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众包产生的背景条件,对众包的特性和产生的动力及其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对众包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探讨, 最后阐述了众包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意义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众包 新商业模式
“众包”(crowdsourcing)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连线》杂志的记者杰夫·豪(Jeff Howe)提出的。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目前学术界在相关文献中只给出了一种思想性、描述性的概念,而没有明确定义。而一些学者根据研究需要从不同视角给出了对众包的特征描绘。杰夫·豪对“众包”的定义是: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
众包是一种分布式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问题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传播给未知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群体,用户组成在线社区并提交方案。胜出的个人有时会被奖励,比如金钱上的奖励或者只是名声和知名度。众包可以通过业余人士或志愿者利用他们的空余时间提供解决方案,或者让专家或小型企业从无人知晓到初具规模。
众包产生的背景条件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众包提供了技术条件
信息通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知识被标准化和数字化,因此也使得服务产品可以被分裂或者分解成小部分。所有的信息可以数字形式存储,更为便宜和迅速的传输使得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之间可以进行即时的数字信息交流。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使得传统上在公司内部提供的服务现在被外部化,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咨询可以在远距离进行,而不需要面对面进行。可以被分解的服务产品类别很多,无论是普通的输入电脑的低价值的数据还是诸如建筑设计、精密的金融数据分析、X光、电影、软件开发的高价值数据,这些服务产品可以为不同的人、各行业公司、非政府组织(NGO)和各种机构所需要。
(二)多样化、差异化的顾客需求为众包提供了市场条件
众包受益于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比一般外包更加个体的行为。不同消费者,由于人文特征、经济收入、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种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使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产品,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不仅在客观上对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出了强劲的挑战,而且提供了市场条件。
(三)网络平台的发展为众包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条件
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蓬勃发展,互联网用户急剧上升,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力量日显强大。在众多的网民中,不乏各具特色的人才,为企业纷繁的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解决者。互联网的发展鼓励人们开发志趣相投的社区,而不仅仅是网站;宽带的不断拓展加速了信息双向流动,使企业能更容易地以这种方式运作。
众包的特性
(一)开放式生产
众包开放产品的某些过程或步骤给外部资源,任何人都可以依靠开源生产的形式参与众包。相关研究表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尽早吸收消费者的主观意见,尽早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企业的产品将更具创造力,也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并获得利润上的保证。
(二)组织构成的动态性
在线社区是众包的主要组织模式,是一个为实现成员社会性交互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会随主体意识或客观约束起始或结束,组织结构依成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动态变化。
(三)物理范围的分布性
众包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通过网络聚集,通过信息技术相互联通,在地理上呈现明显的个体分布式特点。
(四)参与者的自主性
在线团队参与者不受雇佣关系约束,根据自身需求理性参与创新,代表一种自我意识驱动的创新认知群体,其主动性三边关系如图1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众包延伸了创新边界,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开放式生产模式,通过对外部资源(专业或非专业)的整合来实现产品开发任务(核心或非核心),并通过激励机制替代合约制,聚集驱动外部零散个体或群体资源。它强调“自助协作”,联动各参与者或参与团体有序高效地协同投入生产任务,以快速响应产品多样化需求。
众包的动力及优势
(一)降低生产成本
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力量开始为网络的群体力量所吸引,关键的原因是,众包能帮企业节约成本。众包用人而不养人。无论是大企业、大单位、企业集团,还是广大中小企业,都不可能内部聘用各式所需人才,更不可能将精英人才一网打尽,有些一次性的业务、事务也不需要专门雇佣人来做。尤其是劳动合同法使得固定用工的成本提高,企事业单位更需要弹性用工。众包就能够做到用了人力资源,而不用专门养这些人。以往架设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之间的成本藩篱也由此被打破。市场的大门在一瞬间突然为爱好者、兼职者和发烧友打开,精明的公司也纷纷找到了在人群中发现人才的捷径。这样的人力资源虽然并不完全是免费的,但是比起传统的雇员,成本大大降低。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
跨专业的创新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由个体用户积极参与而获得成功的商业案例不胜枚举。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SETI@home分布式计算项目,成功调动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电脑的闲置计算能力。同样地,分布式的人力资源网络也可以使成千上万网民的闲置脑力得到充分应用。众包带来的外部创意源源不断,而且效率很高。
(三)引领消费者设计
目前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都是内部科技人员关在企业闭门造车,即使有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反馈产品信息,也还没有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放在第一位。现在有些跨国公司,在新产品创意阶段、计划阶段和研发阶段就与原来的老用户、消费者沟通,让社会大众参与产品前期设计,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这能够促进企业引领市场潮流,明显减少新产品上市的风险。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将比数年来占主流地位的以制造商为中心的创新更有价值。
