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专家观点正文
从战略高度提升我国流通业地位
来源:2012年4月10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2-4-12 点击数:


    为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首要战略措施应是“权威界定、政府重视,将流通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

    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商品流通战略问题研讨会上,“我国商贸流通业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问题前沿报告》。报告提出,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首要战略措施应是:“权威界定、政府重视,将流通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在“八大战略”之外,报告还提出了“六大趋势”和“六大问题”。

    与会者认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团队提出的战略性判断和建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战略地位亟待重新认识

    “将流通业重新定位为创新型战略支柱产业,一点儿不为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则研究员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说,目前流通范畴界定模糊,高层重视不够,缺乏明确产业定位。

    宋则称,眼下,许多人对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巨大的、潜在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力”视而不见。“农业是基础,工业为主导”的观念实际上早已过时。衡量一个产业的地位,目前公认有三大标准:投资的主要领域、税收的主要来源、就业人口的主要渠道,符合这些标准的就应该认定为支柱产业。目前,流通业已经成为中央及地方的重要财源和提供就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从事流通行业的就业人口为1.39亿,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为18.2%。另外,流通业创造的增加值也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在京沪穗等特大城市甚至更高。

    他说,中国经济目前最困难、最棘手的就是调结构,而转变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式,流通业的地位颠不可破:它的订单机制、竞争机制,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对传统制造业的退出和新兴制造业的培育等等,都非常重要,作用不容小觑、须臾难离。

    “过去,研究流通业都从消费的角度看,实际上,它的生产性、服务性性质也非常明显。过去显然重视不够。”

    宋则强调,促消费只是调结构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工作。今后不应再囿于“搞活流通、促进消费”这样浅层次的提法,应上升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更高层面来认识。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在发言中也建议把流通业的先导性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张志刚认为,首先要在国家战略层面确立流通业的先导产业地位,提高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层对流通战略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流通可以说是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流通业有着引领经济、活跃市场、决定生产、惠及民生的作用,是涉及民生的基础工程。发展流通业最根本的还是观念问题。过去,我国流通业之所以落后,跟人们一直“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不无关系。但直到目前,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这种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是导致流通领域负担重、效率低、环节多、成本高、发展缓慢的源头。

    战略支柱地位客观存在

    商务部内贸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认同报告观点。

    他说,实际上,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商贸流通业的战略支柱性地位早就已经是客观存在,其基础性、支柱性位置已经形成,而且流通产业的地位还将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洪涛谈到,实际上,2003年在其专著《流通支柱性产业论》中即提出这一观点。“一个产业占GDP比例只要超过5%就可认定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而目前流通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3%;另外,从全国来看,流通业创造的增加值也已经占到GDP的13%以上。但很多人对此都熟视无睹,学界人士也不敢提、不敢讲,同时也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认识。”

    他举例说,北京的流通与服务性产业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4项相加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已经超过23%,成为北京的第一大产业。正因此,北京市已经将流通服务业列为本地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

    解决流通业痼疾呼吁大部制改革

    报告认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六大问题:流通范畴界定模糊问题;高层重视不够,缺乏明确产业定位问题;政策支持不够,市场分割问题;流通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问题;农村市场发展滞后,农民消费安全问题;流通理论、学科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提高问题。

    洪涛谈到,目前,我国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商业竞争过度,竞争环境存在诸多问题,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太低,只有不足2%。这些问题不解决,不提升其地位,不加以大力发展,流通业对促进消费、担当国民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

    另外,对流通产业的宏观管理,我国也没有主导性的政府主管部门。洪涛说,他曾建议商务部应该承担从宏观上对流通产业进行协调管理的角色,其他政府部门配合。目前现状是没有统一协调机制,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记者注意到,宋则在建议仿效美国商务部对商贸主管部门实施大部制改革,对现有相关部委按照精简机构、合并同类项原则进行归并重组,以解决目前商品流通成本高于生产成本的体制性问题。

    洪涛最后也谈到,现在有一说法,我国的商品流通成本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50%至70%,大幅降低流通成本的呼声日高。但是,“把流通成本降低至生产成本之下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提高流通效率是我们发展大流通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张云中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