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文启湘正文
文启湘: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的现代流通体系构建
来源:经济经纬 200203 发布时间:2005-12-23 点击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消费者主体整体向上位移,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使人们对过去固守的生产者是主体的观念产生了怀疑。加之消费者主权地位逐渐确立,商业作为启动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将转化为周而复始的经济增长的新起点便成为人们共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将由社会再生产中的末端行业升位为先导行业”(刘国光,1999)这个观念的确立,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商品流通体系的发育程度直接决定和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要发展市场经济,扩大社会再生产,就必须首先发展和完善流通体系,即建立现代流通体系。
    当今,工业化、信息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两个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宏观外部环境。因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就不能不考虑工业化和信息化对流通体系的要求。
        
    一、工业化对流通体系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清楚地观察到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工业化萌发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却飞跃发展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所产生的第二次产业(工业)内部的一系列特殊分工之中”(李继文,2001)。工业化本身建立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基础上,同时大规模生产从客观上要求社会各个方面以职能效率为核心,追求“以少胜多”,并选择尽可能“合理的”行为方式和途径。这种特点对处于生产和消费桥梁与纽带地位的商品流通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实现商品资源的合理配置。所谓高效是指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实现商品从生产向消费的转移。而要高效率地实现商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市场手段无疑是最优选择。因此,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商品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就成为工业化对流通体系提出的根本要求。
    1.价格市场化。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而“流通业是最先并且最集中的反映竞争的深度、广度和强度的前沿产业,从而也是竞争压力最大的产业”。(张友仁,1995)流通业能否通过有效竞争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不但影响流通体系能否最终实现通过市场配置商品资源的目的,而且影响生产者能否根据准确的价格信号来调节生产。价格通过市场来形成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流通领域的价格必须是通过市场供求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反映商品资源的稀缺程度,引导商品资源的合理配置。
    2.交易渠道和交易方式选择市场化。工业化要求交易渠道和方式的选择必须市场化,这就是说选用哪种渠道,渠道本身的长短,环节的多少都由市场需求及商品特点来决定;具体采用什么交易方式,也要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
    3.交易制度化。工业化要求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不仅是需求导向经济,而且是法制经济,市场内的一切交易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和法规的制约,所以交易必须制度化,这就是要通过交易制度的建立、健全,避免人为因素对流通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流通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外部环境。
    4.现代企业成为交易组织的主体。现代流通企业是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特点,实现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流通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活动的真正主体。其行为受到市场约束,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其经营日益专业化,规模日益扩大,并出现多元化和跨国经营的趋势,从而成为流通领域配置和调节商品资源的中坚力量。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结构的改善,流通领域企业效益将会普遍提高。
    5.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是以高度的组织化、社会化、现代化将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流通新形式,具有销售代理、集散转运、定单处理、商品配送、信息传递等功能,其核心功能是销售代理和商品配送。由于物流中心实行统一进货、统一储存、统一配送,按照经济、合理、安全的原则,确定最佳配送路线、时间和安全库存,实现联购分销、库存共享,从而可降低单个企业库存资金的占用,为众多生产厂家的商品销售提供代理,满足零售商多品类的进货需求。因此,有利于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商品流通的质量和效益。
    6.在组织、经营和制度上不断创新。从上个世纪起是工业化真正走进人们生活的时代,工业品进入人们生活反过来又为工业化进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工业化和消费之间的互动要求流通业与之相适应,促使流通业迅速发展,继超级市场和连销商店两次零售商业革命以后又产生了邮购商店、方便商店、折扣商店、专业商店、杂货店和仓储式商店等众多的流通业态。可见,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流通业在组织、经营和制度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二、信息化对流通体系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以计算机、移动电话和INTERNET为标志的IT革命是两次产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促进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流通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数字网络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众所周知,交换的最早形式为物物交换,由于没有媒介的介入体现为产销合一,使交换受到双方在品类、时间、空间、数量等方面要求严格一致的限制,影响交换发生的频率和质量。后来发生以物为媒介的交换,虽然因有媒介的介入便利了交换,却因交换媒介的经常变化也限制了交换的发展。只有货币这个交易媒介的产生和应用,才使交换发生了质的变化,使交换获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交换的媒介不但包括货币,而且不再局限于货币,产生了银行票据、合同、抵押、担保和契约等媒介形式,银行信用成为交换的重要媒介和支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日益盛行,数字网络日益成为交换的主要媒介,金融业的主导地位终将被信息业所取代。这种数字网络媒介的应用必将大大地方便交换,节约流通费用,并引起一场真正的、全球性的流通业的革命。
    2.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要求商品流通活动必须广泛地引进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商品流通的有关信息,建立组织商品流通的管理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使人们通过该系统就能了解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和价格变动情况,为流通的科学决策打下良好基础;运用现代运筹学、网络技术等科学原理来规划商品的分销方法和运转途径;在商场设计、商品储运、商品包装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等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采用,使流通企业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使流通业成为“涵盖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回收、再生等商品运动全过程的未来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产业”(冯昭奎,2001)。
