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
前言 10-26 第1章 山地生态系统及保育 26-39 1.1 山地环境、山地生态系统及其特征 26-29 1.1.1 山地环境基本特征 26 1.1.2 山地生态系统 26 1.1.3 山区人地系统的结构及变化 26-27 1.1.4 山地生态环境退化与贫困问题的双重挑战 27-28 1.1.5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和主要技术路线 28-29 1.2 人地关系系统结构与人地关系协调 29-33 1.2.1 人地关系的系统结构 29 1.2.2 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29-33 1.3 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的发展背景 33-39 1.3.1 国外此类研究的集中领域 33-37 1.3.2 国内外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的差异 37-39 第2章 生态产业及其研究背景 39-56 2.1 生态产业研究背景 39-41 2.2 生态产业的基本思想 41-42 2.3 生态产业的特征 42-45 2.4 生态产业研究的热点领域 45-49 2.4.1 生态产业的区域布局与规划研究 45 2.4.2 生态产业建设的模式研究 45 2.4.3 生态产业建设的管理研究 45-46 2.4.4 生态产业的技术研究 46-47 2.4.5 生态产业共生体的祸合研究 47-48 2.4.6 生态产业的环境成本与效应研究 48 2.4.7 生态产业的组织研究 48-49 2.5 生态产业的评判标准 49-51 2.6 生态产品认证标志与绿色包装 51-56 第3章 山区生态产业的特性 56-69 3.1 山区生态产业特征 56-59 3.2 山区产业发展与垂直带谱的构建关系 59-63 3.3 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育的关系 63-69 3.3.1 山区生态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64-65 3.3.2 山区生态工业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 65-67 3.3.3 山区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 67-69 第4章 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空间布局 69-84 4.1 区域开发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69-72 4.2 山区生态产业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72-74 4.3 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布局 74-84 4.3.1 基于资源组合优势的生态产业开发与布局 74-76 4.3.2 基于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下的生态产业开发与布局 76-77 4.3.3 基于生态环境债务补偿的生态产业开发与布局 77-78 4.3.4 基于市场导向的生态产业开发与布局 78-84 第5章 生态产业的绿色核算 84-96 5.1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84-85 5.2 资源环境价值化的投人产出表及产业增加值修正公式 85-88 5.3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统计框架 88-90 5.4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90-96 5.4.1 自然资源价值估计方法 91-92 5.4.2 资源耗竭价值估计 92 5.4.3 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估计 92-96 第6章 生态产业开发条件与环境营造 96-102 6.1 生态产业开发的技术创新 96-97 6.2 生态产业建设核心——生态生产企业支撑系统的构建 97-99 6.3 资金投入——生态产业开发的保证 99-100 6.4 生态产业开发的制度创新 100-102 第7章 山区生态生产与社会经济生产协调关系及生态系统安全 102-107 7.1 环境-经济系统 102-103 7.2 人类在生态圈中的地位与属性 103 7.3 社会经济与生态生产的主要内容与相互协调关系 103-107 第8章 生态产业组织的经济理论模式与运行框架 107-114 8.1 建立生态产业的必要性 107-108 8.1.1 生态与经济的密切关联性 107 8.1.2 生态再生产是生产模式的重要形式 107 8.1.3 生态产品是未来消费的主旋律 107-108 8.1.4 生态产业是持续性的重要形式 108 8.1.5 生态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108 8.2 生态产业组织的理论与运行框架 108-114 8.2.1 生态产品生产的过程控制与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108-109 8.2.2 产业组织的经济学基础 109-110 8.2.3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效果 110-111 8.2.4 生态费用与企业决策行为 111-114 第9章 西昌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联性 114-139 9.1 西昌市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 114-117 9.2 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 117-124 9.3 生态环境及其评价 124-131 9.4 水土流失与生态生产、社会生产、经济生产的关联性 131-139 第10章 西昌市产业活动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安全评估 139-150 10.1 西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产业活动的生态补偿 139-142 10.2 西昌市山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估 142-148 10.3 产业经济活动对生态占用空间的影响或敏感性 148-150 第11章 西昌市生态农业的组织研究——以西昌华宁公司为例 150-167 11.1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生态思想 150-151 11.2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151-153 11.3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153 11.4 生态农业的组织 153-167 11.4.1 组织内容1农业生态环境背景监测(政府行为) 154-156 11.4.2 组织内容2生态农业模式构建(企业行为) 156-160 11.4.3 组织内容3生态农业的技术组织(企业行为) 160-161 11.4.4 组织内容4企业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建设(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161-164 11.4.5 组织内容5产品生态标志认证与市场准入(政府行为) 164-165 11.4.6 组织内容6生态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政府行为) 165-167 第12章 生态旅游开发与组织——以西昌螺髻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167-184 12.1 生态旅游及概念 167-170 12.1.1 生态旅游缘起的时代背景 167 12.1.2 生态旅游产生的动因 167-168 12.1.3 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本质 168-170 12.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170-171 12.3 生态旅游开发的工作程序 171-180 12.3.1 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171-172 12.3.2 螺髻山生态旅游景观分区 172-174 12.3.3 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 174-176 12.3.4 生态旅游开发设计 176-180 12.2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及保育 180-182 12.3 生态旅游开发的市场运作 182-184 第13章 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与组织 184-203 13.1 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和特征 184-187 13.1.1 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 184-185 13.1.2 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 185-187 13.2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187-190 13.2.1 北美EIPs的发展 187-189 13.2.2 亚洲EIPs的发展 189-190 13.3 生态工业园区组织的理论依据 190-194 13.3.1 工业生态学 190-192 13.3.2 工业系统的生态重组 192-193 13.3.3 工业系统污染零排放 193-194 13.4 生态工业园区的组织 194-201 13.4.1 园区工业代谢和工业生态共生链的组织 195-197 13.4.2 园区工业系统物质减量化的组织 197-199 13.4.3 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组织 199-201 13.5 生态工业园区组织的效益 201-203 主要参考文献(References) 203-213 注释(Notes) 213-214 后记 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