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专家观点正文
杨达卿:抗疫后,中国国际供应链将更强
来源:2020年02月20日 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0-2-20 点击数: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节奏,不仅冲击了国内各类企业的供应链稳定,也使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物流一度摁下暂停键,我们的国际供应链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不是中国国际供应链首次遭遇重大公关卫生事件冲击。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加入WTO才一年多,但我们战胜种种挑战——从年初全面防控隔离,到6月份就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这一次,在政府统筹和各界参与下,在应急交通和物资供应链等保障下,中国定能尽早打赢这场“战疫”。

    不过,对中国国际供应链来说,也要认清现实的严峻:一方面,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潜伏期更长。因此全球交通及物流行业仍存在一些因应急管制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与2003年中国刚加入WTO不同,中国目前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并肩负艰巨使命。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中国既是多数主要工业品供应链上游最大的供应方,又是下游最大的需求方。正因这种供应链上的火车头拉动效应,到2019年中国已连续13年对全球经济贡献居世界首位。

    同时,还要认清中国国际供应链发展面临两类客观的反作用力:一类是来自美国贸易霸凌下的供应链打压和关税壁垒阻断;另一类是来自与中国地缘经济关系复杂且欲成为中国供应链替代方的印度等国家的压力。前者通过政治恫吓和关税大棒等胁迫本国及相关国家企业配合其供应链布局,并重点从智能手机、5G设备等科技领域削弱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的枢纽地位;后者寻求在中国国际供应链协同体系被肢解、被重构中受益。

    这次疫情或让部分企业的国际供应链短期内陷入困顿,甚至存在部分供应链产品被替代的可能。但要看到在全球主要工业品的供应链合作上,中国仍是全球化企业的首选之地,中国拥有最完善的产业供应链集群,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成熟产业工人和全球领先的销售及物流服务体系。虽然近年来中国人力、土地等成本有所上涨,但这是中国产业升级中的必然,其背后是产品质量升级和服务升级,并能保证全球化企业的国际供应链成本整体最优化。在抗疫过程中推进各类产业供应链逐步恢复常态,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协同不会“掉链子”。

    中国国际供应链的成长和发展从来不是在温室中进行的。如果说2003年非典是中国国际供应链遭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入学礼,那么这次新冠疫情则是中国国际供应链的一次有些痛苦的成人礼。经此一战,一方面将促进中国在国际供应链的顶层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上更加完善,强化国际供应链的应急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更坚定走中国特色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现代供应链。

    全球化发展的大势不可逆,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到来,全球供应链将进一步加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融合发展,未来“牵一链而动全球”或越来越多,而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都是影响国际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因素。疫情终将结束,但对正在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来说,“树欲静而风不止”,总还有风险在前路,需要考虑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国际供应链协同,增加供应链的柔韧性和各类风险下的替代性;需要考虑加速向数字供应链换道发展,加速无人驾驶、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在物流与供应链上的应用,以更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供应链,发挥全球供应链上的引擎作用。(作者是《供应链为王》作者、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




作者:杨达卿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激 王先庆:工业化后期专业市场
    热门资讯
    王先庆谈香港大屿山开发对粤 王先庆等:广州中大布匹市场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