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利用问题研究
摘要 2-4 ABSTRACT 4-10 1 导论 10-22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 11-1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7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7-19 1.4.1 研究内容 17 1.4.2 研究框架 17-19 1.5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9-20 1.5.1 研究方法 19-20 1.5.2 数据来源 20 1.6 研究创新及不足 20-22 1.6.1 研究创新 20-21 1.6.2 研究不足 21-22 2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22-45 2.1 1978~1984年统购统销体制松动,粮食市场化改革起步阶段 23-26 2.2 1985~1990年“双轨制”正式确立和稳定发展阶段 26-30 2.3 1991~1993年继续市场化改革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国家平价销售政策 30-31 2.4 1994~1997年回归价格“双轨制”,重新加强对粮食市场管制阶段 31-34 2.5 1998~2000年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改新阶段 34-38 2.6 2001年~现在新一轮粮改推行阶段 38-43 2.6.1 对新一轮粮改的简单回顾 38-40 2.6.2 对新一轮粮改的评析 40-43 2.7 小结--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我国的粮改历程 43-45 3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多次出现反复的原因分析 45-71 3.1 直接原因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5-56 3.1.1 “85粮改”及其“回潮”的原因分析 45-50 3.1.2 “93粮改”及其“回潮”的原因分析 50-56 3.1.3 简单的评析 56 3.2 深层原因制度缺陷导致粮改的多次反复 56-70 3.2.1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对生产、经营的调节功能滞后 57-63 3.2.2 粮食市场主体发育滞后,阻碍了“粮改”的顺利进行 63-66 3.2.3 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协调,形不成统一的全国大市场 66-68 3.2.4 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的滞后性,阻碍了“粮改”的顺利推进 68-70 3.3 结论 70-71 4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71-86 4.1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71-79 4.1.1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71-72 4.1.2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创 72 4.1.3 对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 72-73 4.1.4 期货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步入发展阶段 73-79 4.2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79-85 4.2.1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模过小 79-81 4.2.2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81-82 4.2.3 套期保值主体缺位 82 4.2.4 交易交割制度还不完善 82-84 4.2.5 对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控不到位 84-85 4.3 小结 85-86 5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及其在我国粮改中的作用研究 86-108 5.1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分析 86-88 5.1.1 规避风险的功能 86-87 5.1.2 价格发现的功能 87-88 5.2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 88-89 5.2.1 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88 5.2.2 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88 5.2.3 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88 5.2.4 提高合约兑现率,稳定经济秩序 88-89 5.2.5 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 89 5.3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89-106 5.3.1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 89-90 5.3.2 利用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前瞻性,引导和优化我国粮食的种植结构 90-93 5.3.3 利用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权威性,降低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成本 93-94 5.3.4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推动粮食主产区订单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94-97 5.3.5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实现主销区粮食市场的稳定 97-98 5.3.6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粮食生产者的市场风险 98-100 5.3.7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粮食经营者的市场风险 100-103 5.3.8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确保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安全 103-104 5.3.9 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的冲击 104-106 5.4 小结 106-108 6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情况的实证研究 108-116 6.1 样本资料来源说明 108-109 6.2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分析 109-112 6.2.1 平稳性检验 109-110 6.2.2 我国大豆期货、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110-111 6.2.3 我国大豆期货、现货价格变动的因果关系分析 111-112 6.3 我国大豆期货合约最后交割价与现货价之间的关系分析 112-114 6.4 几点结论 114-116 7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116-134 7.1 有效市场理论概述 117-121 7.1.1 市场有效性的含义和形式 117-118 7.1.2 市场有效性检验 118-121 7.2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大连大豆期货为例)的正态性检验 121-124 7.2.1 利用基本统计量分析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121-122 7.2.2 利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122-124 7.3 乘积过程模型的应用(见附录) 124 7.4 用乘积模型对大豆期货合约进行有效性检验 124-131 7.4.1 计算θ和γ估计值 124 7.4.2 随机游走假设检验统计量应用 124-125 7.4.3 基于乘积模型的大豆期货合约的有效性检验 125-131 7.5 结论 131-134 8 利用期货市场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134-148 8.1 消除对期货市场的偏见,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135-141 8.1.1 尽快制定《期货法》,确立期货市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135-136 8.1.2 增加上市交易品种,扩大农产品期货交易规模 136-138 8.1.3 鼓励粮食生产者和相关企业积极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 138-140 8.1.4 放宽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限制,提高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140-141 8.2 完善期货交易交割制度,使其更好地为新一轮“粮改”服务 141-143 8.3 加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关联度 143-144 8.4 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风险保障措施 144-148 8.4.1 规范期货交易所和期货从业人员行为 144-145 8.4.2 规范期货经纪公司的运营,增强其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145-146 8.4.3 建立国有粮食企业的入市准入制度 146-147 8.4.4 将国有粮食企业期货交易资金纳入农发行的封闭运行框架中 147-148 参考文献 148-160 附录 160-16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62-163 致谢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