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来自中部尤其是湖北的代表认为,中部的发展机遇再度来临。中部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农业发达,同时也是老工业基地。过多的特点反而让中部失去特点,也成为崛起乏力的原因。十一五期间,找到重点发展方向,对于中部是最紧要的。
20多年前,当何大南辞去武汉健民制药厂临时工的工作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汉正街近二三十年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见证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在人们还为万元户惊羡不已的时候,百万富翁在汉正街已经不是新鲜事。只不过,最初在汉正街经营的108户,现在只有十几户还坚守汉正街。一部分是金盆洗手,大隐于市,但更多的人又回到起点,以失败告终。
何大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汉正街“不倒翁”之一:拥有一家礼品公司,三家总计数万平方米的商城,此外还涉足餐饮、房地产和创业园建设。
汉正街“不倒翁”
1983年,何大南带着靠2平方米服装摊位赚的30万元钱,挺进汉正街。这一年,他21岁。
其时,汉正街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1979年,拥有500年历史的汉正街,率先在中国大陆恢复了个体户;1982年8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验值得重视》,使汉正街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凭借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商品齐全,价格便宜,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远在新疆、东北的人,都千里迢迢到汉正街打货”。
当时的汉正街,是卖什么都赚钱的地方。9年服装经营,何大南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1985年,经人介绍,何大南结了婚。尽管当时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但因做生意需要周转,夫妻二人买了仅仅四十多平方米的私房居住。
之后,随着竞争加剧,服装生意利润日薄,何大南转行经营礼品。
1994年,何大南联合朋友,成立财源礼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他和朋友各占50%的股份。那时,在6000多家汉正街商户中,何大南的公司是最早的十几家注册公司之一。事实上,何的私人公司放在当时的全国,也并不多见。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股份公司才开始在国内发端。
财源公司租了100多平方米的门面,何大南将公司标牌和牌徽挂在门上。“一个个体户,还想成立什么公司。”有商户讥笑道。但更多的人表示赞赏和理解:“这小子头脑还蛮灵活的。”
组建公司,是促使何大南事业上台阶的关键一步。
当个体商户时,何大南的经营是典型的夫妻店模式。和众多的汉正街“前店后厂”商户一样,何大南的店也雇请了10多名工人,开展服装加工业务。
“个体户,能力有限、精力有限。”何大南感触最深的是,公司的成立,让自己经营更规范,信息更灵通,有了一个做事业的平台。
事实上,何大南公司的扩张,是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致的。1994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国内经济就驶入了快车道,何大南的生意亦是在这个时候滚雪球般发展起来。
发展到今天,何大南投资1000多万元、在武昌司门口开发的创业园已经开业;在汉口繁华地段,他将开发面积达30万平方的楼盘。
1996年,何大南在汉正街买了150多平方的房子。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2000年,何大南第三次搬家,离开环境嘈杂的地方,在一个小区买下了300多个平方的复式楼。
见证武汉价值回归
随着交通、通信的发达,还有周边小商品市场的兴起,汉正街的经营地位逐渐下滑,同时九省通衢给武汉带来的地缘优势也在与沿海地区竞争中逐渐被削弱。以前的“买全国,卖全国”,变成了主要针对华中地区和西南的重庆、四川区域商品市场。
作为少数能一路顺风顺水走下来的第一批“个体户”,跟早年汉正街的小商贩相比,何大南似乎成功了。
“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商人,做着不大不小的事。”几经相约,才愿同记者见面的何大南,语气平静地说道。
何大南的妻子协助他管理一家礼品公司。“她现在管理能力上提高很快,能替我分担很多工作。”
何大南说,当时的汉正街,挣钱太容易了,很多人经不住各种诱惑,最后一无所有。而自己之所以有今天,主要是把持住了自己。
13岁开始做“投机倒把”生意,自称读书不多的何大南,现在订有十几种报纸,“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
何大南这一代人从小家贫,读书不多,对两个小孩的教育,他和众多汉正街人一样,非常重视。何的大女儿现在武汉大学读市场营销专业,父母对她的发展规划长远:“毕业后到国外留学,归国后让她自己开办公司。”
何的小儿子,他花费1.2万元的择校费,让其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将来也想其步女儿后尘,读名牌大学。”
在汉正街投资了很多项目,何大南对这条街道的未来很有信心。“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尽管中央没有给多少钱和政策,但仍有不少资本向中部武汉流动。”何大南说。
自从武汉城市经济圈的概念被提出后,从2001年浙江钱江集团斥资30亿元,进入汉正街改造领域以来,在武汉市政府的主导下,汉正街的二次改造和复兴便迅速启动。
此后,上海西北盛唐集团、甘肃大陆桥和湖北清江房地产公司等房地产开发集团纷纷进入汉正街,投资达200多亿元。正在建设中的汉正街第一大道、龙王庙商业广场等工程,让这条街道成了一个大工地。
2005年1月,上海世贸集团斥资31.5亿元,在武汉买下了853亩的地,创下了国内“地王”的称号。3个月后,这个“地王”纪录就被刷新,香港瑞安集团以33.9亿元的天价,拍下汉口永清片区719亩商务及住宅用地。4月30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以16.23亿元拿下汉口闹市区花楼和老莆片两块商业“宝地”。
万科、金地、顺驰等房地产大鳄,一个个在武汉争相拿地。
“武汉的价值被低估了,现在价值正在回归。”武汉市开发协会秘书长肖汉昌分析道。
与此同时,汉正街也在提档升级,实现价值回归,让“天下第一街”的美誉名符其实。
“只要认真经营,汉正街总是有机会的。”何大南信心十足地说。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宗庆后:不屑上市骗钱 海外收购是给人送钱 [2013-9-27 14:43:50]
- 宗庆后:中国零售业大有可为,娃哈哈商业信 [2013-7-19 8:53:00]
- 胡子敬:零售业仍是“朝阳产业” [2013-4-12 9:18:43]
- 孙为民:零售业:料峭春寒等闲看 [2013-3-18 9:53:21]
- 马云:电商大战胜负在四年前就已见分晓 [2012-11-14 9:17:46]
- 王府井百货郑万河:中国第一店 十年闯三关 [2012-11-8 11:13:1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