众包的操作方式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完成,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众包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通过三步可以达成众包。
(一)找到适合众包的环节
首先,要确定企业整个价值链活动的构成,并明确企业的核心之所在,是哪些活动构成了公司业务中的“核心之核心”,这应该是企业比竞争对手完成更出色、成本更低的活动。企业可将自己各项能力的成本和质量与标杆企业对比,然后,在保留核心环节的基础上,找寻哪些业务环节适合做众包。著名的日用品公司高露洁就曾遭遇到一个牙膏封装的难题,显然,这仅仅是困惑公司运营的一个小问题,并非关系到牙膏配方等方面的核心环节。于是,高露洁尝试利用众包来寻找解决方案。一名专业是微粒加速器的Melcarek提供了解决方案并赢得了2.5万美元。
应该把什么环节众包出去?这需要考虑企业能力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专业性和独特性越高的环节越不适宜众包出去,反之则适合众包。只有把握自己特点,并适当采取众包策略,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益。
(二)采取合适的众包策略
找出最适宜众包的环节之后,接下来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采取合适的众包策略。因为众包模式虽然很好,但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操作成功的,企业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是否相称。比如,有的企业有适合众包的项目,但是却不具备将这些项目众包出去的一些应用资源,比如平台或者媒介,因此必须选择适合的众包模式。
(三)对众包进行管理
众包并不是说将项目公布出去就结束,同样也需要对众包进行管理。比如解答咨询有关项目的问题,对项目进度进行约束以及解决方案的法律认可和保密等都需要专业的管理经验。
众包的主要角色和流程见图2。
我国企业构建众包商业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公司希望采纳众包商业模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现在的企业的竞争,已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众包模式是全世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工作的参加者通过互联网广泛地聚集,我国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进行筛选,以及如何根据成果支付给参加者报酬等问题。否则急忙建立消费者社区,会导致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不确定性。构建众包商业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利用巨大的用户力量
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2月,我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达到了4.7亿,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我国达到了35%。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力量日显强大,互联网网民这个群体将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绝对不可以忽视。但是一个公司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大众,因为并不是每个网民都适合为你服务。例如,据统计在YouTube等新型社交网络中,只有1% 的用户是活跃的内容创造者,另有10% 的用户和内容互动并且作出改变,剩下89% 的用户都是被动的观察者。
(二)提供恰当的激励
一个成功的众包项目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有一个活跃而忠诚的社区。众包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大众可能不那么看重金钱,但是应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以诚相待,使他们不至于产生受欺骗、被利用的感觉。价值中国网(www.chinavalue.net)自2005年起,将该网站50%的股份赠送给网站全体注册用户,用户按照发表文章数量、访问量等“论功行权”,动态分配。2008年,各位股东根据所持价值中国网的股票获分红。
(三)有意识地引导大众
对众包的误解之一是,大众是分开工作的。事实上最成功的众包都是由大众和指导他们的某几个人合作完成,这些人在开源软件中称做“仁慈的独裁者”。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意图说明,大众永远不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大众可以为你做很多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做所有的事情。
(四)保持简单且将工作分解
当众包开始,一定要将任务分得尽可能小。众包模式的成功取决于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志愿者需要针对公益项目贡献的时间和精力,跟众包的前景成反比。只要志愿者完全不用额外分心就能为项目贡献力量,这样的众包形式就是零成本、零门槛。诸如维基百科(Wiki)那样需要专家维护的众包项目会遇到人力瓶颈。第二,随处存在的,获得这些要素就是典型的“零成本”,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意地供给。志愿者所需要的工具必须简单,难度必须很小,这样才能轻松地形成规模。
(五)善于借助提供众包服务的网络平台
通过互联网,公司可以在提供众包服务的平台中找到解决公司难题的“解决者”,一来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二来增加创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外包付出的费用远远低于自己雇佣人员或外包给其他企业的成本,同时用户通过自己的业余爱好从被采纳的设计和创意中得到相应的收入,两者达到“双赢”的目的。企业也可以将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参与解决,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丰富的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杰夫·豪.众包[M].中信出版社,2009
2.刘文华,阮值华.众包:让消费者参与创新[J].企业管理,2009(7)
3.谭婷婷,蔡淑琴,胡慕海.众包国外研究现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2)
4.刘文华.众包的经济学解析[J].新经济导刊,2009(6)
5.龙啸.从外包到众包[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7(4)
6.马卫,方丽,屠建洲.从外包到众包的商业模式变革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1)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与理论建构青年学者论坛20 [2016-11-19 14:54:40]
- 重磅:“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列讲座”下周开 [2016-11-19 14:07:19]
- 广东区域创新发展论坛即将举行 [2016-11-8 20:26:27]
- 开放引领 创新驱动 广东区域创新发展论坛11 [2016-11-8 19:52:07]
- 2016年广东省高校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联席会 [2016-11-6 18:49:46]
- 闫华竹:农产品电子商务如何突破物流瓶颈 [2014-4-29 17:07:3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