能、经验、诀窍、技术、生产工艺与方法等[9],对其搜寻保障了企业获得与创新需求匹配的技术,从而使创意、产品概念最终转化为创新产品。

  总之,没有市场知识搜寻,企业难以获得顺应市场发展的创意和产品概念;没有技术知识搜寻,企业可能会因技术瓶颈造成创新项目搁浅。只有两种搜寻同时兼具,创新“需求—供给”协同[10],创新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最后,第三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此类策略旨在实现宽度与深度搜寻、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搜寻两组竞争性搜寻任务的同时平衡。

  市场知识宽度搜寻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联合双元下,市场知识宽度搜寻为企业带来更多新领域、新模式、新平台的市场资讯,有益于企业创意与灵感的萌生[10]:技术知识深度搜寻则意味着知识的高频地反复地调取及使用,其结果是创新者能够准确地调用元素知识、正确地建构模块知识,提高新创意、新概念成功转化为商品的成功概率,缩短创新前置时间;反过来,深度技术知识搜寻深化着创新者的知识认知,这有助于企业在创新品市场化进程中作出相应客观的预判与科学的决策[11]。

  市场知识深度搜寻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联合双元下,既有市场知识的深度搜寻有助于企业在创新产品与服务提供进程中找到顾客利益最佳组合,从而不断完善顾客问题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技术知识的广泛搜寻可以为企业注入异质知识元素,使企业创新所需的技术组合可以以级数式增长,从而根本上保障了顾客最佳利益组合的帕累托改进在技术层面能够实现[11]。

  可见,此类双元创新搜寻策略中“概念协同”与“供需协同”机制交互地推动企业创新绩效不断提升。

  四、竞争强度的调节效应

  (一)对第一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

  竞争强度高时,第一类策略中竞争性搜寻行为其统一性会增强而对立性会减弱。原因在于:

  首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存继与发展,企业必须跨越现有知识基进行宽度搜寻,从而获取新的资源与能力以谋求新契机,而此时并序协同地进行深度搜寻可以为宽度搜寻提供财务资源的支撑,并形成对新知识的甄别能力、吸收能力与应用能力。

  其次,当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特别是当产品和服务趋同化日益明显,沿循着原有的惯例和路径进行深度搜寻难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种危机会迫使企业对现有共享的信念、假设、流程产生质疑,从而形成对新技术知识、新市场知识较高的探索意愿与接受程度[11],由此会降低企业并序进行宽度搜寻与深度搜寻之间的冲突。

  由此可见,竞争强度对第一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增强型调节作用。

  (二)对第二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

  当竞争强度高时,第二类策略中相互竞争着的搜寻行为其对立性依然会降低。因为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以及发展,企业会更加注重市场与技术两类知识的“供求协同”以保障组织整体创新成功率。

  但是,当竞争强度高时,第二类策略中相互竞争着的搜寻行为的统一性表现却不尽相同。对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联合双元策略而言,竞争强度高时,市场知识宽度搜寻为企业注入新的异质市场知识,可能引发企业创新品核心概念的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在技术知识领域迅速重构、释放原有惯例与路径以尽快找到满意的问题解决方案将新创意、新概念转化为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市场知识宽度搜寻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的统一性与竞争强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对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联合双元战略而言,竞争强度高时,由于现有顾客偏好基本显性化,技术日渐标准化,开展深度搜寻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新价值,也就难以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点。因而,竞争强度越高,市场知识深度搜寻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的统一性就会越低[11]。

  由此可见,竞争强度在第二类策略与创新绩效之间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对市场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联合双元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增强型调节作用:对市场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联合双元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干扰型调节作用。

