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男,1978—1984年就读于四川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承担过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地市级以及国有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40余项。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的成果主要有:1982年在《未定稿》和《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文章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好评。提出我国粮食供给保障的目标是城镇居民,农民的粮食供给尽快完全市场化。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后,又被选入《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作为国内的研究新成果向国外推介。总结二滩电站的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议。文章发表于《经济学家》杂志,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89年,在分析中国粮食产量波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要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稳定的粮食供给机制,该文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此后,于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及其比较效益》,再次论证这个问题。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研究成果的预见性。针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难点,1999年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粮食价格与粮食储备的宏观调控”提出正确运用价格杠杆在国家和农民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粮食储备格局,减轻国有粮食企业过重的储备负担。该文获学术界的好评。1987年以来,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8本,发表论文60余篇,公开发表成果近200万字。多次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光明日报》、《经济学家》、《改革》、《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金融研究》上发表文章。获省部级以上(含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四川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胡小平简介 [2006-3-31 15:34:1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