    3.重视物流与配送环节。如果说工业化要求重视物流与配送,那么信息化则更加强调和重视物流与配送。因为数字网络的运用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供需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但买卖的真正实现却离不开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流通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空间就在于物流配送。
        
    三、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设想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商品生产须以商品流通为前提,商品化、社会化的生产过程必须建立在流通的基础上,因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市场实现商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但是流通领域改革的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整个流通领域目前不景气的情况下,探讨如何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积极进行交易组织重塑和优化
    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现代企业的成长。传统的流通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承担了许多本不应承担的任务,致使流通组织内无活力,外无压力,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育,影响消费需要的满足。因此,采取措施促进流通领域现代企业的成长是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首要任务。借鉴国际经验,在流通领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这些微观主体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这样,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流通组织实现独立人格、自主选择和平等竞争,在竞争压力和利润动机驱使下采取理性行为,加快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进程。
    根据我国流通领域的现状,流通组织的改革,不仅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包括结构的优化,其中既有规模结构的优化,也有网络结构、行业结构的优化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规模结构优化。这是因为,我国流通组织的规模普遍较小,致使商业产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加之商业行业本身进入壁垒较低,产品本身又很难差别化,从而造成商业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而结构不合理导致行为不合理(例如,近年来价格竞争成为惟一的竞争手段),最终导致全行业利润下滑,甚至全行业亏损。按照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由于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不合理行为,从而市场结构经过企业行为这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绩效。所以,要提高商业市场绩效就必须优化商业规模结构。同时,这也是商业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是应对国外零售业挑战的要求,是推动商业产业有效竞争的要求。当然,优化商业规模结构可通过重组、并购、连锁经营,或采用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等诸多种途径进行。
      (二)建立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展经营规模化、管理信息化、流程标准化、库存合理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应从我国的流通现状出发,既可以以批发企业为主,也可以以零售或生产企业为主,要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配套,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与专业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开放式物流配送中心和自营配送中心并举,形成以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其中,重点是要发展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即先将许多厂家的商品集中到社会化配送中心,由该配送中心将商品按要送往的各个零售商店进行分拣、配货,然后统一向各服务对象发送的物流配送模式,这种模式能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因而应成为我国发展物流配送的主导形式。
      (三)在积极推行代理的同时,发展以零售商和生产者为主导的交易渠道
    交易渠道选择决策是流通体系能否吸引生产企业、满足消费需要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影响流通企业的生存。传统的流通体系由批发商主导,体现在交易渠道上是形成了以商人批发商为主的渠道。现代流通体系下,渠道的形成要遵循市场原则,主要考虑费用的节约、速度的加快和实现对渠道的管控。我们认为:这时的渠道应以零售商和生产者(即: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为主导,而以批发商(生产商——代理商或经销商——消费者)为补充。
    商人批发商在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建立了固定的网络体系,拥有齐全的产品线、雄厚的资金支持、快捷而灵活的交付渠道,这一点厂商难以做到或者成本很高。并且和国外不同,我国为数众多的分散的零售商能力很弱,还必需依靠较有实力的商人批发商先为他们组织一次货源。因此,商人批发商这个层次在我国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但从发展趋势看,这些商人批发商应由经销商向代理商转变,包括代理采购、代理销售、代理仓储和运输等。这样,不但使经营更加专业化,而且能发挥商人批发商的原有网络优势,又能避免或降低风险,真正实现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从生产企业来看,对于某些实力雄厚,大量生产,产品特点突出的企业,自己组建销售网络可能更合理。从零售商来讲,有许多零售商实行规模经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也有大规模经营的能力,从而既可以直接面向消费,也可以面向其他商业采购。从渠道的选择原则来看,这种生产者或零售商为主导的渠道由于环节的减少、管控的加强更受到企业的青睐,因而应成为发展的方向。
      (四)促进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发展同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多种流通业态是交易方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为此,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建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连锁商店、自动售货机、商品目录店、邮购和网络销售等零售业态,增强商品的购买便利性;建立配销中心、配送中心、交易市场、商品交易所、会员制批发超市等方式,增强流通企业的商品分销能力;建设流通中心、物流基地等大型商品集散中心,增强商品流通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等等。交易方式是商业产业中经常变化的领域,因此,交易方式的现代化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要不断地创新。只有交易方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流通业吸引消费者并获得持续地发展。
      (五)加快市场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
    市场的有序、高效运行依赖于健全的制度作保证,也就是有赖于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制秩序和道德秩序作保证。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在制度上最紧迫的工作应是:一要限定市场的进入主体资格,坚决杜绝无责任能力、只能负赢不能负亏的主体进入流通;二要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严格界定流通主体的行为,规定那些行为合法,那些不合法。这就是说,只有企业有责任能力,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才能允许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要采取措施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消除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市场交易活动要遵循自愿、等价、互利等原则,严禁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对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要严厉打击,净化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文启湘 王…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