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未来的国家物流系统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
全球流动与中国物流格局
中国经济时报:物流业中长期规划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物流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的行业,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魏际刚: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流动、高度连接和深刻变化的世界。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的运行基础,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未来。其中,物流是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的现代服务活动,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密切相关,既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构建对外交往、对外贸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等均居世界第一,航空货运量和快递量居世界第二。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之一。
物流规模快速扩展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为物流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过,我国不是物流强国。根据世界银行的物流能力指标(LPI),我国物流能力领先于其他“金砖国家”及与我国有相似资源禀赋的亚洲国家,但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2012年,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8%,高出发达国家一倍以上。
中国经济时报?押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芽魏际刚?押一是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海铁联运比例不到2%(发达国家已达20%);一些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造成闲置;仓储设施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托盘标准不统一,不能一贯化运作;地方保护、部门封锁比较严重,工商、税收、土地、交通等方面存在一些阻碍和限制分支机构设立和经营的问题。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部分煤运通道铁路运力不足,公路分担了大量煤炭中长途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消耗了大量优质能源;部分沿江通道由于高等级航道占比低、网络化程度不高;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发展总体不足;仓储建设严重滞后,仓库面积仅为美国的1/4,比日本的仓储面积还少。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1980年以前建造的约占45%,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约占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约占25%。相当一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仓库“带病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三是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是国际化能力不强。与我国高增长的国际贸易相比,物流业尚未形成与之相配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国际市场份额很低,进出口所需的物流服务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国外跨国物流企业。我国与200多个国家建立起了贸易联系?熏但是国内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全球送达业务。
五是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一些地方政府给跨国物流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诸多优惠,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经营不规范,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诚信严重缺乏。
六是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弱。物流业企业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不强,研发投入很低,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滞后,尚未进入以创新引领的发展阶段。
七是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公路、航空、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资源、能源、土地等消耗和大规模排放问题突出。无效运输、不合理运输、过度包装等问题严重;超载、超速造成的严重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八是应急能力薄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应急物资的保障。
形势与未来
中国经济时报:面向未来,我国物流业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与前景?
魏际刚: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第一,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带来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
我国未来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由此将成为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工业仍将有较大发展,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和物流需求仍将旺盛。同时,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短、小、轻、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物流需求快速增加。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的水平、心理、方式和结构的变化,要求物流发展更加注重效率、特色、个性和人性,基于更快时间和更高空间价值的物流需求会越来越大。例如,保守估计,2020年、2030年电子商务产生的日快递量将分别突破2000万和4000万件。
第二,城市化和区域增长新格局对物流空间分布、效率、获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正经历着规模宏大的城市化,推动着物流活动集中于城市群、城市带、大中小城市和城际间,激增的物流量、机动车量以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道路安全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内、城际间物流效率,构建集成式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中西部快于东部的区域增长新格局?熏要求中西部加快物流业发展,改变物流业长期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状况。我国各区域间物流情况差别很大,直接影响到区域物流的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一体化要求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构建有利于东中西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
第三,全球化纵深和开放新格局推动物流市场深刻调整。
全球化推动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因为从中长期看,我国国际贸易仍将有相对较高增长,带动我国国际物流继续高速发展;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物流市场朝着更高层次的竞争发展;跨国物流企业将深度渗透我国的传统物流领域。
第四,新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促进物流业升级。
交通运输、物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孕育新的技术突破,高速铁路、大型高速船舶、绿色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将在物流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这些都对物流业升级带来重大促进作用。未来物流技术创新将反映安全、快速、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绿色化和节能化等时代性特点。
第五,可持续发展和要素成本上升等驱动物流发展转型。
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物流能源消耗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对液体燃料需求将大幅增加。由于物流企业运营所需的能源、劳动力、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加之服务价格偏低、融资环境不佳影响,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难以为继,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要求。
第六,应急和民生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我国自然环境和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灾害严重。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突发性事故发生机率将会加大,加之全社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十分迫切。三农问题、医药卫生、社会救助、生活用品服务、邮政普遍服务、可追溯食品供应链管理等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的民生物流。
物流业中长期战略思路
中国经济时报:为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把握未来发展机遇,顺应物流业发展潮流,我国物流业应该有何种战略思路?
魏际刚:总体思路是根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国内的要求,以“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提升能力、联动发展、节能环保、惠及民生”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化为保障,实现物流业由大变强的根本性转变。
战略目标是2020年,构建起“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经济高效、技术适宜、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5%,形成2-3家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物流企业集团。2030年,构建起发达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高效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0%,拥有3-5家国际竞争力很强的世界级跨国物流企业集团,建立起联接全球的国际物流体系。
在战略方面,我国物流业可采取“六大战略”:
一是网络化战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和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运营网络和信息网络,构筑统筹国际国内、东中西、沿海和内地、城市与农村、社会化与自营的不同层级、不同功能、有效衔接的国家物流系统。
二是联动战略。着眼于物流业服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内在要求?熏 加强物流自身资源和供应链整合,提升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增强物流业与各次产业、地区经济协同和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桥梁、纽带、助推器等作用。
三是全球化战略。把握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新特点,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熏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连接?熏提升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融入世界物流市场,利他共生,共创共享,互利共赢。
四是可持续战略。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实现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减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物流活动的负面影响。
五是智能化战略。把握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抢占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应用感知、识别、信息处理、实时跟踪等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灵敏、实时、可控、人性的物流服务。
六是创新战略。通过理念、制度、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组织、管理和技术等创新,推动物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我国物流中长期发展有哪些重要的任务?
