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和谐商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商业和谐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和谐商业的理论基础。和谐商业包括从业者自我和谐、企业内部和谐和商业与外部和谐四个层次。构建和谐商业,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商会的协调与自律机制、企业的自我表现调节机制、社会的监督机制与和谐商业文化的黏合实现。本刊摘登此文,以饗会员。
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部门,具有媒介商品交换的功能,所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和谐商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战略意义。
一、和谐商业的理论基础
(一)和谐商业的含义
和谐商业是指商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商业部门与外部之间相互协调统一的状态或关系。和谐商业包括从业者个人和谐、企业内部和谐、商业内部和谐与商业内外之间的和谐。这里,员工自身和谐是指员工的思想与行为的和谐。企业内部和谐是指劳动关系的和谐,包括员工之间的和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和谐是指商业内部各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包括商业内部零售、批发、商业代理、期货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各业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商业与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则包括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和谐以及商业企业与政府、商会、供应商、竞争对手、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其中,员工自身和谐、企业内部和谐属于和谐商业的微观部分,商业内部和谐属于和谐商业的中观部分,而商业部门与外部的和谐则是和谐商业的宏观部分。
(二)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和谐商业的思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揭示了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所有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通过交换。商品生产者只有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惊险的跳跃”,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得价值,而消费者也才能获得使用价值。如果商品不能实现惊险的跳跃,那么,“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生产者。”这里就包含着和谐交换的思想: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必须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否则,商品卖不出去,其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在分析单个产业资本循环时,马克思指出:产业资本实现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保持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这里就包含着和谐流通的思想: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只有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并在运动中相互衔接,才能实现和谐流通。
在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时,马克思指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而社会总产品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社会总产品在实现过程中包含三大交换关系:第I部类与第II部类之间的交换以及第I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换和第II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换。无论是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还是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I部类与第II部类之间、第I部类内部和第II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不仅要按比例协调生产,而且要保持交换上的协调。这里实际上就包含着社会总资本实现过程中的和谐交换思想。
因此,尽管现代商业越来越发达,但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和谐交换、和谐流通的思想仍是现代商业和谐的理论基础,不仅商业与非商业部门之间、商业与社会再生产其它环节之间要保持和谐。商业内部各部分、各环节之间,商业企业之间要保持和谐的关系,甚至商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员工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之间也要保持和谐统一。
(三)科学发展观的和谐思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因此,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不仅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和谐。而且各部门之间、各行业之间、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环节之间的发展都要和谐。由于商业与生产、消费、分配紧密相关,因此,商业不仅要与生产、分配、消费要和谐发展,而且商业内部各业态、各环节之间, ,甚至是商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要和谐发展。
二、和谐商业的实现机制
构建和谐商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商会、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协作,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从实现机制的角度来看,要通过下述几个机制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来实现。
(一)宏观调控机制
政府是国民经济的“调控器”。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是通过“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实现的。即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奖金等经济杠杆,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价格政策等),为市场的有序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为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尽管商业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竞争比较激烈,但政府的作用并不是无所作为。政府在构建和谐商业中的调控重点:一是为构建和谐商业创造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平的法律环境和安全交易的社会环境。二是严格执法与监督,培育规范的商业企业,让企业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竞争风气。因此,政府既要“管”又要“理”,对不遵守市场规则、假冒伪劣、强买强卖的要管,使市场有序运行,而对不协调的关系则要理,理顺各种不协调的关系。政府要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使商业与社会再生产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商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
