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1 绪论 12-24 1.1 研究背景 12-14 1.2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现状 14-18 1.2.1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现状 14-18 1.2.2 研究现状评述 18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8-21 1.3.1 论文的主旨 18 1.3.2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18-19 1.3.3 研究意义 19-21 1.4 研究方法 21-22 1.5 创新预期 22-24 2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综述 24-36 2.1 概述 24 2.2 核心代理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24-36 2.2.1 股权结构与最终控制型态 25-26 2.2.2 一股一权偏离与公司价值 26-31 2.2.3 控股股东攫取利益的行为分析 31-34 2.2.4 非流通股与公司资源的“隧道效应” 34-36 3 民营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市场绩效与公司治理特征 36-55 3.1 民营上市公司的含义 36-37 3.2 民营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37-40 3.2.1 股本规模 37-38 3.2.2 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 38-39 3.2.3 流通股比例 39-40 3.3 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40-43 3.3.1 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40-42 3.3.2 民营上市公司市场绩效 42-43 3.4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特征 43-55 3.4.1 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的特点 44-48 3.4.2 民营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的特点 48-51 3.4.3 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呈现不同的控制模式 51-55 4 核心代理问题的形成机制研究 55-75 4.1 核心代理问题的研究对象 55-56 4.2 核心代理关系的构建 56-59 4.2.1 基于诚信义务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委托代理关系 57-58 4.2.2 基于控制权收益与搭便车收益的委托代理关系 58-59 4.3 核心代理问题的形成机制 59-70 4.3.1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前提 59-60 4.3.2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条件 60-65 4.3.3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能力 65-68 4.3.4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诱因 68-70 4.4 核心代理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 70-75 4.4.1 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71-73 4.4.2 股权分置对核心代理的影响 73-75 5 核心代理问题中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75-89 5.1 虚假出资 75-76 5.2 融资方式选择与融资数量确定 76-78 5.2.1 融资方式选择 76-77 5.2.2 融资数量确定 77-78 5.3 关联交易 78-82 5.3.1 利润转移型交易 80-81 5.3.2 成本转移型交易 81-82 5.4 投资项目选择 82-83 5.5 企业规模决策 83-84 5.6 控制权转移 84-85 5.7 配股与股利政策 85-86 5.8 操纵上市公司业绩 86-87 5.9 利用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变相圈钱 87-89 6 核心代理问题中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约束机制分析 89-111 6.1 外部监管 89-99 6.1.1 基本描述 91-94 6.1.2 非合谋情况下的博弈分析 94-96 6.1.3 合谋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96-99 6.2 股权制衡 99-101 6.3 独立董事 101-111 6.3.1 利益相关人与信息结构 102-103 6.3.2 控股股东的行为与状态描述 103-104 6.3.3 盈利函数 104 6.3.4 独立董事与控股股东的博弈分析 104-111 7 民企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的实证分析 111-124 7.1 外部监管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111-112 7.2 股权结构、分离系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112-121 7.2.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112-115 7.2.2 研究样本与数据 115-118 7.2.3 实证分析 118-121 7.3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121-124 7.3.1 研究样本与数据 122 7.3.2 变量选取 122 7.3.3 相关性分析 122-124 8 核心代理问题的治理政策与建议 124-144 8.1 强化中小股东权利的保障 124-132 8.1.1 扩大实施累积投票制度的范围 124-128 8.1.2 完善表决权行使方式 128-131 8.1.3 利益关系股东表决回避制度 131-132 8.1.4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132 8.2 限制控股股东权利滥用 132-137 8.2.1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132-136 8.2.2 加强股东诚信义务 136 8.2.3 避免内部治理过分亲缘化 136 8.2.4 增强控股公司各子公司的之间的独立性 136-137 8.3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137-142 8.3.1 发挥一股独大的约束作用 137-138 8.3.2 鼓励自然人持股公司直接整体上市 138-139 8.3.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139-141 8.3.4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力量 141-142 8.4 强化上市公司外部监控力量 142 8.5 增强市场警示制度 142-144 8.5.1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142-143 8.5.2 增加处罚性停牌制度 143-144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144-147 9.1 主要结论 144-146 9.2 研究展望 146-147 参考文献 147-155 致谢 155-156 作者简介 156-157