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的国际比较研究
绪论 10-17 一、本文研究涉及的范围 11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1-12 三、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14 四、本论文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14-17 第一章 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 17-33 第一节 跨国经营 17-22 一、跨国经营的定义 17-20 二、跨国经营的历史 20-22 第二节 跨国公司 22-28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23-24 二、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 24-27 三、跨国公司的特征 27-28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的关系 28-33 一、跨国公司是跨国经营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 28-29 二、跨国经营是跨国公司国际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形式 29-33 第二章 跨国经营理论 33-64 第一节 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33-41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3-36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36-41 第二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经营理论 41-51 一、垄断优势理论 41-44 二、内部化理论 44-46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46-51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理论 51-57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51-53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53-54 三、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论 54-57 第四节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基础的跨国经营理论 57-64 一、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内涵 57 二、制约国家竞争优势的四要素 57-64 第三章 跨国经营动因的国际比较 64-89 第一节 发达国家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分析 64-77 一、资源寻求型跨国经营 65-68 二、市场寻求型跨国经营 68-72 三、效率寻求型跨国经营 72-75 四、战略资产寻求型跨国经营 75-77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 77-89 一、贸易促进型 78-80 二、成本驱动型 80-82 三、资源寻求型 82-83 四、市场寻求型 83-84 五、技术获取型 84-85 六、“过剩资本”逐利型 85-86 七、其他动因 86-89 第四章 跨国经营市场进入方式比较 89-111 第一节 跨国经营市场的进入方式 89-101 一、贸易式进入 89-91 二、契约式进入 91-98 三、投资式进入 98-101 第二节 进入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01-111 一、不同进入方式的比较 101-103 二、进入方式的选择 103-111 第五章 发达国家政府在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作用比较 111-145 第一节 发达国家政府宏观战略 111-119 一、政府的产业战略 111-115 二、政府的经济外交战略 115-117 三、政府引导对外投资的区位战略 117-119 第二节 发达国家政府促进跨国经营的政策比较 119-137 一、信息援助 119-122 二、技术援助 122-123 三、直接资金支持与财政优惠 123-129 四、税收优惠和保护 129-132 五、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132-135 六、对外投资国际政策的协调 135-137 第三节 发达国家政府对跨国经营的管理 137-145 一、对外投资审批制度 137-139 二、外汇管理制度 139-140 三、进出口管理制度 140-141 四、针对海外企业的税收管理 141-142 五、海外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142 六、限制措施 142-145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经营比较研究 145-183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地区)跨国经营的概况 145-169 一、 发展中国家(地区)跨国经营的产生与发展 146-150 二、发展中国家(地区)跨国经营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150-160 三、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 160-169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府对跨国经营的促进措施 169-177 一、放松外汇监管,促成本国货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169-170 二、从税收和信贷方面鼓励本国企业跨国经营 170-173 三、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法律支持 173-175 四、积极为本国跨国经营企业提供信息情报和技术服务 175-177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地区)政府对跨国经营的管理 177-183 一、亚洲“四小龙”对海外直接投资的管理政策 178-179 二、经济转轨国家对海外直接投资的管理政策 179-180 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政策 180-183 第七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大意义及政策建议 183-219 第一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最终确立 183-192 一、“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涵义 183-184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最终确立 184-185 三、中国“走出去”的历程 185-192 第二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 192-198 一、便于获取国外资源 192-193 二、各项业务存在上升空间 193-195 三、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195 四、减少我国在国际经贸领域博弈的不确定性 195-196 五、培育我国跨国公司的需要 196-197 六、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需要 197-198 第三节 “走出去”的主体、方向及区位选择 198-207 一、“走出去”的主体 198-200 二、“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方式 200-203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203-207 第四节 加快实施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措施构想 207-219 一、“走出去”现行管理制度、促进政策及现存问题 207-212 二、对“走出去”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212-219 结论 219-221 注释 221-228 参考文献 228-238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238-239 论文摘要(中文) 239-244 论文摘要(英文) 244-251 后 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