魏际刚:第一,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运用系统的思想和理念,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功能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积极发展物流技术装备系统。加强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航道、货运枢纽、货运场站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等节点建设。重视宏微观物流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和重组,使之相互联系与协调。通过整体优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整体效能,获取整体效益。抓好物流功能、企业内物流、企业间物流、区域物流、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整合。
第二,优化物流产业组织结构。鼓励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培育品牌化、规模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实施提升服务能力、质量、专业化水平和特色化的兼并重组。鼓励区域内、区域间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总部物流企业与加盟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业务协同为基础,治理结构完善为前提,实现一体化运作。鼓励国有和民营物流企业间兼并重组。支持国有物流企业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业务重组和优化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物流企业战略性重组,支持国有物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鼓励民营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物流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行业外社会资本进入,鼓励以及生产、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重组。
第三,促进物流业和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各次产业的采购、生产、销售、配送以及供应链建设中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结合制造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的战略需要,加快与制造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制造和物流的高效对接;二是加快物流业与农业互动发展;三是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四是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产业集群等互动发展。在重要商贸区域、重点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区,大力发展集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运输、配送、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平台,建立以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第四,完善物流市场体系。完善公路货运、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货运、货运代理、仓储、邮政普遍服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供应链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快递、航空货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新兴物流市场。加强城市群物流、特大城市物流、大城市物流、中小城市物流等城市物流市场建设,加快县域物流、乡镇物流、乡村物流等农村物流市场建设。加强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煤炭、危险品、特种货品、农产品(000061,股吧)等行业物流服务市场,加快小商品、大宗商品、快速消费品等综合性物流市场建设。
第五,推动物流可持续发展。优化运输结构,发展绿色运输。加强铁路和水运建设,提升铁路和水运长距离大宗货物输送能力,降低公路长距离大宗货物输送比重。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熏加快使用低油耗飞机,促进社会低碳交通选择;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燃料效率,加强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鼓励制造、流通、物流企业联合开展共同配送,提高车辆满载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运输;推广多式联运,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减少迂回运输。
第六,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加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耦合,提升物流业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从“大市场、大物流”和“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角度,将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纳入地区经济规划,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物流节点、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中西部地区加快增加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完善中西部地区物流网络,特别是加强西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要加强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熏推进物流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注重农村物流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第七,加快国际物流发展,构建全球物流体系。顺应全球化趋势,构建与周边国家、世界其他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共同开发周边国家物流市场。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联合、兼并和重组周边、欧美、新兴市场等国家的物流企业,构筑对外国际物流网络?熏打造全球性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构筑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通道,形成全球物流服务体系。
第八,加强物流技术创新。大力提高物流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密切关注新兴技术、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有效集成应用到物流业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实现推陈出新。
第九,加强应急和民生物流建设。大力发展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应急物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等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医药、邮政、社区等民生物流。
构建国家物流系统
中国经济时报:你开创性地提出了“国家物流系统”这个概念,应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有什么具体内涵?
魏际刚:所谓“国家物流系统”,是指从国家总体和长远的发展出发?熏 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熏着眼于国民经济总效率和总效益?熏通过市场力量、科技力量和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熏按照物流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逻辑,合理布局和配置物流资源?熏形成一个涵盖交通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在内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层次的综合物流系统。国家物流系统能够将目前各自分散和未曾连接的物流服务和业务联系起来,打破“孤岛”效应,提供“适时、适地、适人、适物、适性”的物流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盈利能力,为国家赢得竞争优势。国家物流系统能够针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和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强大高效的物流服务。
国家物流系统是一个各相关主体参与,协同效应强的社会化综合物流系统,有机整合了公共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资源和企业自营物流资源。国家物流系统是由通道、节点、大动脉、微循环、中枢、触角、支付和结算、组织、运营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它打破了分散物流功能边界,是一个开放式、超大规模、灵活、柔性、多方协同、自我演化、生态系统和平台。铁路、公路场站、港口、码头、机场、仓储设施、物流园区、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子系统也会自我强化,构成一个个体系,如交通运输会演变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使国家系统得以演化的关键所在。
国家物流系统拥有全国性的、整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全国性信息系统能够收集物流各环节、各节点、各基础设施的现行自然状态、设计、施工、使用与维护、环境、有关的天气条件和预测的天气变化等信息,通过云计算系统进行高效综合、数据挖掘、信息处理与决策,对物流系统运行进行有效控制,为各类主体提供实时、完备的信息。
国家物流系统具备“高效交易、系统解决”的功能,使得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电子邮件、营业场所等任一线上或线下方式,高效高质地实现物流目的。这将大大节约全社会物流总费用,提高全社会物流总效率,使整个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大大促进国家竞争力提升和公众生活质量改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魏际刚:构建面向未来的国家物流系统 [2014-6-23 16:53:28]
- 胡衍虎:面对广州这群狼,义乌虎担心什么 [2014-6-23 16:30:50]
- 林至颖:迈向价值链高端的新路径依赖 [2014-6-5 10:10:39]
- 业界大佬建言批零市场发展 [2014-5-21 16:58:42]
- 林至颖:产业创新需要恰当的策略设计 [2014-4-29 10:52:32]
- 马韦恩:零售CEO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2014-4-29 10:51:0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