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商界精英正文
让三百年药香飘全球——访北京同仁堂总经理丁永玲
来源:2006 -03-09 联合早报新加坡 发布时间:2006-3-9 点击数:


  如果你这一生没有去过中国,或者一辈子没有同中医中药打过交道,你可能不懂什么是“同仁堂”。

  但假如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或《大清药王》,并被那里一幕幕扑朔迷离的故事所吸引和震撼,你实际上已经走进了这座古老的殿堂。因为那里上演的故事,说的正是这个同仁堂。

  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享誉海内外。

最近,同仁堂通过竞标方式,获准在本地亚历山大医院开办中医诊所,第一次在海外堂堂正正跨入国家级西医医院门槛,就要正式对外把脉行医。

  记者日前抓住时机,采访了来新考察工作的北京同仁堂国际公司总经理丁永玲。

  丁永玲看上去很年轻,留一头短发,聊起话来快人快语。

  据她介绍,近年来,同仁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资产总额50多亿元人民币(超过10亿新元),年销售额40多亿元,公司销售终端网络遍及海内外,共拥有各类分店、连锁店和店中店400多家。其中,在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7家合资公司及门店。

同仁堂去年出口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3200万新元),连续几年在全国中医中药行业名列首位。

  丁永玲说:“同仁堂是在经营一种文化,而不只是经营一种产品。我们从品牌文化入手,夯实销售终端网络的基础。”

  她说,同仁堂进入亚历山大医院设堂施诊只是他们在海外扩展业务方面所迈出的第一步,公司将利用自己的“名医”、“名药”、“名牌”优势,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本地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最终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营模式。

  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

  2004年6月,同仁堂在香港购地1万1700平方米,投资1亿5000万港元(3100万新元)设立首家境外生产基地,集海外生产、研发和营销于一体,志在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新工厂已进入生产线调试阶段,预计年中可投入试运行。

考虑到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同仁堂最近通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取得“哈拉”(Halal)认证,以便让更多的回教徒服用中药或接受中医治疗。

  丁永玲坦诚的说,海外推广中医中药确实有一定困难。老一代华人容易接受,但年轻人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西方人则更不容易。

  “我们要从自己的品牌入手,让大家了解为什么同仁堂经历300多年后仍经久不衰,我们在产品、质量、经营、特色方面到底有什么秘诀,最终让大家信服我们。这是我们在海外发展的一项主要工作。”

  同仁堂接下来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欧盟市场、北美市场和澳洲市场。公司将同澳洲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对中医产品共同进行研发论证,以便让更多的洋人接受传统中医和中药治疗。

  公司也有意同欧美一些大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它们的全球销售网络,在更高的层次上推销自己。

  同仁堂下一步将向海外输出管理和标准,“就像麦当劳一样,以我们的牌子作规范,然后在海外市场特许加盟,让同仁堂成为全世界的中药店,”丁永玲说。

  “我们所做的是中医药事业,我们要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的国粹,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徐伏钢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