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外资的大举进入在事实上对本土零售业构成了打压。这一情况一直影响至今。因此,笔者认为,为相应扩大内需的政策,建立国内消费终端市场——零售市场的秩序和管控的主导权,保证零售市场中消费者利益和交易各方的权益,从而最终保证国民经济运行安全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显得特别的紧迫。中国零售市场不应再出现类似出口贸易世界第一而话语权和控制权旁落他人的局面。
外资零售巨头经过15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成为中国市场全域性连锁公司,而中国的零售巨头除家电连锁店外,一般都是区域性或有限的区域发展的连锁公司。目前中国零售业的第一主力是大型综合超市,而外资零售在这一主力业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上海市2010年1月份的数据为例,外资零售占大型综合超市数的55%强,在销售规模上大型综合超市单一业态的公司排名前五位都是外资零售企业。
零售市场可以说是中国国内市场中开放最早和开放最彻底的市场,但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零售业是否要划入关系国家、民生和国民经济安全的战略性行业。如果中国没有对内需市场切实的管控权,中国国内消费的终端市场存在着利益旁落的现实的可能性,一个国家的终端消费市场是真正的国家经济命脉。
从中国零售业目前发展的阶段上来看,国家对零售市场的管控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关系民生基本食品和用品在紧急状态下的品种管控和价格管控。第二,对城市商业地产的管控。
第三,对未来零售业主要发展形态“购物中心”开发对象的管控。2010年1月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乐购首个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项目在山东青岛开业,在此商业地产项目中Tesco乐购开设了购物广场,是集购物、娱乐、美食、健身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购物中心,这也是外资零售商在中国投入运营的第一个超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这一项目的开业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外资零售巨头开始以开发商业地产的形式大规模发展购物中心。
对外资零售巨头的这一发展动向中国必须予以高度警觉,原因是,这种发展将使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收到双重的商业利益。第一,中国现今零售市场的规模只相当于未来20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的13%,今天开发的大型商业地产将获得巨大的地产增值回报;第二,购物中心是一个可以集合整个零售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业态的大型商业形态,这就预示着外资零售巨头已经在谋划完整地整合中国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战略,财不大气不粗的中国零售业有可能就此沦落为其中的支付租金的“打工者”。因此,国家对零售市场管控的关注点要重点放在外资零售巨头开始涉足的大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和发展购物中心的业态上。当前欧美等国大范围地用各种方式制裁中国的出口产品,反对贸易自由化的行为盛行,因此中国强化对国内零售市场外资零售巨头不符合市场公平原则行为的管控,是一种对等的市场应对。
(作者是上海商学院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刘强东:未来十年是零售黄金期 [2014-1-16 11:05:04]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定 [2013-12-31 14:38:31]
- 杨军艇解读广州商业:广州几乎没有成功的购 [2013-11-15 17:12:56]
- 王府井郑万河、首商于学忠等零售大佬论剑店 [2013-11-15 16:48:32]
- 迈入全渠道零售 多位企业高管精彩观点一览 [2013-11-1 14:59:52]
- 叶檀:上海自贸区改革必须横下一条心 [2013-9-27 9:04:2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