(二)协调与自律机制
商会是非赢利性中介组织,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是和谐商业的“调节器”。商会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各方利益、进行行业监督与行业自律等作用。对于政府不能做、做不好而企业又无能力做的事情,商会能够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商会对构建和谐商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关系协调和行业自律两个方面。
在关系协调方面,一方面,商会对上接受政府的指导,并代表众多企业的共同利益与心声,向政府有关部门谏言献策,对下与企业或经营者紧密联系,传达政府的政策意图,通过协商、共议、公约等集体契约形式形成行业意志,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地在企业中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商会在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以及本地区内部会员企业之间进行广泛的利益关系协调。
在行业自律方面,第一,通过章程、行业公约、行业服务规范、行业交易规则或惯例、行业质量标准、行业规范经营示范条例、执业纪律、职业道德惩戒规则、商业争议处理规则等实现行业自律。第二,通过与国家、省、市技术监督和质量检测部门的密切合作,积极参加一些行业性的检查、验收、认证、资质审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服务的质量检查与抽查,促进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第三,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秩序的维护与整顿,在打击造假和反对恶性竞争、无序竞争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维护市场铁序方面,商会能起到政府部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西方国家,制止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会网络来进行,我国也不例外,温州商会在这方面的作法值得借鉴。
(三)自我调节机制
商业企业的和谐是和谐商业的微观基础,因此,构建和谐商业的重点应该是培育和谐商业企业。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因此,和谐商业企业是通过企业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企业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功能的发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达到企业内部和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黏合机制
文化是和谐商业的“黏合剂”,和谐商业需要培育和谐商业文化。和谐商业文化,是指以和谐思想为核心价值观,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商业和谐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行业风尚的总和。和谐商业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亚文化。和谐商业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谐的商业企业文化,二是和谐产业文化。
从企业层面来看,和谐商业文化的黏合作用体现在:
首先,通过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来整合个人的价值观,以达成“共识”。企业通过对新员工的文化培训,经过认识、接受、认同到内化为信念来改变员工的观念,来塑造员工按照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思维的方式。
其次,积极培育团队协作精神,以产生协同效应。
第三,积极培育员工的归属意识。归属意识能让员工产生互相依赖的心理、自由自在的感觉、家的温馨与和睦,能把员工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打造美好家园而努力工作。
第四,积极培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鼓励自主创新、艰苦创业,宽容失败。形成鼓励创新创业、保护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从产业层面来看,和谐商业文化的黏合作用,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倡导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共生共荣理念。现代经济学认为,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竞争与合作共存,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共生。
需要有序的竞争,大家共同遵守行业规范,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三是要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诚信是合作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金,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诚信经营的商业伦理道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实现购销两旺。
(五)监督机制
和谐商业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否则,即使能够建成和谐商业,也难以维持。构建和谐商业的监督机制包括舆论监督和消费者的监督两部分。舆论监督是主导,舆论的相对独立性,使得舆论监督具有公正性强、透明性好、监督力度大、导向性明显等特点;而消费者则是社会监督的主体,因为,消费者是直接参与商品交易过程,并且是商品的直接体验者,他们对商业是否和谐感受最深。
总之,构建和谐商业,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商会的协调与自律机制、企业的自我调节机制、社会的监督机制与和谐商业文化的黏合机制,实现个人和谐、企业内部和谐、商业内部和谐与商业内外部之间的和谐。
个人和谐与企业和谐是和谐商业的基础,商业企业要用核心价值来整合员工的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同时要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使员工的思想与行动相协调、个人的行动与企业的集体行动相协调,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商业内部的和谐是建立在微观和谐的基础上,对商业内部的和谐,商会可以充分发挥“调节器”的作用。商会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要积极倡导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在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精诚服务、感恩回报的紧密依存关系。而在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利于商业内部各业态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建立商业与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各产业部门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确保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刘强东:未来十年是零售黄金期 [2014-1-16 11:05:04]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定 [2013-12-31 14:38:31]
- 杨军艇解读广州商业:广州几乎没有成功的购 [2013-11-15 17:12:56]
- 王府井郑万河、首商于学忠等零售大佬论剑店 [2013-11-15 16:48:32]
- 迈入全渠道零售 多位企业高管精彩观点一览 [2013-11-1 14:59:52]
- 叶檀:上海自贸区改革必须横下一条心 [2013-9-27 9:04:2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