  (三)对第三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

  竞争强度高时,第三类策略中竞争性搜寻行为其统一性会增强而对立性会降低。原因在于:竞争强度较高的环境往往促使企业采取宽度搜寻来支持“差异因子”的获取。但是,宽度搜寻会花费较高的费用,面临较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投资回报期较长,而成本、成功率、时间恰恰是竞争激烈时企业生存的关键。此时,采用市场(或技术)知识宽度搜寻与技术(或市场)知识深度搜寻的策略,则可以节约在两个知识领域同时进行全新知识探索的高额成本支出,可以借助对积累性既有技术知识(或市场知识)的再利用来缩短创新前置时间,提高投资回报率。

  当然,不同创新搜寻目标下,宽度与深度搜寻交叉双元策略的对立性源于宽度与深度搜寻、市场与技术知识搜寻之间的竞争。竞争强度高时,这两对竞争性搜寻任务间的冲突均会相对降低,其原因与前文第一类与第二类创新搜寻联合双元策略的对立性分析一致,故此处不再赘述[10][11]。

  由此可见,竞争强度对第三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增强型调节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贡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企业如何在多维创新搜寻空间实现搜寻平衡”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按照企业创新“需要搜寻什么—在哪里搜寻所需—如何搜寻所需”的逻辑思路,形成了多维创新搜寻构念,即搜寻目标(包括市场与技术知识搜寻)、搜寻宽度以及搜寻深度。

  其次,以现代双元观替代传统权衡取舍观,采用联合双元理念,将竞争性搜寻任务视为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行为,并序安排,构建出三类六种双元创新搜寻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创新搜寻在不同层面实现平衡。

  再次,发现三类六种双元创新搜寻策略均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但每种策略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却不尽相同。第一类与第二类策略分别通过“概念协同”与“供需协同”机制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第三类策略中两种协同机制交互耦合地发挥作用,推动企业创新绩效螺旋上升。

  最后,竞争强度是影响双元创新搜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重要权变因素。竞争强度对第一类、第三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增强型调节作用。竞争强度在第二类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对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宽度搜寻联合双元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增强型调节作用;对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深度搜寻联合双元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起干扰型调节作用。

  (二)研究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体现在:(1)多维整合的创新搜寻构念进一步厘清了现有单维与二维构念交叉重叠的关系,使搜寻的概念刻画更贴切更充分地反映搜寻内涵的丰富性与立体性,加深了对创新搜寻的理解,而且更好地指导实践。(2)将现代双元理论应用于创新搜寻领域,是对创新“双陷阱”困境破解的一种全新管理范式。基于联合双元理念构建的创新搜寻联合双元策略框架为企业搜寻实践提供全面战略选择。(3)将竞争强度这一权变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双元创新搜寻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黑箱,弥补现有研究忽略权变因素的不足,引导企业依据自身所处行业的竞争强度,科学选择适宜的双元创新搜寻策略。(4)研究结论启发管理者全面理解创新搜寻行为的多维属性;转变选择性战略思维,培养双元思维模式,决策重心从“权衡取舍”转变为“并序兼顾”:提醒企业务必依据自身所处行业的竞争强度,科学选择适宜的双元创新搜寻策略。

原文参考文献:
[1]Laursen K.Keep Searching and You'll Find:What do we know about variety creation through firms' search activities for innovation?[J].Ind Corp Change,2012,(5).
[2]Nelson RR,Winter SG.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Cambridge:Belknap Press,1982.
[3]Grimpe C,Sofka W.Search Pattern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low-and high-technology Sectors in European Countries[J].Research Policy,2009,(3).
[4]March J.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1).
[5]洪茹燕.国外组织创新搜寻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6]Khler C,Sofka W,Grimpe C.Selective Search,Sectoral Patterns,and the Impact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J].Research Policy,2012,(8).
[7]Katila R,Ahuja G.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arch Behavior and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6).
[8]魏江,冯军政.企业知识搜寻模式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12).
[9]Turner N,et al.Mechanisms for Managing Ambidexterity: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3,(3).
[10]Voss GB,Voss ZG.Strategic Ambidexterit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mplement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Product and Market Domains[J].Articles in Advance,2012,(11).

作者:张晓棠 安…  编辑:wuhaili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